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虹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而作文評改又是作文教學中的難點,一直是困擾著語文教師的難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現代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也給小學習作評改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的機遇。《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也明確提出了要“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的新要求。經過近兩年的實踐與探究,我們總結了信息技術在小學習作評改教學中的運用有以下幾點心得,和同行們一起分享:
一、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評改習作“五步法”
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優勢,細致地示范習作評改的方法,同時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一些通用的修改符號,如增、刪、調整等,并讓學生養成使用的習慣。以下是評改習作“五步法”:
一讀,通過反復多遍地讀文章,借助聲音,憑借語感,幫助自己發現作文中需要修改的語言問題,如錯別字,標點符號不恰當,用詞不當,覺得不順耳不順眼的地方;二找,在反復讀的基礎上,具體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三改,在覺得需要修改的地方,先口頭修改或使用鉛筆嘗試用修改符號改順;四評,評是指品評,即反復品讀反復斟酌修改的地方,比較一下改后和改前的語感,直到讀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沒毛病;五定,按第四步斟酌好的修改方案正式修改文章。如此反復循環。
利用展示臺直觀的優勢將評改的過程完整地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很快能從中習得方法,并學會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學實踐說明:只有教給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讓授之以魚變成授之以漁,學生就會積極參與,自主修改,變寫作后的“要我修改”為“我要修改”,作文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
二、從師評改到生自主評改--課堂習作評改教學“四步法”模式
第一步,范文啟迪,提練方法。學生完成習作后,老師對全部學生的作品進行大致的瀏覽,從中選擇優秀的片斷做成PPT進行展示欣賞,讓學生在品讀中以智慧引領智慧,從同學的習作中獲得習作方法和習作靈感。在這一環節中,所展示的學生的優秀片斷要根據本節習作課的訓練點來進行選擇。如本節課的訓練點重點是心理活動描寫,那么老師就要有意選擇在心理活動描寫方面寫得較生動的學生習作片斷來做為例子進行欣賞和引導,進行方法提煉。如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有內心獨白、動作描寫、神態描寫、景物襯托、幻覺描寫等,老師選擇的例子就要對應這些描寫方法。所選的例子都是來自同班同學的習作,對學生來說就更有共鳴感,也更容易受到啟發,進而獲得習作的靈感。
第二步,例文共改,教給方法。在經過范文的啟迪,學生對習作的方法有了思路后,老師接著選擇一篇中等水平的學生的作品做為全班學生共同評改的例文,通過實物展示臺或PPT進行展示,先讓學生根據第一步提供的方法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最后由老師進行示范性的批改,并和學生一起總結出評改作文的方法。這一步即前面提到的評改習作“五步法”。
第三步,方法遷移,自改互改。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學生用學到的評改方法評改自己的習作和同桌的習作,在實踐中進一步升華修改習作的技巧,提升習作能力,做到一課一得;同時在互改互讀互評中學會欣賞別人,學會取長補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
第四步,作品展示,全班交流。評改任務完成后,將學生的評改作品利用實物展示臺進行展示、欣賞、對比等,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改。這樣讓學生在交流中、在爭辯中評改作文,既可以欣賞同學的好文章,又可以共同提高寫作和評改的水平。
在習作評改課中,每次作文評改的訓練點,切忌貪多,內容要單一、重點要突出,最好是結合單元主題作文的訓練點來進行設計,以便使學生的習作能力逐步提升,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每一節評改課的點不同,孩子們在一課一得的同時,更能保持對習作評改的熱情和興趣。還有就是,在訓練的開始階段,評改的訓練點可以是錯別字、標點符號、詞語的運用等較基礎的語言問題,然后再進一步提升到謀篇布局、語言技巧、細節描寫等更高層次的習作技術上來引導。這樣循序漸進、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習作評改課教學,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習作方法,到了一定階段,學生厚積薄發,習作能力便能水到渠成。
三、利用微信平臺擴大交流時空,變革作文評改方式
1.開發微信習作評改平臺
我們先把全班同學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為若干個線上評改小組,每個小組6~8人;每次習作后,要求學生把作品清晰地拍下來,然后發到習作評改微信群里;在規定的時間里,要求學生一起在線上閱讀班上其他同學的作品,用作文評改課上習得的習作評改“五步法”評改其他同學的作品。我們還通過家長微信群讓家長了解我們作文教學的開展情況,并邀請他們參與點評,讓家長也成了學生作文的讀者。家長、學生、老師多主體參與習作評改,孩子們的“讀者意識 ”“作品意識 ”增強了,這樣的意識激勵著他們更認真地對待下一次的習作。
2.開發微信公眾號——優秀習作發表平臺
通過線下和線上開展習作評改后,要求學生根據老師和同學們提出的評改意見,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然后把修改后的文章打字上傳到微信評改小組里;小組內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進行投票選舉優秀習作,每組推薦一篇優秀文章給老師,老師再從中推選到微信公眾號——“優秀習作園地”上發表。學生在經過共改、互改、自改后,很想知道自己的作品會得到什么樣的評價,微信公眾號優秀習作發表平臺正好可以滿足孩子們對成就感的期待。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信息技術在小學習作評改教學中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單一化的教師評改的方式,也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也期待,在新的課標理念下,我們的習作教學探索之路能越走越順暢,能讓老師們和孩子們從傳統的作文教學的沉重負擔中解放出來,能夠輕松愉快地進行教學和習作,能真正為習作教學實現美麗的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