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定
【摘 要】大數據時代移動互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終端的普及,碎片化學習已成為大多數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微課作為一個載體,結合電工實訓的教學特點,突破了時間、和空間對教學的限制,增強了學生在堂上學習主動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電工實訓;微課;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434;G712.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2-0137-002
【Abstract】In the era of big dat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terminals, fragmentation learning has become a learning habit of most students. As a carrier,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microlecture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ime and space on teaching, enhances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in class, and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Electrician training; Microlecture; Autonomous learning
0 引言
電工實訓是電氣、機電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目的是培訓學生分析問題,動手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初步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電工實訓教學中許多教學內容不直觀,示范操作許多學生看不清,分組教學費時費力,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管理的難度。微課教學的引入正好彌補以上的不足之處。
1 微課的特點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的全面普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已經完全發生變化,從書籍閱讀轉向電子書閱讀,從文字獲取信息轉向從視頻獲取信息[1]。碎片化信息閱讀已經成為主流,“低頭族”在大學校園內隨處可見,特別是在高職的學生中,短視頻的閱讀占據了大量的時間。因此,將教學內容以視頻的形式通過智能手機呈現出來是今后教學的必然趨勢。
碎片化學習概念是相對于整體性、系統化學習方式的一種形象化說法。具體而言,是指過對學習內容或者學習時間進行分割,進行碎片化的學習,這樣學習方式優勢在于靈活度更高,針對性更強,吸收率更高。分布式獲得知識,構建整體思維的形成脈絡與大數據化時代的到來有著直接的關系,是互聯網、物聯網、移動終端快速發展的必然產物。在信息化教學中,微課完整的繼承了碎片化學習的優點,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固定的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使知識分散于各個時間與空間中,但在教學設計時,要突出最前沿、最新的知識,從學習者全新的認識和視角,從而保證學習者新知識體系的累積和提升[2-3]。
微課主要采用視頻或者音頻的方式,具體圍繞某個知識點專門進行演示、講解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教學內容少的教學方式,很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況[4]。一般是5—10分鐘完成,利用微課短、精、直觀形象的特點,展示原理、重點、難點、操作過程等知識點,不但使學生易理解掌握,而且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學習,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生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中成為主角,間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利用課下時間利用微課反復觀察、理解,解決了教師在課堂上因為時間不夠,兼顧不了所有學生難以掌握知識的難題,給教師和學生留下更多探究的空間與更多實踐動手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這種以短小精悍為特點的微課必將受到學生的歡迎[5]。
2 微課引入電工實訓課的方式
電工實訓對理論知識掌握要求較高和實訓操作步驟和順序要求比較嚴謹,而高職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學習的主動性在逐年下降,因而傳統實訓教學已不能滿足當今的教學要求,特別是在電工證取證考試中,顯得尤為突出,絕大多數學生因為理論不及格而進行多次考證。針對實訓課程的特點,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將微課引入電工實訓教學當中,并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充分發揮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依據微課短小,精煉、單一,易移植的特點,方便快捷地融入到教學環節中,分布在課前,課中,課后引入微課。
2.1 實訓課前的預習引入
實訓前,通過分析本次實訓的教學目標,達到什么目的,結合本次課的知識點,選擇難度較低,學生容易掌握,具有引導下的內容,制作信息量合理、容易思維揮發的微課教學課件,設計出高質量的微課。然后,教師課前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上傳至公共郵箱或者網盤中供學生提前下載,方便學生預先學習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如用電安全的講解之間,在網絡上找到用電引起的安全事故視頻,按照人員、設備、材料、方法、環境等五個方面編制微課,讓學生課前預習并準備自己的見解,課中以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總結的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時間利用率,而且還實現了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價值。
2.2 實訓課中的引入
實訓開始時,教師按照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講解,遇到討論環節,設備原理講解,實訓演示操作,現場接線的常見問題等環節,引入微課,然后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動手操作,減少了重復講解的時間,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在實訓操作過程中,學生可反復觀看微課中關于工作原理和接線方法的微課視頻,每個學生均可依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所疑惑的環節進行觀看,教師可隨時對學生進行指導解惑,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兼顧了實施過程中的安全管理。
2.3 實訓課后的引入
傳統教學的課后作業絕大多數是課堂內容的復習和回顧,但是由于學生的教材和實訓設備相對于當今電氣設備和電子產品的發展來說,更新換代而相對較慢,這也是造成了高職院校教學與工作脫節的現象。因此,我們將專業發展的前沿制作成微課,如在照明電路的實訓,將Schneider Electric,ABB等公司的智能家居和智能建筑控制宣傳視頻制作成微課,拓展學生的視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微課作業對于現在的高職學生來說,學生更喜歡,更愿意完成。
3 實施微課后的教學效果
微課引入電工實訓課堂后,與傳統教學相比,在一下幾個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
首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專業基礎差別比較大,一些學生基礎較差,重點和難點的知識內容需要學習好幾遍才能學懂,導致在實訓過程中動手操作教慢,跟不上課程進度。而利用微課針對性強、直觀性、內容少,時間短的特點可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微課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做到課前預習,課中強化,課后拓展,能形成一種學生自主學習的開放實訓教學模式
其次,微課的引入提高了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傳統教學方式下,設備操作的演示,電氣接線的演示以及電氣故障的檢修等等的講解,由于受到教學場地和工位的空間限制,學生看的并不清楚,分組演示又占用了大量的實訓動手時間,微課的引入克服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給學生騰出大量的動手操作時間,學生下載后可以反復觀看,甚至在微課的引導下完成實訓目標。教師則在巡視中有充裕的時間進行答疑與實時評價。學生可通過微課、小組討論、教師指導快速完成實訓項目,進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再次、加強了實訓課堂紀律的管理,教師在操作演示的過程中,特別是電氣故障檢測過程中,大多數學生不在教師的視野范圍內,這時無法掌控課堂紀律,微課的講解時,教師在巡視中可以完整的掌控整個課堂秩序,同時也兼顧實訓場地的教學安全。
最后,教師的教學能力明顯提高。微課的制作過程中,教師即要開發出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完整的表達出電工實訓內容的教學微課,同時也要有計劃地組織微課實踐教學的指導與評價,這對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創新能力、操作能力、反思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4 結論
在電工實訓課堂中引入微課,形成一個開放的自主實訓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之處,縮短重復講解的教學時間,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教師可以做到全面掌控整個教習課堂,重點指導后進學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一川,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2013(6).
[2]蔡寶來.現代教育學:理論和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黃領,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習慣與教學設計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23).
[4]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5]張靈芝,微課在高職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6).
[6]魏云,淺析微課在中職真實崗位實訓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