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鍇
摘? 要?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發展與生存空間都受到了挑戰。文章基于該現狀,以《風味人間》為例,探究新媒體環境下成功電視紀錄片應具備的品質,剖析電視紀錄片的創新發展之路,以便電視紀錄片能夠融入當前市場環境,順應媒體發展趨勢,實現自身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 《風味人間》;新媒體環境;電視紀錄片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1-0089-02
新媒體的紛繁涌現,徹底顛覆了媒體市場的發展格局,而《風味人間》作為2018年最為成功的電視紀錄片之一,創造了電視紀錄片的收視高峰,得到受眾的認可與贊譽。深刻剖析《風味人間》的成功要素,能夠從中總結出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紀錄片的科學發展策略、創新發展策略,使中國電視紀錄片不斷提升影響力、擴大受眾范圍,為實現自身的長足發展構筑新的宏偉藍圖。
1? 《風味人間》紀錄片具備的優秀品質
1)選題巧妙,定位目標精準。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食物浸潤在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生活環境等諸多發展環境中,是廣大民眾最為熟悉的物質,也是傳遞文化最基本的渠道,我國幾千年來的飲食文化,深刻的體現在每一種食物中,仔細品讀,一道道精美、讓人垂涎的食物背后,是中國精神與風采的直接體現。《風味人間》在選題上并未針對中國已成型的各大菜系著重筆墨,其深入尋常百姓廚房,聯動中西方飲食文化的異同,在菜肴中體現民族文化、家鄉問道、親情冷暖,從人們最熟知的味道、最熟悉的感情出發,引發所有觀眾的情感共鳴,這也正是整個紀錄片構思的精彩與精妙之處[1]。
在第7集《萬家燈火》中,從家鄉味道著手,升華到家的味道,融入親情血脈,給人以無限的回味,讓每一位觀眾在觀看后都深深的回味家的感覺、家的味道,不知不覺間而淚濕眼眶。精準而巧妙的選題,讓這部紀錄片的受眾范圍更加廣闊,整個紀錄片由正式7集與1集花絮構成,每集的主題都十分鮮明,滿足了不同受眾的需要,喚起不同群體以及不同層次群眾的回憶,從而擴大了整部紀錄片的影響力,使之不僅成功、也更加精彩,深刻凸顯了電視紀錄片的靈魂[2]。
2)內涵深刻,人文精神突出。大多數電視紀錄片都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過于重視向人們展示宏偉的藍圖,忽視了細節的作用,導致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一直受宏偉目標的沖擊,無法通過感人至深的細節產生更豐富與深刻的體會。而《風味人間》人間則巧妙的將人文精神滲透到每一道食物中,將食物作為媒介,其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每道食物的制作、每道食物蘊含的情感,讓人們不僅感受到食物具有飽腹的作用,還能感受食物背后蘊含的家國情懷。其中著重展現了農民精耕細作鏡頭、食物在顯微鏡下化學變化等畫面,這種更為細致的拍攝,使紀錄片的內容更加豐滿,實現大背景與細節的交相輝映,讓人文精神浸潤心脾[3]。
3)渠道寬廣,合理融合媒介。新媒體提升了信息傳播的速度,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使電視紀錄片的交互性得以實現,改變了受眾傳統觀看節目的模式,為受眾與電視媒體的交流提供了渠道。在《風味人間》播出過程中,其不僅在主流電視頻道上播出,也授權給信息平臺上的新媒體,線上與線下可以同時觀看,線下人們可以更好的針對紀錄片的內容展開溝通與交流;而且借助新媒體的多元化渠道,在播放期間,攝制組也身體力行,在個人微博、官方微博等平臺上與觀眾展開了親切的互動,積極的回答網友們的問題,解答網友們在觀看中存在的疑惑,大大提升了節目的影響力,也使“風味人間”四個字傳播到更遠方,甚至是國際上[4]。
2? 《風味人間》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紀錄片實現長足發展的啟示
新媒體的發展勢不可擋,電視紀錄片在實現自身長足發展時應認識到新媒體對自身的影響,分析其中的利與弊,立足于人文精神與文化內涵,不僅為受眾帶來視覺上的盛宴,也讓受眾精神上得到滿足;再基于國際角度,以我國文化為根本,與西方人文文化形成鮮明對比,豐富受眾的體驗,從而實現中西方文化上的碰撞,提升紀錄片的國際影響力,實現自身的長足發展。
1)構建高品質的電視紀錄片發展平臺。隨著優秀電視紀錄片的播放,國家逐步認識到優秀電視紀錄片對民眾思想與精神的影響,也認識到優秀紀錄片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從而出臺了相關政策與指導意見,為電視紀錄片的發展做出指導與保護。各大電視臺也為電視紀錄片的播放提供了優質的平臺,如央視在黃金時段做出了播放紀錄片的舉措,也證明了國家與社會逐漸轉變對紀錄片的看法,電視臺頻頻開設紀錄片專門頻道,使紀錄片有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但在未來的發展中,對高品質電視紀錄片發展平臺的開發應深入到新媒體領域中,在新媒體環境中為電視紀錄片的發展開辟更多的空間[5]。例如,設計專門的紀錄片App,集成國內外優秀的紀錄片,滿足不同觀眾的不同需求;國家相關部門也應針對紀錄片在新媒體領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保護政策,讓更多的優秀紀錄片被觀眾看到,讓更多的優秀紀錄片產生更深刻的影響。
2)突出精神文化內涵,豐富受眾感官與情感體驗。隨著社會的發展,紀錄片在拍攝與播放過程中,也應重視新技術的應用,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覺感受,使紀錄片的藝術價值、觀賞價值得到更充分的凸顯,并且保障對記錄內容真實性的最大還原,盡可能的給予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例如,改進傳統的長鏡頭處理方式與跟拍模式,《風味人間》在拍攝過程中,每一集都有每一集的導演,由每個導演帶領專業的隊伍深入到拍攝現場,采用不同的設備、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畫面記錄,有時為了拍攝一個畫面需要長時間的堅守一個地點與一個位置上,以便記錄最珍貴的瞬間,使紀錄片呈現出最佳的效果。例如,在《香料歧路》這一集中,每一種香料的發現都賦予了食物新的生命與新的內涵,香料與食物的碰撞是每一輩人智慧的抉擇,它是基于食物但又獨立于食物外的另一種探索,要讓觀眾感受到每一種香料的獨特,拍攝過程中需要對畫面做好充分的處理,充分調動觀眾的感官,不僅要感受到香料發現過程與其外形的奇特,還要產生味覺與嗅覺的感受,這不單純是鏡頭的處理,還要合理的搭配文字與語言描述,刺激觀眾的大腦皮層,讓這種感受與感覺滲透到每一個感官
中[6]。而在《滾滾紅塵》這一集中,更多的是體現食物在作為地域符號、歷史見證中的狀態,利用代表性食物豐富人的感官,但也調動觀眾的情感,讓觀眾有更豐富的情感體驗。
3)展現當代電視人專業素質與職業精神。新媒體使信息傳播中傳播者與受眾者的角色都發生了變化,受眾者也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從而模糊了傳播者與受眾者的界限,這使媒體發展逐漸朝著民主化的方向,但是弊端也不斷凸顯,作品的品質良莠不齊,而在這一點上,電視媒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電視紀錄片的所有拍攝人員都接受過專業的培訓與系統的教育,其能夠將畫面與社會現實連接,以更巧妙的方式展現更深刻的內涵,與普通拍客娛樂性、個人主觀意識強烈的作品相比,電視紀錄片以其專業的角度與態度影響社會的精神文化。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應不斷提升電視人的專業素質與職業精神,拍攝中還原最真實的畫面、合理的進行畫面剪輯與銜接,保障每一部紀錄片的品質與思想內涵,使其更好的感染觀眾,贏得觀眾的認可與青睞,這不僅是實現電視紀錄片長足發展的必備條件,也是電視紀錄片存在的意義。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大批量優秀紀錄片的涌現,讓電視紀錄片由小眾化朝著市場化、國際化、商品化、大眾化方向發展,這一部分源自民眾精神意識的覺醒,一部分源自文化開放性的支持,一部分源自紀錄片本身的影響,而也不可缺少新媒體的刺激與幫助。因此,新媒體環境并不只具有負面影響,其也為電視紀錄片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基于此,電視紀錄片在實現自身長足發展過程中,要明確自身優勢,融合新媒體、新技術,立足當代人文精神,不斷提升自身的影響力,豐富紀錄片內容與現代化元素,逐步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肖菲.新媒體時代電視紀錄片發展路徑研究——以《如果國寶會說話》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8,33(8):116.
[2]秦媛.民族文化精神的追蹤探尋——電視紀錄片《第三極》的價值重構[J].視聽,2018,26(10):96-97.
[3]馮向宇.淺析新媒體時代下我國傳統工藝類短視頻節目的發展——以廣西電視臺微紀錄片《技憶》為例[J].視聽,2018,37(5):34-35.
[4]侯茜苑.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國產電視紀錄片的發展現狀及傳播策略——以《我在故宮修文物》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8,9(8):129.
[5]范雯.新媒體構建電視紀錄片生產新生態——以《南京》欄目為例[J].視聽界,2017,23(3):121-122.
[6]趙慶年.試析新媒體時代中國電視紀錄片的新發展——以《舌尖上的中國》為例[J].視聽,2016,29(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