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美
摘 要 當前農村經濟逐漸發展,不同地區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也有所提升,特別是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落實,針對提升農村經濟水平,提高農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所以,為了滿足農村經濟發展要求,農村當地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需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健全農村財務審計體系,同時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實施,發揮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效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農村;財務審計;經濟發展
1 規范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意義
1.1 保證經濟長期穩定運行
針對農村而言,財務審計工作主要負責挖掘農村財務工作出現的問題,從而針對問題優化農村財務工作,使得農村經濟長期穩定運行。
1.2 促進財務經濟情況公開化
審計工作的關鍵為對農村財務進行審計核實,經審計后,能夠公開財務的實際情況,使得農村居民可以掌握每個月本村集體資金的收支情況,并且,財務宣傳欄還應公開收入來源、支出,實現農村地區財務經濟情況的公開化。
1.3 經濟支出的合理化與審計工作密不可分
因為審計工作公示農村地區實際財務情況,審計者能夠對經濟支出中不好的地方進行統計分析,同時給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經濟支出策略。
1.4 推動農村集體經濟資金合理、有效使用
農村集體經濟資金在使用中存在許多不合理的現象,隨意開支、對資金的使用沒有規劃、各種非生產性開支比重增加等等。如果有效推行農村財務審計,對農村集體經濟資金的使用提出合理化建議,使有限的財務資金用于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2 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農村審計工作缺少法律依據做保障
現階段從農村審計的法律地位角度分析,農村審計缺少符合自身具體情況的法律法規,從農村審計定位的角度分析,將農村審計定位成內部審訊,由經營管理部門管理,這種情況一定會對農村審計活動的實施產生不好的影響,阻礙農村經濟發展。
2.2 農村審計技術不強
在進行農村財務審計時,因為農村檔案管理不完善,尤其是進行審計時有時間較長的舊賬,造成部分和財務審計有關的信息與資料丟失,不能完成對問題的取證操作。因為農村審計缺少權威性,同時村民素質存在差異,所以在走訪過程中存在不配合的村民,部分村民因為考慮到個人利害不提供有關資料,加大了審計難度。
2.3 審計流程不規范
大部分農村未設置科學有效的中長期審計計劃,無詳細的實施方案,同時針對審計資料與審計后材料無符合要求的送達文書以及健全的審計檔案記錄,對審計程序無詳細規定,也沒有按照國家《審計法》規定執行。
2.4 審計決定落實難
現實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審計決定得不到有效執行,審計出來的經濟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違法亂紀人員也不能受到處罰,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
3 完善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對策
3.1 健全當前農村財務審計相關法律法規
因為現階段很多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缺乏規范化管理,導致部分歷史遺留問題未被有效處理,而且管理者執行力較差,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國不同地方政府需關注農村財務審計問題,健全當前農村財務審計相關法律法規,令其被廣泛推廣,有效落實,為村民解決實際問題,防止出現財務違法行為,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2 優化審計環境
在很長時間以來,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地位相對較低,缺乏權威性,是長時間影響農村審計工作實施的一個大的障礙。尤其是在審計的執行中,通常由于技術不過硬無法有效實施。針對上述問題,需注重農民負擔專項審計,有效利用和權威部門的工作關系,認真執行相關部門的不同任務,逐漸優化審計工作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3 注重實效,突出重點
在進行農村財務審計的過程中,需一直以審計重點為核心,對財務物資進行審查,判斷賬、物是否符合,去向是否清楚等。在不同階段,盡可能做到查清、查透,在審計環境,嚴格遵守相關規章制度,對政策界限與材料規范兩個環節進行有效把握。針對各審計單位,需發放審計通知書,保證有工作底稿、證明資料、審計報告以及原件的復印件等,使得材料齊全。
3.4 加強審計執法力度
要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加強對違法亂紀人員的責任追究,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處理結果及時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提升審計工作的執法力度。實施強有力的措施,穩步開展審計工作,使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得以健康發展,保證農村社會持續穩定,促進農村經濟的開展。
綜合整個文章來看,本文針對農村審計工作缺少法律依據做保障、農村審計技術不強、審計流程不規范、審計決定落實難的問題,提出相應解決對策:健全當前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相關法律法規、優化審計環境、注重實效,突出重點、加強審計執法力度,接受公開監督。優化農村財務審計工作能夠有效維護村民合法利益,規劃農村經濟秩序,促進農村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對新農村建設有十分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