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英
一、二十四節氣體驗課程自然環境建設的特點
1.審美性與探究性的統一
我園環境優美,生態資源優越,凸顯我園“文化園、生態園、探索園、運動園”的園所環境。園內自然景觀優美和諧,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同時,這種“美”是動態的、有生命的。它可以實實在在地觀察到、觸摸到;幼兒還深入地感知、體驗、探究,去發現環境中隱藏的許多小秘密。
2.區域性與系統性的統一
在自然生態環境的創設上,我們遵循合理規劃,因地制宜的原則,將不同種類的植物進行區域式分布,共建成了包括水生植物、刺生植物、芳香植物、藥用植物等二十余植物園區,體現出區域性的特點。各個區域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了,形成一個幼兒園戶外大環境系統。各個班級也根據地理位置和特點,因地制宜開展環境創設,形成班級小環境系統。
二、二十四節氣體驗課程自然環境的組成
(一)幼兒園戶外大環境系統
1.傳統農耕體驗區
傳統農耕體驗區是開辟在幼兒園內地面及水域的種植園地,供幼兒體驗自然、傳統的種植方式。傳統農耕體驗區包含四個教育體驗區。
(1)自然教育區:遍布整個幼兒園的大片綠化都蘊含著教育的元素。根據植物的種類分布分為:芳香植物區、水生植物區、陰生植物區、地莖植物區、多肉植物區和彩葉植物區、棕櫚植物區、桂花廊等。通過分片區歸類種植,幫助幼兒認識植物以及分類。
(2)農耕體驗區:根據植物種類分布分為藥用植物區、瓜果種植區、果林區、糧食種植區和占地二百多平方的小農莊,小農莊是幼兒開展二十四節氣耕種活動的重要基地,主要種植有葉蔬菜、瓜類、豆類、地莖類植物。幼兒通過體驗農耕活動,了解農作物生長的過程。
(3)生態教育區:這個區域主要通過廢物利用、循環再生的過程向幼兒和家長傳播先進、環保的理念,比如魚菜共生池中,廢物經過分解變成植物的肥料,植物吸收肥料凈化水質改善魚的生存環境。讓孩子初步了解的資源的再生和利用,從小就樹立起合理利用資源,萌發環保理念。
(4)幼兒園植物分布圖譜區:含幼兒園樹木圖譜、植物葉子圖譜、幼兒園植物分布圖譜,為幼兒提供觀察、記錄、操作等活動,在活動中了解植物的種類、習性和生長環境等,積累有關植物的感性經驗。
2.城市耕讀教育區
城市耕讀教育區是傳統農耕體驗區的有效補充,我們利用教學樓頂樓的空間,因地制宜開辟出城市耕讀教育區。城市耕讀體驗區也分為四個小區域。
(1)植物水培區:該區域主要利用頂樓空間建設微耕水培系統,種養各種應季的蔬菜為主,其特點的是省水、維護簡單和清潔衛生,非常適合在城市普及。
(2)垂直種養區:由無土栽培的植物綠墻和藤本植物搭建的綠植長廊。該區域的目的在讓孩子了解屋頂綠化、解決熱島效應、霧霾等環保問題。
(3)循環再用種植區:有PVC管道種植、荷蘭桶瓜棚、輪胎種養和環保小盆栽等。此區域多用來開展環保手DIY活動,體驗廢物循環利用,傳遞環保觀念。
(4)育苗小溫棚:通過育種活動,對種子發芽、長葉等現象的觀察,可以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植物的生長,感受生命的神奇,認識氣候資源(光、熱、水、空氣等)對植物的作用。
3.二十四節氣耕讀展示區
這個區域主要用于介紹二十四節氣的基本知識,將它變成環境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結合節氣對幼兒開展相關的教育,讓幼兒進一步了解、體驗節氣。
(1)設置電子節氣日歷顯示器,制作24節氣簡介牌24個,依照古人用四方對應四季的方法,分布于校園各處。
(2)根據24節氣的農事活動建設24節氣耕讀園,用以讓幼兒體驗符合各季節氣候條件的農事活動,加深幼兒對氣象的認識,學習簡單的農作物種植方法,了解食物是怎么來的,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感情。
4.氣象體驗區
二十四節氣與天氣現象息息相關。我們希望通過孩子對日常天氣狀況的關注和了解,不斷地累積相關經驗,逐步體驗到氣象與節氣的關系,并感知節氣與天氣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影響。
(1)設置簡單的風向標、溫度、濕度計等氣象觀測儀器,讓幼兒通過觀測直觀感受天氣變化規律。
(2)制作天氣符號、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特別是與停課有關的預警信號)科普壁或科普廊,讓家長、幼兒理解天氣現象的表達形式,以及相關停課機制。
(3)設置氣象科普知識展板,印制氣象安全宣傳冊。宣傳氣象防災安全知識,增強家長和幼兒避災自救能力。
(4)設計制作與氣象、節氣有關的諺語展覽,圖文并茂,幫助幼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二)班級小環境系統的建設
在完成大環境生態系統的同時,我們也注重班級小系統環境的建設。
1.自然生態班
班級教師根據自己班級的地理位置特點,利用陽臺、走廊等位置進行綠化活動,有些教師利用活動室前面有一個大平臺的優勢,帶著孩子們根據四季的變化,種下了應季的花花草草和蔬菜。
2.環保生態班
大六班的小朋友,是幼兒園里的快樂小農夫,現在更是幼兒園第一個環保生態班的受益者,大六班的活動室裝修用的都是環保的材料,是會呼吸的可以觀察到空氣質量的活動室,在環境上給予潛移默化的環保教育。
3.班級自然角
老師和孩子一起布置和打理班級自然角,以自然角為載體,可借此指導幼兒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感官去感知動植物的形態構造、生活習性及生長發育過程等。
總而言之,幼兒園自然生態環境是二十四節氣課程建構和實施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將節氣與幼兒生活相聯系的橋梁。沒有環境的支持,二十四節氣課程永遠只是空洞說教,紙上談兵。通過建構豐富、富有探究意義的環境,使其成為幼兒自主探索、學習的陣地,推動課程的動態發展,并最終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