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榮
[摘要]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綿延數千年之久而從未中斷,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對中國社會和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傳統美德;青少年;思想建設
中華傳統美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建構,一個成熟的道德規范體系是對崇高的民族精神、優秀的民族品格、高尚的民族感情、良好的民族禮儀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我們這個民族大家庭共存共榮的凝聚劑。長期以來,它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感情信念,在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一、中華傳統道德與傳統美德
兩千五百年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就提出了比較完善的道德規范體系,為封建社會歷代統治階級所推崇,對維護統治階級內部關系、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調和人際關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誠然在這些傳統道德中,不免精華與糟粕共存,對此,我們應該本著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批判地繼承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剔除封建糟粕,吸取民族精華,做到實事求是、具體分析、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二、傳統美德具有的特點意義
(一)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傳統道德中,愛國家、愛民族歷來被看作是“大節”“大義”,形成“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渾厚的感情——愛國主義”。這種愛國主義是一種深厚的國家意識,是中華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情感源泉,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深厚精神動力。特別是當國家民族處于危急存亡之際,各民族都起來反對外來侵略和壓迫,浴血奮戰,保家衛國。這種愛國主義似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滋潤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心田,塑造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風貌。中國傳統道德強調集體主義精神,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克己奉公、大公無私,為社會、為民族、為國家而不惜獻身的傳統美德。
(二)崇尚“仁愛”,強調人際和諧,這也是傳統美德中最具特色部分
“仁”可以說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象征,是一種最高的道德標準,又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品質?!叭省钡暮诵募础叭收邜廴恕保窃缙诘娜吮局髁x思想,是一種人我關系的準則。扶危濟困、樂于助人等都是從“仁”出發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種尊老愛幼,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懷和美德都和“仁”相聯系。和“仁”相聯系的是“禮”,這是立身之本和區分人格高下的標準。
(三)謙和向善、誠信節儉的良好道德和風氣
“謙受益,滿招損”,告誡人們謙虛是進步受益的基礎,積善行德、去惡揚善是培養個人道德品質的良好開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至于誠信節儉的良好社會風氣,在古代文論中更是不勝枚舉??鬃釉弧把员匦?,行必果”,強調為人處世講求信用,反對言行不一、華而不實的欺詐偽騙行為,以誠作為立身、修身之本,在舊時兒童啟蒙讀物中此類格言警句比比皆是。關于節儉節約的言辭語句也多見于典籍,“貴是勤中得,富從儉里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歷覽前賢家與國,成由節儉敗由奢”,把尚節儉、反奢侈提高到了家國成敗的高度認識,具有深刻的思想啟迪和現實意義,這也和我黨一貫倡導的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宗旨相一致。
(四)追求精神境界,塑造完美人格,把道德理想看作是人生各種需要中一種最高層次的需要
“君子憂道不憂貧”,這種輕物質重精神的思想理念已凝聚成民族的一種特有的價值觀念?!案毁F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這種堅忍不拔的崇高精神追求同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人生哲學相聯系,熏陶哺育了歷代像諸葛亮、陶淵明、岳飛、文天祥等文人學士、愛國志士和英雄豪杰。這種偉大崇高的精神正是推動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久經風雨而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力量源泉和動力保障。
三、思想道德教育應該從青少年抓起
眾所周知,美好的道德品質是從小時培養起來的,譬如樹木幼苗的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茍不教,性乃遷”道出了人才培育的艱辛和重要。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弘揚傳統美德,從青少年抓起,積極探索新的歷史時期的思想道德建設的新思路,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四、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幾點建議
第一,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任務和偉大工程。今天的中小學生,十幾年后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和建設者,堅持構建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齊抓共管的局面。
第二,抓好重要節慶日、紀念日活動,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道德素質教育,弘揚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紀念館要實行對未成年人免費參觀制度,為教育創造條件,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第三,切實加強對電視、電影、報刊、網絡等傳媒的凈化,堅持以正確的導向、健康的心態、有益的內容來鼓舞人、塑造人。對于青少年來說,特別要抓好對“網吧”的管理,堅決制止未成年人進入,杜絕暴力色情游戲。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四,弘揚“國學”精華,做到古為今用,近幾年在許多地方開設的少兒蒙學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中華傳統歷史文化來凈化孩子們的心靈,提高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把人文教育和現代自然科學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融為一體,互為輔助。
總之,進行中華民族傳統道德教育,弘揚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目標在于振奮民族精神,激勵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青少年一代從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文化教育,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建設者,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推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現代化事業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