溫傳祥 呂魯超
摘 要:2018年,A股市場非理性下挫,多家A股企業因債務危機遭遇退市或面臨退市風險。未來,A股退市將成為常態。2018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政府明確提出“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論調。同時,2018年SMEDI持續低位運行,始終未超過100。由此可見,2019年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將面對更加嚴峻且復雜的經濟環境。就長遠戰略規劃而言,做好資金管理成為各企業“活下去”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措施
1 新常態
1.1 商譽減值
商譽減值風險的出現,從根本上說是政策調整的結果,是外部經濟壓力與國家去杠桿決心下的必然。去年11月份,證監會發布《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號——商譽減值》,明示監管重點事項。這說明,商譽減值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健康發展進程中的普遍性問題。
由于政策及資本的導向,近幾年各產業輪番經歷了高溢價并購潮。但是,大部分并購項目的質量值得商榷。其中,尤以高新科技及娛樂行業為代表。正如證券人難得的一致性評斷,“萬億商譽,正在成為懸在諸多A股上市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國家堅持經濟由高速向高質轉變決心不動搖的前提下,商譽減值成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中不可回避的陣痛。隨著金融去杠桿政策的穩步推進,以“擠水分”為特征的商譽減值會客觀存在很長時間。
1.2 融資難
融資難與商譽減值互為因果。融資難、融資貴,客觀原因為銀行面向中小企業的信貸機制不靈活,而主觀原因則是高杠桿并購盛宴中,大量劣質項目導致資金回籠困難,隨后產生資信不良等一系列問題。
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困境,人民銀行及金融監管機關組織召開座談會并出臺了一系列傾向性政策。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公開透露,銀保監會將考慮對民營企業貸款實現“一二五”的目標,即在新增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于1/3,中小型銀行不低于2/3,爭取三年以后,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占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于50%。
不幸的是,銀行股用集體大跌的方式,在市場上有力回應了郭主席的言論。在金融體制改革這一系統性工程中,要觸動既得利益,初步實現銀保監機構的設想,尚需時日。
可以預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小企業融資形式依然嚴峻。
1.3 不確定因素多
外部環境。在中國崛起、對世界經濟貢獻越來越大之時,中美貿易摩擦也恰如其分的越來越大,特朗普政府實施擬對華2000億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行為。貿易戰后續最直接的結果是來華投資的銳減和在華企業的轉移,相較于國企,各行各業的民營企業將會喪失更多的商業機會,生存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雖然中美雙方達成共識,停止相互加征新的關稅。但突如其來的貿易戰難免不會再次發生,其他不可控干擾因素也很難保證不會出現。
此外,世界經濟在穩中有增的大趨勢下,已無法恢復到十年前高速增長的狀態。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加大將成為下一個五年,乃至十年的主旋律。
政策影響。包括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與行業政策。宏觀政策的影響主要在于,政策出臺與落地空白期內市場各方的反應是否會傷及企業發展。國家在深入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際,出臺的政策必然是為新舊動能轉換,促進資源最優配置。長期來看,這些政策是利好經濟大局的。但任何政策效力的發揮與驗證都需要時間。政策落地之前市場的反應、實踐之后資源的傾向,都會對企業所在行業產生重大甚至不可逆的影響。
行業自身調整的威力同樣不可小覷。譬如天然氣等新能源行業,在國家大力推動定價機制市場化、優化上下游產業鏈、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到輸配基建之中時,眾多城燃企業將面對越來越大的挑戰。在行業變革面前,所有企業只有自我調整來適應。若調整不及時或方向不對,企業將失去“活下去”的機會。
綜上所述,在這些困難面前,越是實力不足的企業越要做好內涵式發展,用好現有資金,提高資金周轉率來實現發展供血。
2 措施
2.1 現金流管理
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是獲利。“利”可大可小,形式多樣,但歸結起來無非是“資本”與“資產”。其中,“現金”是資本中最重要的內容。金融政策趨緊后,上市公司扎堆爆雷,其中不乏一些享有盛名的公司。這些公司無一例外地遭遇了資金鏈的斷裂。
前幾年,諸多企業將資金投入到“短、平、快”且回報高的金融領域,監管加強后,虛假資金池漏底,導致大量資金成為不良,直接影響到了企業的正常經營。因此,今后的經營中,現金流管理會越來越重要。
2.1.1 預警
做好現金流管理,首先要建立預警機制。在經營日常,根據從事行業特質及公司經營實際,建立起科學的現金流評價模型。同時,對重點比對數據重點跟蹤,及時更正。
預警應從各種現金流量表的編制開始。許多企業在財務報表編制過程中,重利潤表而輕視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在實際報表執行中,往往會因預算執行不嚴,而造成負債累計。所以,應執行詳細的經營預算表來保證現金流可控。
2.1.2 投資
行業高杠桿并購之后,資本泡沫加速破滅,行業市盈率普遍下調,但是資產的價格卻沒有下降,當前并不是投資并購的有利階段。
企業需設立投資監管部門,使投資行為在有效的監督之下。規劃內投資行為,嚴格按照相關規劃及預算進行,若有追加投資等重大行為,必須經過監管部門審批或表決。規劃外投資,做到盡職調研評估,制定嚴格的實施日程表。回報期長,現金流為負的項目,不投。現金流不佳的項目,慎投。
2.1.3 融資
除常規性融資手段外,利用資產保理業務,進行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如果必須,實施收、支分項管理。
集團企業可用內部擔保的方式籌措資金,做到內部資源的有效配置。
2.2 固定資產
資金吃緊、利潤下降后,固定資產已自行貶值。資產的處置價格未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經濟環境不景氣下的惜售。惜售之下,大量閑置資產無法變現,反而成為企業發展的包袱。因此,為保證企業“活下去”、“活好”的現金支持。擁有閑置資產的企業應盡快進行處置,宜售則售,宜租則租。
對于較為優質的閑置資產,可進行抵債或抵押融資處理。
總之,在經濟新常態的壓力下,企業應以現金的獲取和資產的保值為首要目標。同時,重視應收賬款與預收賬款,提高資金的利用率和周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