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軍

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是學生在學習直線圖形的周長、面積基礎上第一次學習曲線圖形的周長。教材關于“圓的周長”這一內容,安排在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材創設了一個“天壇”的簡單情景,幫助學生認識圓的周長,并用“繞線”“滾動”等常用方法測量圓的周長,體會測量圓的周長并不是好方法,然后安排了探究活動:“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通過研究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即圓的周長是直徑的π倍,從而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這樣只要知道圓的直徑就能很方便準確的算出圓的周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直觀認識圓的周長,知道圓的周長的含義。?通過對圓周長的測量方法和圓周率的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等教學活動,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理解圓的周長公式以及該公式的方便性、準確性,形成知識模,并能靈活運用解決較簡單的相關問。?培養學生觀察、猜測、分析、抽象、概括、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猜想驗證等方法使學生親歷整個探尋知識的過程,感悟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是計算周長的最佳方法,從而理解掌握圓周長計算公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生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通過提出問題與合作探索形成最優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習興趣,以及團結合作意識和動手動腦能力。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偉大成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創新探索精神、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探索發現圓周率,理解圓周率的含義。
2、靈活運用圓周長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由于面對的是不熟悉的班級,注意觀察學生基礎,教學中應給予充分思考的時間,謹防填塞式教學,兼顧學困生的狀況。注意觀察課堂教學進展情況,及時根據情況進行指導,引導,調整。
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主要通過啟發式、探索式與構建式學習,充分發揮該班級學生的合作探索精神,激發追求知識的熱情。
在教學中既要聯系生活啟發式提問,又要讓學生獨立思考,逐漸深入問題核心,再通過合作實驗探索、小組交流,抽象概括來理解圓周率、來建構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通過給學生獨立自主運用所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機會,來以鞏固所學(例題、習題等學生會的不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形物體、直尺、細線、計算器、實驗單
教學過程:
一、通過情景圖片,導入新課:借墨子著作‘大圓之園與小圓之圓同等提出相關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并提醒學生本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二、互動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圓的周長 :讓學生觀看動畫情景圖片,摸一摸圓形學具,想一想什么是圓的周長。 (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2、想一想,議一議,如何讓利用手中的工具測量圓的周長。
介紹滾動法與纏繞法的要點。
3、猜想、實驗、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⑴猜測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直徑)
(2)分組實驗探索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把小組測得的數據輸入電子表格,借助電子表格計算,并展示交流,發現圓周率。
(3)介紹圓周率,及相關故事。
考一考:大圓的圓周率比小圓的圓周率大。
(4)抽象概括圓周的周長計算方法。
想一想:知道周長怎么算直徑?
考一考: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14倍。
做一做:63頁第1.2.題.
三、運用及鞏固練習。
(1)做一做:63頁第1.2.題.(第1題3小題改成有外接正方形,告知正方形的邊長。)
(2)書上63頁例1。(估計稍加點撥學生能解決)
四、課堂小結:你知道“圓同”的更多含義了嗎?1.圓周率的含義。2.周長的計算公式。
五:課后練習:經典題型2道,練習十四第1―6題。
(板書)圓的周長
1. 圍成圓曲線的長就是圓的周長。
2. 測量方法:滾動法、纏繞法。(不方便)
3.實驗發現任意圓有:
小組合作實驗
實驗目的:研究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
方法與要求:找一些圓形的物品,分別量出它們的周長和直徑,并算出的比值,把結果填入下表中,看看有什么發現。
分工:組長組織小組實驗,安排人員(1人填表記錄、計算數據,其余的合作準確測量和讀取數據)
發現:(一句話寫明)
______小學六年級( )班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