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潔平
一、了解童謠
(一)童謠的起源
童謠歷史悠久,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經過百年的歷史傳承,在一代代人群中通過不斷改進更新,它的規模不斷壯大已經有了十幾種的讓兒童喜歡表演的形式。如搖籃曲、數數歌、問答歌、等。首先童謠的設計應當小而精,結構簡單,童謠的句式可長可短,毎句的字數不可過多,便于兒童唱念。它的基本句式有三空句、五空句、七空句。因此,在短小、單純的基礎上,幼兒就更容易學習傳唱。如最簡單的《排排坐》“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大家一起齊分享。”短短的4個三言一個七言19個字,形象生動地演繹出小朋友之間相互謙讓友愛溫馨的場景,美好品德在幼兒心中油然而生。
(二)童謠的劃分
首先,按照地域分:有地方話童謠和普通話童謠。地方話童謠注重地方特色,它區別于普通話童謠之處就是----即使是同樣的一首民間童謠,在各具特色的地方話演繹上卻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趣味效果和迥異的風格。如普通話的《數字歌》1像筷子細又長;2像鴨子水上漂……而地方話的數字歌有《猜謎語》一姑尖尖(筍),二姑打鐮(月亮),三姑打涼傘(芋子葉),四姑一身毛(芋頭),五哥一身癩(苦瓜),六哥病去頭嘅嘅(茄子),七哥棚上坐(冬瓜),八哥下水摸田螺(母鴨),九哥買雞吾帶稱(鷹),十哥糴米吾帶籮(老鼠)。雖然兩首童謠都是讓幼兒了解數字1~10,但是在地方話的數字童謠中涉及知識層面范圍更廣,除了有大寫數的認識還包括智力開發,自然常識,動物的特征等等……
其次,按照年代分:有傳統童謠和新童謠。傳統童謠指的是從祖輩哪里流傳下來的是原汁原味的,而新童謠則在傳統童謠的基礎上進行更新或填充,使幼兒在新鮮事物的涌入中更形象直觀,更合時宜的進行傳唱。如客家童謠《月光光》在傳統童謠中它是這樣演繹的: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蓮塘背,種韭菜,韭菜花……經過改良更新就變成現在這種形式的: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蓮塘背,種韭菜,韭菜花,結親家,親家門前一口塘,塘里鯉嫲八尺長,放條鯉嫲肚里做學堂。做個學堂四四方,個個賴子(兒子)讀文章,讀得文章馬又走,趕得馬來天大光。經過改編后顯然是更適合幼兒理解接受的,體現了以幼兒為主,貼近幼兒現實生活(做個學堂四四方)又意義深刻(讀得文章馬又走,趕得馬來天大光)成為很好的勵志樂學謠。
(三)童謠的類型
童謠的種類可以說包羅萬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間百態,一切事物均可是童謠的命脈。其中包括有關于自然常識的;文明禮儀的;成長安全方面的;民俗風情方面的等等。
二、童謠的教育價值
兒童語言的發展離不開生活的經驗積累及寬松的的語言環境。朗朗上口的童謠即能充分滿足幼兒這方面的需求,他們喜歡這種兒歌形式,易于掌握內容,讓幼兒在各種場合都能積極與人交流。
幼兒期知識經驗的積累主要來源于生活,而他們的思維能力還處于直觀形象為主,新時期教育方法的應注重生活實踐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積累知識經驗,拓展想象思維的空間。童謠講究押韻,幼兒喜歡唱讀,一些童謠還蘊含著為人處世的美好品德及行為的勸勉告誡。幼兒在傳唱童謠的過程中無形中發展著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審美能力和體驗童謠交流的樂趣。
三、實施童謠教學
學前期的幼兒處于一個心智開發的關鍵時期,教師組織的教育活動必須有目的有計劃的并且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易于接受又富有挑戰的活動。教學活動必須通過以游戲為主的手段設計組織,如在進行美術活動時加上童謠的念誦,幼兒能很容易記住作畫要領。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常規培養的好,幼兒的學習效率就高,沒有好常規就無法進行好的教育活動。一日常規培養包括:
(一)生活常規
生活常規主要是幼兒從早晨的入園開始,課堂課間活動,早操活動,集合排隊,盥洗及入廁,用餐,午休,離園等。在這些環節的銜接上會有等待現象,比較不利于教師管理組織,在我們通過童謠的運用就很好的激發了幼兒的自控力表現。如在就餐前幼兒通過念童謠《吃飯》進餐前,洗凈手,用餐時,須坐好。慢慢吃,不講話,不挑食,不剩飯,我是吃飯好寶寶。很好的解決了幼兒在餐前等待的過程中大聲講話,自由走動的不良行為,以及吃飯時保持桌面的干凈整潔。還有就是在午休時增加客家童謠《點指玲瓏》點指玲瓏,火燒竹筒,竹筒開口,慢人先走的游戲,引導幼兒有序排隊上樓找好自己床位,在大家都躺下后一起念《寶寶要睡覺》小花被,蓋好了,小臉蛋,伸出來,不趴睡,……幼兒通過不斷念誦慢慢的形成自身需求,對這種方式的入寢體驗潛移默化的產生自覺遵守就寢的規則,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學常規
在時代潮流不斷更新遞進的當下,幼兒園的課程設計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幼兒的集中教育課時間越來越少,因此,只有好常規才能有好教學。但是學前期幼兒特點是他們都比較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專注力不持久這也是讓很多老師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此時,加入童謠的使用顯得事半功倍,可以讓幼兒念手指謠安定情緒,也可讓幼兒念課堂紀律童謠,如小椅子擺擺齊,小朋友坐坐好,抬頭挺胸看老師,兩只小手藏起來,集中精力認真聽,回答問題舉小手,聲音洪亮人人愛,學習知識長本領。
(三)安全常規
幼兒的安全是開展正常教育教學的前提,包括飲食、交通、消防、防水、用電、活動等各個內容。安全無小事,教育幼兒保護自己可以有多種形式:比如通過環境布置,在樓梯、走廊等地方張貼懸掛圖文并茂的安全童謠;開展安全童謠知識小競賽;或者以表演安全童謠游戲的形式讓幼兒時刻防范、記牢安全知識;通過家長微信群不定時發送一些關于安全方面的童謠集。幼兒在情景中體驗、感受安全的重要,又能寓教于樂。
四、結束語
好的童謠能蕩滌孩子幼小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我愿在引用童謠于幼兒教育教學中孜孜以求,集思廣益,爭取領導與同行姐妹的支持,讓幼兒在童謠的世界里度個智慧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