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好
一、信息技術給力歷史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具有檢索方便和交互性強、傳輸質量高、速度快、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優勢。如在浩如煙海的歷史知識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說是唾手可得,互聯網上的歷史資源為廣大歷史教師的教學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歷史事件過程發生過以后,它無法像物理、化學實驗可重復數次,再能讓我們去經歷與體驗。但歷史學習者又必須盡量全面地去認識、了解它,這是歷史學習中的一個困難問題之一。為可以再現歷史,展示某個歷史時期、歷史事件、人物形象等內容,為歷史課堂教學創造聲、像、圖、文并茂,變抽象為直觀形象,變靜態為動態,學生將得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教學情景,通過內心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此時有必要借助信息技術優化歷史課堂。
由教師、學生和教材這三個要素共同構成的傳統教學,但在現代化教學下可增多一個要素(信息技術)。要清晰認識到這四個要素,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機整體,而不是簡單地孤立地拼湊在一起。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重新建構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雙主體”教學模式,也是深化歷史教學改革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標。
二、信息技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信息技術能提供外部歷史知識,刺激學習興趣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們的學習,1%是通過味覺,1.5%是通過觸覺,3.5%是通過嗅覺,11%是通過聽覺,83%是通過視覺,人類的聽覺和視覺加起來就有94%,這兩部分對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充分關注“聽+視”的運用,這對學習是有極大幫助,而信息技術是一種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用信息技術優化歷史教學。學生面對的不再是單一枯燥無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變的“粉筆+黑板”的課堂,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圖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視聽組合的多媒體教學環境與手段,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授強得多,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立體多元組合形式,使得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狀態,學生獲得知識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效果,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信息技術為歷史知識建構提供條件
歷史知識涵蓋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所有層面和領域,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它們各自形成專門的知識體系,而這此方面又存在互為的因果聯系性。歷史教學必須為學生提供完整的知識體系,深刻分析各知識板塊之間的結構聯系。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通過板書圖表或語言表達的方式來講解歷史知識體系復雜的關系,但限于教學時間和板書篇幅,是不能將知識關系揭示得淋漓盡致,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就完全可以做好,使復雜而抽象的知識聯系形象清晰,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使學生對抽象的歷史思維過程更加清晰、完整。
3.信息技術為歷史課堂教學提供多種形式
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把影視、圖形、文字等各種信息綜合一起傳遞教學內容,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注意力,走進歷史的“時空隧道”,幫助學生對歷史的學習。
運用網絡技術開展歷史教學,如網上參觀,向學生提供有關的歷史博物館、紀念館、歷史遺址、名勝古跡的網站或網頁,引導學生進行網上瀏覽,近距離觀察歷史文物和歷史場景,了解真實的歷史原貌,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直接觀察歷史的事物,形成具體的歷史知識。
指導學生用好網站,推薦學生常用歷史資源網站,如人教社歷史天地:http://www.pep.com.cn、歷史學科網:http://ls.zxxk.com/等網站,能給學生很多學習資源,有歷史知識、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學習策略。
4.信息技術為歷史教學提高課堂時效性,釋疑難突重點
多媒體教學課件具有形象生動的演示,動聽悅耳的音響效果,調動學生全身的視覺、聽覺神經,從而使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激疑——創設問題情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中都能保持高度興奮,學習效果當然明顯提高。
歷史教學有受時空限制,文字描述的許多形象無法體會。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空限制,濃縮更多的表象,為想象打下基礎,優化想象的過程。如張騫通西域,與地理有關的歷史事件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演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也落實思想教育目標,能為張騫那種為了達到目的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
三、信息技術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協調好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手段的關系
教師明確“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需要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的教學思想。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其優勢的一面,也存在其不足之處。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也沒有一種教學技術是萬能的,重要的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和技術。信息技術運用要考慮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學生需求,不能只講手段,不講目的。如可以寫在黑板上的知識提綱也照搬照套到課件上,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沒有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用一節課的大部分時間播放視頻或圖片資料,容易造成學生視覺疲勞,對學生實際上也是一種被動灌輸,從教師的“人灌”變為“電灌”。
2.加強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術以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效率為原則,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做到目的明確、設計合理、重點突出,提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運用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它的整合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歷史教學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21世紀,隨著素質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信息技術與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優化歷史課堂教學,是信息技術和歷史教學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歷史課堂教學之中,將會產生利于營造歷史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情感體驗;有利于創設問題情景,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有利于崇尚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