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隨著新教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比重逐步加大。當今教育理念主張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成績與學生的綜合素養都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在小學教學中,數學學科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的重要學科,在整個小學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作為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提問變得十分重要。
小學教育對于一個人的發展是非常關鍵的,也是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育以及知識啟蒙都會得到發展,教師在其中則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職責,對小學生的成長起到決定性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利用自身的經驗和能力,運用教學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可以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一、提問要激發學生興趣
創設趣味的問題情境,主要是指教師通過設置故事、分角色扮演等情境進行教學實踐,引導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產生興趣,引發求知欲,從而為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創建良好的前提。啟發性是提問中必須要體現的,否則問題的提出就好比失去了靈魂,而達不到最好的提問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的提問要具有啟發性,所提的問題要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地融入問題的探索之中,對學生的思維有著非常有效的鍛煉,對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小學數學的應用題中:“大豐糧店運進大米40噸,運進面粉的噸數是大米的3倍,運進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噸?”在這個應用題中,教師就可以靈活運用相關的題目信息,對學生進行啟發性提問:“大米和面粉相加起來一共有多少噸呢?”或者是:“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的條件是哪些呢?”“在這個題目中,哪些信息是解決題目的關鍵所在呢?”這些問題都屬于啟發性的提問,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能夠使得學生的思維根據教師的提示,一步步、有序地進行信息的提取并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思路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提問應具有啟發性
首先,我們應該從所提的問題入手,現在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提的問題大多都是針對某一知識點或針對某一道練習題的。這樣的問題相對缺乏啟發性,我們應該設計更有啟發性的問題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述“兩位數與一位數的乘法”和“兩位數與兩位數的乘法”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思考:“兩個因數的關系?”“兩位數與個位數相乘時,能否先把兩位數拆為個位與十位數與個位數相乘?”然后,再讓學生結合“兩位數與一位數的乘法”,思考“兩位數與兩位數的乘法”是如何計算的,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尋找解題辦法。在學生思考之后,教師再詳細講解這一部分知識。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課堂里,培養了學生自己動腦尋找規律的學習方式。相對于“一問一答”的方式,這種提問方式更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
三、彰顯提問的目的性
對提問的精心設計,能夠讓教師自如地駕馭課堂,而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這樣才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理解知識,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特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數學學科特點等設計問題。具體應做到:首先,分析學情,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狀態,科學地設計問題。設計的提問要注意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實際生活經驗出發,要有助于啟發全體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問要做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提問的范圍大小、難易度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其次,提問的內容應當緊扣教材,圍繞教學目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扣住疑點而進行。所提問題應該為課堂教學內容服務,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再次,把握數學學科特點來設計問題。數學學科相對其他學科而言,比較抽象,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應該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生活化,讓學生聽得通俗易懂,有滋有味。
四、提問要聯系生活
我們知道小學生在10~11歲是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生對于一些概念的理解是比較模糊的,很多人習慣于死記硬背,對于公式是怎么得出來的一無所知,這樣是學不好數學的。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維果斯基有一個著名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即教師既要知道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又要關注學生的潛能發展水平,通過適當的引導,使學生順利過渡到“最近發展區”,這樣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有效的。比如說中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可以問學生:“你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哪些事物是三角形呢?”“你能動手畫一個三角形或者用紙折一個三角形嗎?”“同桌間看看他畫的是不是三角形?”接下去問學生:“你覺得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呢?”學生會談到三角形的邊和角,教師適當點撥總結,得出三角形的概念:“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最后還可以拓展一下生活小常識,在建筑上的很多結構中,三角形的結構最為穩定,所以也常被建筑師所設計和運用。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善于運用課堂提問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為了保障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方式與語氣,充分活躍教學課堂氛圍,并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與學習基礎的不同,采用分層提問方式,循序漸進地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單位:淮安市新區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