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蘭 王莉楊 揚閆瑾
【摘 要】目的:構建基于閉環式O2O混合教學法的眼視光專業形成性評價體系,使教育中對教與學的評價更加科學、客觀、合理。方法:通過文獻分析并結合前期教學評價的實踐經驗,擬定眼視光專業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通過專家咨詢法確定評價體系的指標、層次分析法為各級指標賦值。結果:構建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包括學習態度、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效果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29個三級指標。結論:眼視光專業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與閉環式O2O混合教學法相適應,課程考核貫穿于課程教學全過程,適用于眼視光專業課程的教學評價。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眼視光學;混合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R-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2-0073-003
課程考核是高等醫學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將課程考核貫穿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建立完善的課程考核體系,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研究的方向[1]。傳統的課程評價方式主要采用終結性評價,即于課程結束時通過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評價單向、片面且滯后,不利于實時地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美國教育學Michael Scriven博士于1967年提出了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這一概念[2],形成性評價指在教學過程即學生知識、綜合技能、態度等形成過程中檢測學生的進步情況,監控學生知識與綜合技能的提升,評價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最終以反饋的形式來使教師掌握信息,進而調整教學方案,提升教學質量[3]。近年來,形成性評價開始引入我國醫學院校[4],并被證實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5-6]。西安醫學院眼視光專業通過教學實踐、專家咨詢初步構建了形成性評價體系,現報道如下。
1 研究內容
眼視光學是一門新興的、以臨床醫療為知識基本點,集光學、生物醫學工程等知識為一體的應用型交叉學科[7]。2017年起我專業教學團隊開始積極探索與實踐閉環式O2O混合教學法在專業課程中的應用,該教學方法借鑒翻轉課堂的理念,將在線視頻學習、師生互動、專家講座、考核評價與線下的面對面課堂授課、課外探究等教學活動有機融合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僅憑期末考試很難對其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初步嘗試了項目匯報、階段性學習測試、作品展示、實踐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但并未形成一套嚴謹的評價體系。本文通過文獻分析、專家咨詢等方法,探索了基于閉環式O2O混合教學法的眼視光專業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構建方法。
2 實施方法
2.1 指標體系的確定
通過文獻分析,結合前期教學評價的實踐經驗,初步擬定眼視光專業課程形成性評價的指標體系的各級指標。
采用Delphi專家咨詢法編制專家咨詢表、遴選咨詢專家,對一級和二級指標征詢專家意見,根據對相關文獻的分析,得出專家的人數最好控制在15~50 人之間的結論[8]。最終遴選專家22人,分別來自我校從事教育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師10人、西安4家醫院的眼科醫生8人、眼視光專業畢業5年以上且尚在本行業從業的畢業生4人。學歷學位情況為:博士5人,構成比22.72%,碩士14人,構成比63.63%,本科3人,構成比13.63%。
對咨詢結果進行整理匯總與統計分析,專家咨詢表通過贊同、反對和修改意見來表達專家意見?!?/3總人數贊同的指標入選,≥1/2總人數反對的指標刪除,≥2名專家所提出的意見即采納并進行修改。
2.2 各級指標的賦值
使用Yaahp層次分析軟件,采用層次分析法,分別兩兩對比判斷各級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相對的重要性,對各級指標進行權重賦值。當CR≤.0.1時,認為層次總排序具有滿意的一致性,當CR>0.10時,則認為層次總排序具有不一致性,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修正。
3 結果
3.1 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通過文獻分析,結合前期教學評價的實踐經驗,初步擬定眼視光專業課程形成性評價的指標體系包含4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其中4個一級指標全部獲得認可;14個二級指標中13個獲得認可,“小組學習筆記”指標未獲得認可,“探究性學習”指標有15名專家認可但指出應修改為附加項,即如果學生完成探究性學習則額外加分,不完成不扣分。專家意見咨詢結果見表1。
3.2 各級指標賦值結果
各級指標CR<0.1,說明矩陣一致性可以接受。眼視光專業形成性評價體系各級指標的權重詳見表2。
4 討論
形成性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評價的有效性。要建立科學的形成性評價體系,一是評價指標要與教學模式相適應,本研究所構建的形成性評價體系中包括對學生參與線上討論、觀看線上教學視頻完成情況等指標,也包括線下課堂綜合性問題討論、PPT演講匯報等指標,課外實踐探究活動等指標也納入了評價體系,對教學過程各環節設置了評價指標,實現了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指標多維度、評價手段多樣性等特點,能夠充分反映眼視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二是各級指標要進行科學恰當的權重賦值,以真實、有效的評價教學質量,本文所采用的層次分析法則具有較好的效果。本文對于眼視光專業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構建,僅進行了初步的嘗試,隨著該評價體系在教學中的不斷應用,經過教師和學生的反饋和經驗總結,將會不斷的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張付芝,劉瑩.形成性考核在高等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4):57.
[2]陶黎陽,吳菁華,黃沖,等.形成性評價體系在五年制本科《病理學》教學過程中的構建[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6(3):482-485.
[3]梁麗娜,馬亮亮,劉佳,等.臨床教學實踐中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重慶醫學,2018,47(8):1133-1135.
[4]蔣敏麗,徐森明,莫頌軼.形成性評價在國內醫學教育中應用現況與分析[J].高教論壇,2016,1:95-97,105.
[5]劉增霞,呂靜,崔淼.基于形成性評價的高仿真模擬教學在內科護理學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醫學,2018,39(11):1396-1399.
[6]石琳熙,宣群,嚴敏,等.形成性評價在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17(4):344-348.
[7]諸葛晶,黃金枝,瞿佳,等.中美眼視光學專業人才培養及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5):66-69.
[8]Reid N.The Delphi technique: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M].New York:Croom Held,1988:23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