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婷

一、幼兒美術現狀思考
傳統繪畫教育都進行著以訓練技能技巧為主的“范畫教學”。以“示范、模仿”為主的傳統美術教法,雖然使部分孩子較快的學會了老師新教授的內容,但在這種教學方法引導下全班幼兒“千人一面”的作品展現,不僅忽視幼兒主體性的發揮,嚴重阻礙了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自由發展,而且還使他們心靈深處的美感無以引發,缺乏個性的作品也就很少受到教師的重視。
而幼兒在繪畫活動持續時間較短,頻率較低。幼兒往往在畫紙上粗略的畫上幾筆就宣告完成,畫面比較單一,情節簡單。而且需要在教師或家長的要求下才能堅持完成一幅畫,且這時的畫面比較凌亂。幼兒缺乏主動想象和創造的能力,通常只會進行模仿,很難進行自由創作。即使是自已繪畫,也很難說出繪畫內容及主題。由于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在繪畫作品完成之后的分享環節,幼兒通常只能簡單的說出“我畫了花”“我畫了小汽車”等簡單句,而不能表述和分享出更豐富、更有層次的繪畫作品的內容。
二、情境美術活動的開展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中曾經這樣說:“情境和教育對于能否使其它智力潛能得到開發和培育有著重要的作用”。的確,情境是人類發展的產物,情境是人們生活的空間。人們生活在情境中,情境能造就人良好的個性也能開發人類的智力。
情境繪畫強調情境在幼兒繪畫中的重要性,借助虛擬的情境,讓幼兒將在現實生活中獲取的感性經驗進自己的繪畫想象。在繪畫活動過程中使幼兒溶入情境,充分調動幼兒對主題的認識和感受,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認識和情感。
以創設自由、寬松的環境,從加深外部環境刺激,豐富情境,幫助幼兒理解基本情緒、并用繪畫的方式交流他們的思想和感情,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一)情境繪畫的題材的選擇
在情境繪畫題材的選擇上,教師可以結合知識經驗及生活經驗設計活動。利用繪本、兒歌、看圖講述等內容進行情境繪畫,設計續編故事,改編情節等形式。
1.教師在選取情境繪畫的題材上,可以根據繪畫內容進行相應的分類
優秀的繪本來自世界各地,題材多種多樣,有的描述親情,有的描述友情,作者都運用了不同的手法、圖片來表現一個個不同的故事和其中蘊含的哲理。不同風格的藝術表現,給幼兒帶來了風格迥異的審美體驗。而作者本身運用的不同繪畫技巧,如拓印、水墨畫、油畫、撕貼畫,讓繪本擁有了更迷人的魅力。
而“生活經驗”是孩子創作的源泉。只有牢牢把握孩子的生活經驗,才能使美術活動真正讓孩子體味生活的美,自由創造美。生活化的美術活動是立足于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背景,讓幼兒在生活中不斷拓展繪畫經驗,習得必要的美術技能,形成積極的審美情趣。因此,生活化的美術活動必須是幼兒熟悉的,也是能夠引發幼兒愛好的。
現實生活情境在幼兒美術創作過程中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不僅把日常生活的情境再現,而且對環境、場景等做了多種想象。在活動中幼兒身心得到了很大的滿足。所以作為教師我想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對一些題材進行篩選,并按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加工提煉,創設不同情境。兒童豐富多彩的生活是情境性繪畫活動永不枯竭的源泉。
我們嘗試將生活化的情境性美術教育活動滲透在主題活動的實施中。在主題活動中無論是生成的美術活動或是教師預設的美術活動,其共同點是都來源于孩子的生活,重在讓孩子親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給予孩子體驗和感知美的機會,自主的運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表現表達,使孩子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之中,從中體味現實生活的美好。
(二)情境繪畫的講解要將情境性語言與操作性語言相結合
情境性語言與操作性語言相輔相成進行講解,既不脫離情境,又能將要點明了,即讓幼兒在情境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技能和方法,又讓幼兒聽得明確,自己要做什么、怎樣做,減少了在創作時由于其他因素干擾引起的不必要麻煩。
(三)情境繪畫材料的準備
情境繪畫活動的材料準備上,把棉簽、粉筆、吸管、紙團、微型噴壺,棉花團等拿來作為幼兒繪畫工具。根據繪畫主題的不同,用渲染性的語言創設情境,讓它們變成了仙女的魔杖等角色。幼兒覺得自己手中拿著的是具有非一般性能的靈物,舉手投足之間更自信更放松,操作的欲望高漲,讓興趣不著痕跡地牽引著孩子炫出多彩畫面。
(四)情境繪畫活動的作品分享
在情境繪畫活動的最終環節,教師的評價不作為最重要的環節。而是更重視幼兒自主的講述和幼兒之間對于作品的交流。教師從側面梳理、總結、整合幼兒習得的知識經驗。不斷將其完善,幫助幼兒由現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不是將活動最后的分享評價環節流于形式。而是鼓勵幼兒能夠更大膽、完整地表達出不同的想法和連續、完整地創意故事。
通過教師創設豐富、立體的、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情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良好情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把“情境”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強調了藝術是對生活的“再現”,通過情境繪畫活動的開展,鼓勵幼兒大膽表現他所見所感世界,進一步激發幼兒自我意識和生命本體的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