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潔靜
一、數學教學是由“教”與“學”兩個字組成的。
(一)數學教學活動中“教”的強勢與“學”的弱勢。
(二)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并不等于學生的“學”。
(三)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性與倫理性
二、數學教學活動中“教”的強勢與“學”的弱勢
數學教學,即教師教學生認識、理解、應用數概念并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活動。數學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一的過程。好的教師,教得到位而不是越位,本真的數學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過程應該緊緊圍繞學生而展開。學生既是教學活動的中心,也是學習活動的中心。
三、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并不等于學生的“學”
建構主義則十分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為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學生的學習時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源于德國的一則寓言,講的是青蛙在向小魚描述自己見過的一頭老牛的外形特征,小魚一邊聽一邊建構關于牛的故事。該寓言說明人對知識的理解依賴于自身的經驗,給我們的啟示:第一,學生不是被動接受教學內容的;第二,教師的教并不等同于教師的認知。
在數學教學的實踐中,我會設計并制作各類數學材料供幼兒在各種游戲時間進行操作,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鞏固其各類知識的整合。
如1小時自主游戲學具:摘球觀數投數字球藍
【游戲目標】
1學習在高處解開橡皮筋上小球,并通過數數,找到相應的數字花籃進行投準。
2樂意愉快地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大膽操作,并能進行自我糾正。
【游戲準備】
廢舊的報紙、廣告紙做成的紙球,鞋帶編制的球袋、珠子、活動匙扣、紐扣、廢棄水果盒、廢棄的食油塑料罐。
【游戲玩法】
1、幼兒攀登高處,自由選取一個小球,進行數數。
2、點數小球上的珠子,確定珠子的數量。
3、走到相應數字的球藍下進行投準。
【游戲反思】
這個教具,我是在幼兒園大齡班園區投放使用的,在上學期投入1小時自主游戲中。考慮了兩個年級的水平差異和個體差異,在掛球的位置和解開球的方式,我共設計了4種方式,魔術貼撕開和并攏、紐扣出和入紐扣洞、繩子和活動鑰匙扣。不同的孩子根據自己的水平和喜愛選擇不同高度的小球,或攀登上攀登架或滑梯的高處,又或者爬上輪胎或梅花樁,把它從頭頂上的吊索取下,然后來到球籃下,數數,找出與之對應的球籃進行投中游戲。剛開學的時候,孩子們解開小球要費上一兩分鐘的時間,但隨著兩個學期的堅持與練習,無論大班、中班的孩子解開或鎖住何種紐扣,都是瞬間的事情。對于點數、默數、兩個兩個點數方面進步很快。相比之下,下學期中期,孩子們游戲時,基本上不選用魔術貼的小球進行游戲,因為那個對于幼兒園那個園區幼兒的水平已經是太容易了,失去了征服感。大班能力強的男孩子在游戲中,逐漸習得解開和鎖住活動匙扣的小竅門。并能在其他游戲生活中運用。
數學學具名稱:連一連
【游戲目標】
1學習用橡皮筋把兩個蓋子連起來,并看圖列算式,算出得數。
2樂意愉快地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游戲準備】
廢舊的瓶蓋,歸類盒
【游戲玩法】
1、幼兒自由選取任意兩個蓋子,進行連接。
2、看圖列算式。
3、計算出得數。
【游戲反思】
大班的孩子在掌握了數的分解組成后,對算術題逐漸熟悉,在餐后活動,孩子們對算術題接龍游戲時,會自發地在游戲中加入計時競賽的環節,看看誰算得快。而這時,女孩子在餐后活動,通常很喜歡玩繩子和橡皮筋的編織游戲,為了吸引男孩子多參與這類鍛煉小手肌肉的游戲,想出了這個教具在自由活動和餐后活動中推展,在開展初期,男孩子們只有一點興趣,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喜歡。但個別女孩子手指的靈活性不高,導致需要找小伙伴幫助,而這種情況,又通常是最先吃完的幾個男孩子,漸漸男孩子發現這個教具有趣,男孩子餐后都會主動拿這個玩具。因為玩得孩子很多,這個玩具就需要不斷更新。后來我們把原來的泡沫底板換成結實耐用的厚塑料底板,孩子們積極性更高了。
數學學具名稱:找出相鄰數
【游戲目標】
1學習看數字,推理它的相鄰數。
2樂意愉快地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游戲準備】
廢舊的月歷上的數字,歸類盒
【游戲玩法】
1、幼兒自由選取任意的“香蕉”,進行觀看。
2、看數字,推理它的相鄰數。
3、在數字堆中找出相應的數字排在此數相鄰的位置。
【游戲反思】
幼兒對于這個相鄰數游戲非常喜歡,在美術活動區域,孩子動手剪貼,模仿老師做出50以內的教具。他們并不局限于老師的三個數字識別相鄰數,他們在自選活動、餐后活動中,幾個孩子聚在一起,雀躍地參與。
四、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性與倫理性
生本教育改革所遵循的原則是盡可能少干預的原則,即“教少學多”。
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會”,還要學生變得“會學”,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得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無窮樂趣,獲得幸福感,享受學習即“樂學”。
教學不僅是引導學生完成特殊認知的活動,更是激發學生個體潛能、提升生命價值的過程。教學不能忽視自身“成人,成為人”的功能,應該充滿人性的光輝與人文的情懷。所以在幼兒數學區域活動中,我們既是讓孩子學會數學的各種技能,更讓孩子快樂地把數學應用到歸納整理自己的玩具、學習中去,讓孩子終身受益。讓孩子主動與學具、環境、同伴、老師的交往中,不斷學習與提高,最大限度地發展幼兒的潛能,而教師則發展和豐富幼兒教育理論的理論,成為具備理論與實踐雙重意義的數學教學的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