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存香
一、語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求實精神
探究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以能動的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也就是說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培養求實的精神。眾所周知,探究是一個過程,不一定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有時自以為找到了,而其實卻是不太正確甚至完全錯誤。這時就需要學習主動權,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較強,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他們互相啟迪、互相質疑、互相彌補,力求找到正確的答案。因而在不經意間培養了求實精神。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大家都知道,有了疑問,發現了問題,就要多方探索,尋求答案。如果問題簡單,探尋方向正確、方法得當,也許一下子就抓住了要害,問題就迎刃而解。如果問題復雜,也許長年累月還茫然無緒。當學生處于后一種情況時,教師就不能像“灌輸式”教學那樣,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以求得教學效率,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摸索探究。因為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指向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語言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指導下,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遇到的問題,自己主動的去摸索探究,也許略有觖悟,即使找不到最正確的答案,但經過一番探究,理解不一定會比較深切,記憶也會更加牢固,學生也會產生學習的成就感,促進其不斷探索。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獨立鉆研教材,按照自己的思路深入到教材每個角落,思維完全徜徉在教材所設置的意境里、情景中,不受教師的任何限制,然后在此基礎上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無論他們怎樣表達,教師都要肯定他們,要利用自由表達的機會,讓那些平時不喜歡表達的學生大膽說話,只要關注他們,他們一定會有無盡的潛力。在探究后,讓學生的探究結果充分表現出來,只要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一定表揚,樹立每個學生的自信心,讓每個學生盡可能得到關注,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將會越來越濃厚。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學生為解決一個學習中的問題,抑或是完成一項有趣的語文活動,常常需要在一起進行研究與實踐,搜集信息,查閱資料,在合作中實現資源共享,共同獲取知識,相互彌補知識欠缺,相互借鑒思維模式和研究方法,進而養成共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而且,他們在與同伴分工合作的過程中,將逐步掌握與人溝通、交流、合作的技巧,逐步懂得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養成尊重他人、虛心好學的品格,養成幫助他人、共同進步的精神。為此,我們應積極為學生創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和途徑
(一)注重因材施教,為探究性學習打好基礎
陶行知先生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筆者認為,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愛好、性格與學習特征,本著“取長補短”的原則,科學地給學生建議和課后閱讀資料,讓學生在課下按照自己的習慣進行閱讀。
(二)緊扣教材,注重貼近學生實際
教材是許多專家學者和一線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編寫的,許多佳作的內容、情感、章法和重點詞、句、段值得探究,字形的識記也值得探究。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中,不能弱化教材,要以教材為根基,注重貼近學生實際,面向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選擇適應學生認識水平和能力的教法,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我,發展自我。
(三)找準方法,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授人以魚,還要授之以漁。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交給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把借鑒他人的方法與教師自已的教學實際聯系起來,可嘗試的方法有:“給學生內容,讓其自主探究”法、“給學生機會,讓其合作探究”法、“給學生思考,讓其問題探究”法、“給學生時空,讓其網絡探究”法,用重視學生自我監控的“反思探究法”、循循善誘的“誘思探究法”等等。運用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探究方法能夠不斷地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促成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
(四)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是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探究性教學中經常使用的課堂組織形式。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前提,也是個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學生真正獲得空間和時間,才真正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習《曹劌論戰》《賣油翁》《黔之驢》《狼》等課文后,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記憶,可指導學生進行有趣的語文活動,把它編成課文劇進行表演,要完成好這一活動并非容易,中間每個環節諸如背誦、編寫劇本、分配角色、道具制作等,不僅需要一個時間過程,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一起探索、分工合作、溝通交流的空間。如果學生不懂得與人溝通、交流、合作的技巧及合作探究的重要性,活動注定會失敗。同樣,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背誦是很重要發,但恰恰又是學生最厭倦的,給學生提供合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以組為單位進行接龍背誦比賽、表演背誦比賽、疊加背誦比賽等,既強化對詩詞的記憶,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總之,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實踐證明,探究性學習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因為從學生成長的過程來說,探究性學習是潛能的開發,是獨特性的彰顯與主體性的弘揚。我們要深入教學實際,整合教材,關注學生,把理念與實踐相結合,善于歸納總結,開展好探究性學習活動,把新課改真正落到實處,這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課改下時代對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