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昭乙

江蘇深化與歐洲經貿合作具有重大意義,集中起來講就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做好向西開放文章”,但又要看到存在若干問題——貿易摩擦是其最大障礙,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也是一個不利因素。而且我國目前實施的資本管制政策也影響對歐洲經濟圈的投資,建設波蘭投資貿易中轉站也存在一些風險。因此江蘇應當實施有效的應對措施:一是必須選擇最佳模式,布局“以我為主”的全球價值鏈;二是深化合作層次,打造“一帶一路”合作共贏樣板;三是完善有效機制,扎實建好波蘭投資貿易中轉站。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重要講話中指出,江蘇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上,要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一是江蘇具備發揮“一帶一路”交匯點作用的基礎。江蘇外貿總額在規模上占全國的14.4%。二是江蘇具備拓展“一帶一路”交匯點的能力。江蘇位于“一帶”和“一路”的交匯點上,這不僅是地理位置的概念,更多的是體現在“交匯點”具有的獨特作用——可以在交通、物流、產業、科技等各個方面使“一帶”和“一路”在江蘇得到有機銜接,將“一帶”和“一路”連在一起,融會貫通,形成一個整體。三是作為“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不僅要提升江蘇本省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還要為服務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承擔更多的責任,帶動江蘇與歐洲國家雙向貿易投資增長,發出“江蘇聲音”,為我國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做出應有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時曾經多次指出,要將“16+1合作”打造成“一帶一路”倡議融入歐洲經濟圈的重要承接地。李克強總理在第七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上也提出,地方是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地方合作很好地體現出“16+1合作”的全面性、互補性、普惠性。因此深化與歐洲經貿合作,正是江蘇加快融入歐洲經濟圈、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為我國與中東歐的“16+1合作”提質擴容升級注入新動力的積極探索。同時江蘇開放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以及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化與歐洲經貿合作,正是我們在開放的世界中積聚和配置生產要素,借助“走出去”的模式支撐江蘇生產要素成本低、中外技術落差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強等比較優勢,加快培育新的國際競爭優勢。
對于開放型經濟大省的江蘇而言,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甚巨。由于對美貿易額占江蘇的比例較高,因此拓展和加強與其他區域或國家的經貿往來,可以有效對沖對美貿易的降幅。據統計,2017年江蘇對美國和歐洲國家的貿易額分別占貿易總額的22.3%和21.6%,而歐盟是江蘇最大外貿出口伙伴和技術引進、實際投資的重要來源地。據統計,2017年江蘇與歐盟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為966.1億美元,同比增長17.7%;實際使用歐盟外資11.98億美元,同比增長51.47%。目前江蘇依托“蘇新歐”中歐班列商貿聯通大動脈,促進與中東歐資本、信息、技術、人才等經濟要素全方位的互動互融,將中東歐國家作為江蘇外貿新的增長點,同時也拓展對歐貿易,將之打造成江蘇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未來江蘇不僅可以嘗試把中東歐的波蘭打造成歐洲的投資貿易中轉平臺,而且要將其建設成為立足中東歐、面向全歐洲的,涵蓋產業、貿易、人文等多領域的開放型綜合體和產業生態鏈。
江蘇與波蘭的政治經濟聯系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自1997年波蘭的小波蘭省與江蘇省締結友好關系以來,兩省互訪頻繁,交流合作層次不斷提升,領域持續拓展。2013年江蘇藍天航空航天產業園全資收購波蘭艾雷奧特飛機制造公司,2016年又分別與波蘭Orka公司和PZL公司簽訂飛機制造和并購協議。2017年江蘇對波蘭的進出口增長13.8%,江蘇國泰投資3億元擬在波蘭投建年產4萬噸的電解液項目。同時建設波蘭站也有助于企業“走出去”。目前江蘇一些外貿企業積極布局海外倉建設,這既是國家的戰略規劃,又是江蘇發展國際市場需求、實現跨境電商全球化的重要保障,不僅對促進江蘇出口是一個影響深遠的創新,更是促進貿易便利化,有效化解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促進江蘇商品全球化的重要舉措。
波蘭的地緣格局和經濟條件比較好。一是在“一帶一路”建設規劃中,波蘭是中歐陸路運輸線路上中國貨物進入歐洲的首個歐盟成員國,同時也是歐洲經濟區成員國的第一站。波蘭國鐵貨運物流公司,自2013年起就是運營中國蘇州集裝箱物流基地至波蘭華沙物流基地的定期貨列。而且自中國武漢開往捷克帕爾杜比采、重慶開往德國杜伊斯堡、鄭州開往德國漢堡、呼和浩特開往德國法蘭克福等的多次貨列都會通過波蘭領土。二是波蘭地處歐洲“心臟”地帶,是東西歐的交匯之地。較其他中東歐國家,波蘭是離德國和法國較近的國家之一,因此有助于江蘇設在波蘭的貨物及時響應西歐發達國家的需求。2016年波德貿易額為1010億歐元,波蘭在德出口市場的份額中占7%—8%。2017年波蘭對華進出口額為208.0億美元,貿易逆差達到161.3億美元。賤金屬及制品、機電產品和塑料橡膠是波蘭對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波蘭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家具、玩具、雜項制品和紡織品及原料。三是波蘭經濟條件比較好。作為近十年來加入歐盟的最大經濟體,位于主要歐洲市場的中心位置,中產階層消費群體、熟練及低成本的勞動力不斷增長,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2016年其人均GDP達到12690美元,工業發達,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大于60%。
歐洲鐵路發展規劃有利于江蘇拓展與中東歐的貿易。跨喀爾巴阡山走廊,計劃連接波羅的海和愛琴海之間的七個國家,始于立陶宛的克萊佩達港和考那斯,經過波蘭的比亞韋斯托克、盧布林和熱舒夫,斯洛伐克的科希策,匈牙利的德布勒森,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最終分別抵達羅馬尼亞黑海港口康斯坦薩和希臘愛琴海港口塞薩洛尼基。2016年歐洲議會批準了跨喀爾巴阡山走廊建設,目前該項目從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到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已經修建鐵路,正準備向北延伸到波蘭的格但斯克,向南延伸到希臘港口,這樣形成一條南北貫通的中東歐走廊。這條走廊,中東歐國家自己在設計,與我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路線正好形成交叉。據此可以預計,歐洲鐵路發展規劃有利于江蘇拓展與中東歐的貿易。
波蘭投資貿易中轉站設點城市的比較分析。從上述分析看,目前波蘭適合江蘇建設波蘭投資貿易中轉站的城市有五個,即華沙、羅茲、比亞韋斯托克、盧布林和熱舒夫。后面三個城市雖然在未來修建的跨喀爾巴阡山走廊計劃之列,但與華沙(波蘭國鐵貨運物流公司)和羅茲(波蘭哈特蘭斯物流公司)相比,這兩個城市都有與我們長期穩定合作的物流公司,可能更適合江蘇首先設立投資貿易中轉站。后兩個城市再進行比較可以發現,蘇州已經開通的蘇州—華沙定期班列,與波蘭國鐵貨運物流公司合作基礎良好,加上華沙作為首都的便利條件,建議將波蘭投資貿易中轉站設在華沙。
當前江蘇與歐洲存在一定的貿易摩擦。從中歐建交開始,中歐貿易摩擦已從個別產品的摩擦開始逐步向多產業貿易摩擦和結構性貿易摩擦方向延伸。歐盟方面對中國的高附加值產品設置重重障礙,2012年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出口歐盟的太陽能電池板,發起了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這是目前涉及金額最大的“雙反”案件。這就意味著歐盟方面對中國產品的貿易摩擦領域逐漸轉向高附加值產品。隨著關稅保護水平的不斷下降,發達國家更加傾向于用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環境保護、勞工標準、社會標準等手段來保護自己的貿易利益。據統計,2017年江蘇與歐洲國家貿易摩擦案件高達39起。
歐盟對華貿易壁壘日趨多樣化。2010年6月,歐盟對從華出口的數據卡同時進行“雙反”和保障措施“三項調查”,對單一商品進行“三項調查”的做法,在貿易組織各成員貿易救濟實踐中極為罕見,對我國的出口企業造成了嚴重損失。隨著中國出口產品多樣化,歐盟方面經濟疲軟,反補貼訴訟也日趨增多,目前對同一產品進行“雙反”調查,正成為一種趨勢。據統計,2017年在國外對華反傾銷調查做出裁決的103起案件中,江蘇企業應訴最多,共計38起,占比36.9%。其中歐洲國家6起,占比15.8%。2017年在國外對華反補貼調查做出裁決的22起案件,江蘇企業應訴最多,共計14起,占比63.6%,歐洲國家1起,占比7%。
知識產權貿易摩擦成為新動向。歐盟成員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司法體制非常完善。歐盟成員國中,有聯邦保護知識產權專門法院和專門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法官。隨著中國與歐盟經貿關系的發展,知識產權的摩擦日益突出。歐盟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案件,有許多涉及知識產權,包括醫藥、商標、網絡等許多方面。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江蘇正在不斷優化保護環境,不僅開展“雙打”“2017—云劍聯盟”等行動,查處侵犯商標權案件1899件,罰沒款2839.24萬元,而且在2017年還率先在全國公布了江蘇省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件。
歐盟至今尚未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這對于我國出口產品頻遭反傾銷訴訟有著重要影響。歐盟在判定我國出口產品是否存在以低于其成本價的傾銷時,不是以該類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價格,而是以第三國的市場可比價格,很明顯,第三國的價格要高于中國國內價格,從而使中國的出口產品都陷入傾銷的范疇。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明是中歐貿易摩擦目前愈演愈烈、中國頻頻敗訴的主要原因,也將成為未來影響江蘇深化與歐洲經貿合作的不利因素。
2017年6月以來,我國的監管機構開始加強審查力度,支撐人民幣并限制資本的外流,以維持金融的穩定,還對包括海航、萬達、復星等公司的交易進行了仔細審查。但值得注意的是,商務部曾經強調,對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投資,建議企業審慎決策,因為這些行業具有這樣幾個特質:通過并購不能給國內帶來緊缺資源;通過并購不能給企業帶來技術;通過并購不能給國內帶來就業機會;企業估值具有巨大的彈性空間。雖然存在一定資金管制的風險,但目前國家在以上四個方面還是給予了一定的支持。
經濟風險。一般在海外投資過程中,所在國家由于經濟周期波動或相關政策變化會帶來產品價格的巨大波動,主要表現為金融和匯率風險。目前來看,波蘭的銀行系統抗風險能力比較強,抗打擊能力相對較強,屬于少數無須國家支持的銀行系統之列。華沙股票市場正成為區域領袖及投資中心,是中東歐地區最大的股票市場,市值約8480億波蘭茲羅提(合2160億歐元),比維也納證券市場大30%。
政治風險。除了中波價值觀和政治制度存在著差異性外,對美俄兩國的關系也是江蘇投資波蘭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波蘭與美國關系密切,與俄羅斯關系緊張。一方面,盡管波蘭在中波戰略伙伴關系聯合聲明中表示,將為歐盟在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問題上達成共識而努力,但未來存在不確定性,因為美國因素包括中美貿易戰,會或多或少地影響波蘭的對華取向。另一方面,由于波俄關系較緊張,波蘭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持有戒心,由此波蘭與中國的戰略關系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波俄關系的影響。
法律風險。主要表現在勞工法案、稅收優惠政策、環境法律風險等。波蘭法律體系和社會背景不同,給外來投資者的業務發展帶來一定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目前波蘭總體上對外資的態度是歡迎的,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包括經濟特區的所得稅、不動產稅豁免,以及對購買新技術及研發中心的優惠稅務抵扣,還從國家層面及歐盟層面為投資者提供現金補助,最多可以達到投資總額的50%。此外波蘭企業繳納所得稅比較低,所得稅率為19%,為全歐盟最低。
目前江蘇已經形成“重資產投資運營”和“輕資產管理輸出”兩種有效的合作發展模式,未來深化與歐洲經貿合作的過程中,重點在投資方式、產業選擇、產業集群培養和管理服務等方面。一是在投資方式上,可以仿效當年新加坡在蘇州建設工業園區的模式,盡量選擇與當地企業合資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政府適當投資,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工商服務等,解決語言不通等困難,幫助更多江蘇企業對接,從而更多地獲得政府支持和有效規避風險;二是在產業選擇上,選擇符合歐洲所在國發展訴求、合作意愿、資源稟賦、政策支持,并且發展潛力較大的產業,比如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加強對歐合作發展;三是在產業集群培育上,發揮江蘇骨干企業帶動作用,吸引上下游產業鏈向歐洲經濟圈轉移和協同布局。
深化歐洲經濟圈合作的層級,嘗試建立波蘭投資貿易中轉站,未來可以此為基礎,發展成為涵蓋產業、貿易、人文等多領域的開放綜合體和產業生態鏈,成為江蘇與中東歐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平臺。一是雙方可以整合利用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資源,分步驟推進波蘭投資貿易中轉站商貿物流中心、產業合作園、電子商務樞紐站建設,加快形成并發揮其“綜合協調服務中心、中東歐國家商品中轉、國際物流和跨境電商中樞”作用,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合作共贏樣板;二是可以深化與歐洲各國產業高端領域的務實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推動江蘇的生物制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領域重大項目落地;三是更加注重國際旅游合作,共同開拓旅游市場,進一步拓展人文交流,促進江蘇和歐洲在中學、大學、職業教育以及影視、中醫等領域的合作。
首先要完善組織保障,將波蘭站建設工作納入江蘇“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指導。分管省領導任組長,分管副秘書長、省商務廳廳長任副組長,省商務廳、發改委、財政廳、交通運輸廳、國稅局、外匯管理局、南京海關、江蘇檢驗檢疫局、蘇州市人民政府為小組成員單位,辦公室設在省商務廳。蘇州市配套成立波蘭站工作領導小組。省市層面合力推進,根據方案共同制定建設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并規劃實時進度,靈活掌控速度。在原有蘇州至華沙線路基礎上,完善相關基礎設施。一是中波雙方將在波蘭華沙站為中歐班列提供停靠、裝卸、倉儲、清關、中轉等集成功能;二是將采用海鐵聯運等方式把歐洲港口的貨物轉運至格但斯克港,然后轉運至華沙站,為進出口貿易提供物流集散和貿易中轉等配套服務,打造中歐班列在歐洲的集聚樞紐、多式聯運中樞和中歐進出口商品雙向流通的集散中心。其次要深化合作,充實平臺功能。積極謀劃展覽會、洽談會等一批貿易促進載體,加快建立自主營銷網絡、公共海外倉等一批境外營銷渠道,積極搭建中東歐產品展示館、進口商品館等品牌推廣平臺,充分拓展江蘇與波蘭的貿易空間,促進雙方貿易往來。目前蘇寧控股已經上線蘇寧易購“捷克館”,未來可以鼓勵其上線“波蘭館”。最后要大力支持江蘇企業“走出去”赴波蘭投資,收購先進技術和品牌,鼓勵反哺江蘇實體經濟發展,并為波蘭企業來蘇投資提供優質服務,著力吸引一批波蘭優勢產業項目,包括航空、信息與通訊、礦山機械、生物醫藥等高端制造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