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權 李書輝 董曜偉
【摘要】目的探討替羅非班聯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肌鈣蛋白I(cTnI)、血漿腦鈉肽(BNP)及心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據年齡由小到大進行排序,相同年齡的患者按照病情嚴重程度由輕到重進行排序,偶數者作為觀察組,奇數者作為對照組,各53例。兩組患者均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手術治療,對照組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術前30 min加用替羅非班注射液治療,對比兩組cTnI、BNP、心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結果術前兩組cTnI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cTnI水平均升高(P<0.01),觀察組升高幅度低于對照組(P<0.01)。術前兩組BN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BNP水平均下降(P<0.01),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1)。術前兩組LVEF、LVEDD及LVES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LVEF、LVEDD及LVESD水平均改善(P<0.01),觀察組LVEF較對照組高,LVEDD及LVESD較對照組低(P<0.01)。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3.77%(2/53),對照組發生率為18.87%(10/53),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較對照組低(χ2=6.014,P=0.014)。結論替羅非班聯合介入治療可有效維持心肌梗死患者的cTnl水平穩定,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替羅非班;介入治療;cTnI;BNP;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危重急癥,主要指因冠狀動脈急性閉塞,導致血流中斷,進而引發局部心肌缺血性壞死[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受到球囊擠壓、血流再灌注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內皮細胞功能受損,最終影響治療效果。替羅非班屬于抗血小板類藥物,其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中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主要探討替羅非班聯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肌鈣蛋白I(cTnI)、血漿腦鈉肽(BNP)及心功能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據年齡由小到大進行排序,相同年齡的患者按照病情嚴重程度由輕到重進行排序,偶數者作為觀察組,奇數者作為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男33例,女20例;年齡43~76歲,平均(59.14±7.32)歲;其中合并高血壓20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癥17例。觀察組男32例,女21例;年齡44~75歲,平均(58.86±7.13)歲;其中合并高血壓21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癥16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關診斷標準[3];②均具備PCI術適應證;③發作時間<12 h;④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②精神異常;③舒張壓超過110 mmHg或收縮壓超過180 mmHg;④伴有血液系統疾病。
1.3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PCI手術治療,術前口服300 g阿司匹林(昆明貝克諾頓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522),口服300 mg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0018),術后口服100 mg阿司匹林及75 mg氯吡格雷,同時,給予低分子肝素鈣(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0),皮下注射,100 U/kg,每天1次,連續5~7 d。在此基礎上,觀察組術前30 min加用替羅非班注射液(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328),劑量為10 μg/kg,于3 min內完成靜脈注射,隨后以0.15 μg/(kg·min)維持劑量,微量泵持續泵入36~48 h。
1.4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cTnI、BNP、心功能及術后4周內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①分別于手術前、術后3 d利用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法測定cTnI;②分別于手術前、術后3 d利用免疫熒光法檢測BNP;③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分別于手術前、術后3 d利用心臟多普勒彩超測定;④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惡性心律失常、血運重建、心肌缺血等。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W檢驗進行正態性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雙側檢驗。
2結果
2.1兩組cTnI水平的比較
術前兩組cTnI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cTnI水平均升高(P<0.01),觀察組升高幅度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2兩組BNP水平的比較
術前兩組BN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BNP水平均下降(P<0.01),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3兩組心功能指標的比較
術前兩組LVEF、LVEDD及LVES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LVEF、LVEDD及LVESD水平均改善(P<0.01),觀察組LVEF較對照組高,LVEDD及LVESD較對照組低(P<0.01)。見表3。
2.4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3.77%(2/53),僅血運重建2例;對照組發生率為18.87%(10/53),其中惡性心律失常4例,血運重建3例,心肌缺血3例;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14,P=0014)。
3討論
PCI是目前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還可有效維持血流穩定,促進患者恢復[4]。由于心肌細胞受到缺血缺氧的影響,出現不可逆的損傷,且受到PCI手術球囊的擠壓、血流再灌注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血管進一步阻塞,進而對內皮細胞功能造成損傷,導致治療效果下降[5]。因此,PCI手術中配合有效的藥物治療在提升療效及促進患者康復中具有重要意義。
心臟標志物在診斷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cTnI是高靈敏度、高特異度的標志物,其通常在發生心肌損傷時出現,且不受骨骼肌損傷的影響。BNP屬于心臟神經激素,其主要在心室中合成,由心室肌細胞產生及分泌。其波動情況主要與心室張力有關,當室壁壓力超負荷、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增加時,其含量也隨之升高,可有效評價左心室收縮及舒張功能不全,反映患者的心功能及預后情況[6]。目前,臨床上常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進行抗血小板治療,術后聯合低分子肝素鈣等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但易引發不良心血管事件。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觀察組cTnI水平、BNP水平較對照組低,LVEF較對照組高,LVEDD及LVESD較對照組低,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較對照組低,表明替羅非班聯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積極的影響。分析其原因在于,替羅非班屬于非肽類血小板膜糖蛋白,其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可有效阻斷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癥因子及縮血管物質的釋放,改善梗死相關血管血流及心肌缺血,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7]。張穎等人[8]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加入替羅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術后冠狀動脈血流灌注,提升左心室射血功能,降低30 d內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率;羅長軍等[9]研究指出,替羅非班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情況,降低血小板聚集程度,改善左心室心功能,減少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均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替羅非班聯合介入治療可有效維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Tnl水平穩定,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參考文獻
[1]曹慧麗,白子良,楊濱.阿托伐他汀聯合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7):1034-1035.
[2]李冬利,呂彤.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醫學綜述,2016,22(6):1135-1138.
[3]陳陽,徐兆龍,劉仁光.心肌梗死第三次全球統一定義[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6,22(10):951,953.
[4]王蕊,陳步星.高劑量鹽酸替羅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6,30(1):27-30.
[5]吳海麗,李賢斌.替羅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9):1025-1027.
[6]潘慶麗,霍本良,王立旗,等.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診PCI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7,9(5):609-611.
[7]肖立運.鹽酸替羅非班聯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干預相關性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7):1895-1897.
[8]張穎,魏顯敬,王曉卿,等.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中的應用評價[J].陜西醫學雜志,2017,46(5):662-664.
[9]羅長軍,張敬,馮紅兵.冠狀動脈內應用替羅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4):108-110.
(收稿日期:2018-11-07修回日期:2018-11-03)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