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為
一、引言
友情關系在中小學生的發展和社會適應中起著重要作用,促進中小學生與同伴正常的人際交往,提高其人際交流能力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且在當今社會,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方面,獨生子女較多,從小父母的寵愛致使很多學生在學校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無法用較為平等的眼光對待同學,也常常會因為與人交流的不順而產生如厭學、記仇等各種由心理引發的不良習性;另一方面,應試教育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增大,相當一部分人忽視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結果。況且我認為作為祖國未來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有責任針對這一現象探討相應的理論知識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恰當的教學管理。
二、 相關概念闡釋
(一)何謂人際交流
人際交流:人與人之間通過各種交往與相互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心理上的關系。它是個人或者一個群體為了尋求滿足而交往需要的心理狀態,它反映了人和人之間在心理上的距離。
(二)中小學生人際交流的內涵
中小學階段是人際交流能力形成于定行的時期,經驗表明人只有生活在融洽、快樂的氣氛中,才能有開朗的性格、健康的心身,才不易產生疲勞。不同的人際關系,則會引起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三、當前中小學生人際交流的心理困境
(一)自私心理
部分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心理比較強,十分注重自身的一個情感,高興時高談闊論,委屈時訴說煩惱,不會注意他人的感受,形成同學不愿與其溝通交流的尷尬局面。
(二)嫉妒心理
有些同學表現為忍受不了別人的進步和成功,自己又不愿付出努力。常常諷刺他人,以求通過別人的小失誤甚至傷害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嫉妒心理在人際關系中是非常有害的,也是損己害人的一種不好的心理。
(三)猜疑心理
一部分學生在與人交往中太在意別人的臉色和言行。猜疑成癖,捕風捉影,制造隔閡。
(四)自卑心理
有些學生總是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過低地看輕自己,對自己沒什么信心,盲目地崇拜他人,在交往中總是表現為憂傷、退縮。
(五)自滿心理
有些學生驕傲自滿、看不起其他同學,喜歡對他人評頭論足。常常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自滿心理促使部分學生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里自以為是。
(六)冷漠心理
有的同學不尊重別人,對同學缺乏關心和幫助,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在與人的交往中,總是給人一種不可接近的態度。
(七)膽怯心理
有些同學因為缺乏與人交往的能力而煩惱,總感覺別人在看自己,過度緊張。見到陌生人就臉紅、不想多說一句話、眼睛不敢和人對視。與人交往中往往采取回避、退縮等消極行為。
四、造成中小學生人際交流心理困境的原因
(一)個性特征
學生的個性特征和人際交往是密不可分的。那些驕傲自大、過度自我表現的不良個性的學生經常是不受歡迎的,容易與他人發生矛盾;而那些個性內向的學生則存在被動交往的現象。
(二)認知因素
認知首先是學生對自己的認知。交往的過程是雙方彼此滿足需要的一個過程,如果只考慮自己而忽視對方的需求,在交往中就會遇到困難。
(三)情緒因素
人際交往中的情緒表現必須是適度的,應與引起情緒的原因和情境相符合,并且要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四)能力因素
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對人際交往有著重要影響,而一部分學生來說,卻是主要原因。這些同學想關心人,但不知從何做起;想贊美他人,可怎么也開不了口或詞不達意;內心想溫柔,言語卻很犀利。
有這樣一個問題:何時該說實話,何時可說謊?每個人每天都會說幾句謊言,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蓄意的、通過欺騙別人而為自己謀利的謊言。一位領導在外交部當發言人時就堅持一個原則:“可以不說,但絕不能說謊。”
五、應對中小學生人際交流心理困境的教育對策
(一)調整認知
中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從總體上來講是很不錯的,但經驗不足。中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認知發展和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在認知發展上處于一種不完全清楚地狀態。所以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對人際交往形成一種準確的認識,不要以為人與人之間都是爾虞我詐的。因此,在人際交往中,盡可能地做到以下幾個原則:
1.平等相處的原則
教師指導學生尊重他人,以平等、合作的態度待人。
2.真誠相待的原則
真誠是最重要的,善于發現美,真誠贊揚對方的長有點,不要虛偽。
3.互惠互利的原則
人際交往要考慮兩方的利益,滿足彼此。要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4.求同存異的原則
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著差異,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個人,就算是雙胞胎也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別,所以無論什么時候,都要認識自己與他人的區別,學會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二)充分實踐,改善交往措施
學校應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形式,像講座、討論、學習小組、實驗等,來引導學生大面積的接觸不同的人,結交不同的朋友,這種交往可以鍛煉自己的交往能力。在溝通中兩人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相同的看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發展,尋找相互感興趣話題的本領。中小學生應該在成長中感受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要學會傾聽,耐心,把握談話的技巧。使學生在日常交往中建立相互信任、關心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取得進步,變得優秀,克服恐懼、緊張、自卑、嫉妒等不利于身心發展的心理傾向。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在不斷地交往中形成、發展起來的。但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形象生動。
(三)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
1學會尊重他人
2鼓勵表現自己
3學會寬容他人
4學會處理矛盾
六、結語
總而言之,交往是人的一種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鍛煉我們很多方面的能力。心理學家丁瓚教授說:“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因為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因此,教師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應引起每一位教師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