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華瓊
摘 要: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是我國政府管理和運行模式的全新變革,它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發展的新方向。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是有效公開的前提,對于破解當前基層政務公開的隨意性、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改善基層政務公開生態,增強政務服務能力,提高政務公開效率,穩步推進政務“五公開”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
中圖分類號:D63-3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1-0188-02
十八大以來,伴隨著我國全面改革地縱深推進和互聯網技術地廣泛應用,人民群眾對加強和改善基層政務公開的需求日益迫切,在頂層設計地大力推動下,黨中央、國務院圍繞政務公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7年5月9月,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開展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再次強調,開展基層政務公開的標準化規范化,是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的具體舉措,也是解決當前基層政務公開標準不統一、公開程度不一致、重點領域公開內容隨意化等突出問題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基層政務公開的針對性、實效性,增強行政效能,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國務院將全國15省的100個縣(市、區)確定為試點,采用標準化引領,以涉及群眾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具體領域和服務事項為重點,圍繞城鄉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公共資源交易、扶貧救災、涉農補貼、養老服務等25個方面開展試點工作,以便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政務公開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考核的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和規范,為各領域的政務公開在全國全面推行奠定基礎。
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基層政務公開發展的新任務
1.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的內涵。關于“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的定義,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明確性的學術定義。根據中國政府網發布的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的相關政策文件表述,我們可以將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的涵義界定為:縣(市、區)級政府在原有政府信息公開的基礎上,通過制定具體明確、統一規范的公開事項、公開目錄、公開標準、公開方式、公開流程等內容,使之成為政府全面推動政務公開、提供政務公開服務而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標準體系,旨在推進政府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提高行政效能,破解當前基層政務公開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而實現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
2.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的特點。首先,堅持標準引領。標準化是考核政府管理行為和衡量政府公共服務行為的重要標尺,也是促使政府更加規范公共事務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基層政務公開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就是通過建立科學、統一、規范的政務公開標準體系,劃分每一個公開領域的公開標準,以此來達到規范和監督政府管理行為,使政府在服務事項的公開領域管理中更加高效的目的。其次,堅持需求導向。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是在結合公眾需求,聽取公眾意見的基礎上,針對公眾關心的政府行政行為和服務事項,將其全面梳理,細化公開內容,把每一個公開領域的五公開各個環節都按照公開事項、公開流程、公開時限等統一下來,進一步提高基層政務公開的針對性、實效性。最后,堅持地方實際。標準化規范化公開不是“一刀切”,而是立足與基層政府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實際,并緊密結合各地區各部門特點,對本級政府或部門的所有需要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總結出相應標準,并做靈活調整,因地制宜。
二、基層政務公開存在的問題
1.政務公開標準不統一。目前我國的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存在布局不均衡、結構不合理、質量不夠高的情況,在布局方面,地方標準相對較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嚴重缺失,現有的政務公開標準主要是各地區依據各自的情況制定的,全國性統一的公開標準過于宏觀和寬泛;在標準類型方面,目前關于政務公開的細化標準還比較少,主要側重于公開目錄方面的標準,缺乏技術性標準和公開事項、主體、程序、時限等標準;在標準質量上,也沒有全國可供參考的標準指南,各地政務公開標準參差不齊,質量和水平也不高。
2.政務公開信息分散化。當前,基層政務公開普遍存在信息單薄,且信息分散簡略等現象,尤其是在網站設計不統一,缺少有效的信息,隨意性強,在內容、作用和格式上缺乏統一性與實用性。而且政府門戶網站信息的種類多,目錄繁雜,索引功能也存在缺陷,導致公眾尋找信息難,很難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公眾體驗度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沒有全國統一、互聯互通的標準規范,地方政務公開各自遵循各自的標準,政府各部門信息資源又難以整合,導致信息孤島。
3.政務公開主體不主動。當前基層政府領導干部還存在公開意識不強、公開不主動的問題,歸根結底,是還沒有真正認識到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轉變工作方式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缺乏標準制度體系的約束力,政府信息公開主體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要么發布不及時,公開不全面,要么發布的大都是宣傳政府形象的有利信息;另一方面,基層政務公開存在技術障礙,缺乏集成能力,無法進行資源共享,實現資源合力,這就使得政務公開主體不能全面整合公開信息,導致被動公開。
4.公開內容與公眾需求相脫節。政務公開的核心本是服務群眾,為保障群眾享有的知情權、監督權提供重要渠道,但是當前政務公開信息的供給與公民獲取信息的需求相脫節,存在信息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公眾想看的信息政府沒有公開或較少公開,公開比較模糊,而政府日常動態發布得卻很多,信息之間不對稱,群眾想獲取信息還需要專門跑去詢問。
三、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的路徑選擇
實現“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這一過程中,基層政務公開如何標準化規范化是考驗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和執政水平的一道重要考題。要想破解基層政務公開難題,就要實現政務公開的標準化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