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進了新時代,教師這個所謂“教書匠”的要求也就有了更高的標準,也許“育人師”更符合這個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與稱呼?!坝藥煛?,不僅要會教書、教好書,還要知道為什么這么教,怎樣教的更好,在不斷創新中 “給生以漁”、“給生以仁”。因此“新時代”需要我們老師要不斷的學習再學習,研究再研究。而這樣的育人師不是需要一個、一批,而是整個教師團隊,只有這樣才可能滿足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一個學習型研究團隊的打造成為學校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要打造這樣的團隊,不僅需要教育、學習、帶頭、號召、制度等,更需要一種氛圍,一種自覺的力量?!锻ㄖ萏亟獭愤@個誕生在新時代的培智??统蔀榱藙撛爝@種氛圍、產生這種力量的一個重要載體。
一、人人能“發言”——創建研究的“氣場”
《通州特教》校刊創建于2013年,一學期一刊,主要面對對象就是培智學校的教師。該刊物由“李銀環勞模創新工作室”主創,成員主要是各學科骨干,也是學校科研的中堅力量。其創刊宗旨就是“實現培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服務殘障學生,更好地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薄吧罨逃虒W改革,突顯辦學特色,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為發揮??脚_作用,我們對??陌鍓K進行了細致劃分,主要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教師隨筆。展現老師們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感想體會。第二板塊:圖片新聞。展現一學期以來學校開展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和相關成果。第三板塊:教育教學。這也是??闹黧w部分,又分為:特教管理、班隊教育、教學研究、康復教育、校本培訓、課題研究、融合教育等內容,并且根據實際情況或需要,增加“活動采摘”等欄目。
可以說,《??穬热輲缀跄依藢W校方方面面工作,并且學校通過學校網站隨時向老師們征集各個板塊的內容,讓所有老師都有在刊上“發言”的渠道和機會。
我們??呢撠熑司驼f過這樣的話:“校刊,就是咱們通州培智生活的一種忠實記錄。”“每期???,串起來就是一部學校改革發展的歷史。”“每位老師都能在??姓业阶约?,并看到自己在一期期中成長!”“這些專屬我們的記憶都凝聚成了手上那一本本精美的報刊上,它承載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值得我們去珍藏?!?/p>
總之,這樣一個人人能發言的版塊設計,為每一個老師創造了展示自我的平臺,一個能體現自身價值的平臺。同時??纱艘渤蔀閷W校凝聚各方思想、觀點、與實踐經驗的吸鐵石、小寶庫。
二、人人發“好言”——確定研究的“立場”
發“好言”,就是保證“發言”的質量?!袄钽y環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刊物的負責團隊,成員都根據自己實際工作進行了欄目分工,對征集的稿件進行認真、細致的挑揀、修改、完善,適時和相關作者進行溝通,保證在內容和文字上的質量,尤其是把老師當中有創新的想法和做法展現出來,不限多也不嫌少,不限長也不嫌短,在“發言”的基礎上保證發“好言”。
為促進發“好言”,學校把老師們參加區級以上的獲獎征文作為優選文章,由主管科研領導及時向工作室提供獲獎信息,讓每一篇好文章都能有和老師們見面的機會。
我們征集“好言”,并不是只靠“等”,還需要我們去尋找或發現“好言”,讓這些好言更快更及時的收集上來。一次,我們聽一位年輕教師的一節達標匯報課,在內容設計上很有自己的想法,相關??撠熑?,就找到他,讓他寫一篇“我的達標課的設計”的文章,并把它收錄在我們的校刊上。像這樣的“發現”還有很多,如:“教研活動給我的啟示”、“我知道了特殊教育的特殊之處”“我談談我對孤獨癥兒童的教育一些做法”“課堂上如何利用好家長”等等,“發現”已成為??l“好言”的一個重要來源。
“好言”的質量要求,增強了??耐哦取⒖勺x度。這里有好經驗、好做法、新技能、新理論、新啟示……有人說,土生土長的東西更具生命力。在與身邊同事們成果分享中感受到也學習到特殊教育發展的新成果,同時也從中找到差距,更好努力。
三、人人想“發言”——形成研究的“情場”
??鳛橐粋€刊物需要把老師們的做法、思想、觀點用文字的而形式表現出來,而這表現需要“時間”、“精力”等的付出,而這樣的付出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研究的基礎。讓老師們甘愿付出、自覺付出,不僅僅需要其個人的認知,還需要團體環境等的推動。
一方面,我們通過各種版快的設計,通過尋找與發現,讓老師們有了發言的機會,另一方面我們還通過《刊物》“獎勵”“發言”的老師們。
這種獎勵一種是把發表的精美刊物及時發送到老師們手里。另一種就是與學校的獎勵機制掛鉤,每到期末科研加分項,把能在??仙习l表的老師進行加分,甚至還加分到學年評級、骨干評定等機制中。與此同時,學校還積極的把一些優秀成果推薦,參加區級以上的評優。
這樣的“獎勵”讓老師們對于??巴陡濉庇辛烁嗟臒崆椋泊龠M了老師們坐下來用筆記錄和思考自己的工作,逐漸形成了一種思考與研究氛圍,推進了學??傮w科研工作的進展。
校刊,最得益的是老師們。在這方沃土、這塊園地、這個舞臺上,老師們有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很多老師通過校刊,已經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科研骨干。有一位教師說:“每一次把想法、情感和看法訴諸筆端時我都能從中得到一份收獲。”有一位年輕教師說:“校刊的寫作讓我的研究更加關注每一節課堂、每一件小事?!?/p>
總之校刊在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扮演著不可忽色的角色,推進學??蒲泄ぷ饕约芭囵B“育人師”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校刊的作用不僅僅于此。透過校刊,你還了解學校的總體狀況,看到學校對于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看到學校科研改革的成果以及學校特色與文化,它就是學校的一張科研“名片”、特色“名片”、文化“名片”,是學校對外交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