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葉柳
數學復習課的主要目的:引導學生梳理某一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1]。但多數教師對復習課不夠重視,對知識簡單回顧后,讓學生不斷進行機械的題海訓練。這樣的復習課,教學模式單一,內容枯燥,易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僵化學生的思維,難以達到復習課的目標。因此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出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數學復習課中。
一、思維導圖的概述
1.思維導圖的介紹
思維導圖是東尼·博贊提出的一種思維工具,可以是一種記筆記的方法,也可以作為學習和思維展現的工具[2]。應用思維導圖時,需要根據所研究的內容,確定一個中心主題,從中心開始發散,利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將內容之間的關系表現出來,構造出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人們對知識的理解,鍛煉人們的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
2. 繪制思維導圖的步驟
思維導圖有手繪和計算機繪制兩種方式。主要有以下四個步驟[3]:
(1)定主題詞。對復習內容整體回顧,找出一個中心主題,繪制時從紙或軟件的中心開始,用一個簡單的圖像表達主題,標注主題詞。
(2)定關系??v覽所有內容,從主題開始發散,確定知識之間的并列或隸屬關系,找出關鍵詞作為分支主題,再將分支主題細化,直到表達出整個內容之間的聯系。
(3)組合。利用線條和圖形將中心主題和分支主題組合在一起。
(4)檢查。查看思維導圖有無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
(一)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現狀分析
數學復習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但多數教師對復習課不大重視,簡單回顧知識點后,讓學生進行機械的題海訓練。其教學模式如下:
圖1的教學模式,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學生被動學習和思考,容易造成思維僵化。數學教學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學會數學思考,發展數學思維。因此當前復習課的教學模式急需改進。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
1.利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結構
思維導圖能呈現出研究內容之間的聯系,利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結構,能將零散的數學知識整合,便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復習“平行四邊形”時[4],可以呈現如下思維導圖:
圖2將平行四邊形相關的知識呈現出來,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特殊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能進行快捷的記憶和區分。同時發散式的繪制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2. 利用思維導圖呈現解題思路
在數學教學中會發現:多數學生上課能聽懂,卻不會做題。主要是這些學生沒有理解到問題的本質,遇到問題時沒有清晰的解題思路,不能靈活運用知識。思維導圖能將抽象的思維形象具體化,利用思維導圖展現解題思路,教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思維導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
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交流合作,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5]。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數學復習課中,能有效達到這一目的。
復習課上應用思維導圖,前期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思維導圖,學會如何構建知識網絡,呈現解題思路,利用圖像與文字結合的形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嘗試繪制思維導圖。后期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前將復習內容的思維導圖繪制出來,課堂上相互交流,找出各自的亮點及重難點,再進行例題的探索,最后再總結。其教學模式見下圖:
圖5的教學模式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課前繪制思維導圖,實現了學生對知識網絡的主動構建,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思維。課堂上交流思維導圖,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同時利用思維導圖展現思維過程,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總結
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復習課教學中主要應用于兩個方面:一是梳理知識結構;二是呈現解題思路。復習課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復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高復習課的質量。同時也能鍛煉教師的數學思維,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數學復習課上應用思維導圖,與課程改革理念相契合,能提高教學效率,值得使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