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蓮花
【摘 要】 微課教學法方法可以使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讓同學們學會學習,熱愛學習。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不同的學習條件,創造最適合的情境,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微課教學? 高中歷史? 貼近感受
所謂的微課教學教學法就是把教學環節或者內容放在一個具體并且特定的實踐情境中進行授課的一種方法。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能夠和實際更加緊密的結合,使授課能夠更加活潑和自然,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學習,也能方便練習。
所謂的新課程的觀念注重的是“以人為本”,關注的是學生所有的學習經驗,在授課過程中,為實現教學目標,老師要從教案和文本開始,創建和授課內容相符合的具體的微課教學,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心的體會,并且體驗生活的感想。在歷史授課中,老師應該根據教學目的和方向,創造優良的教學環境,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作用,設計合理的教學,讓歷史課堂變得生龍活虎。
那么問題來了,怎樣通過微課教學讓高中歷史課堂授課更生動形象呢?
一、貼近生活,體會微課教學
微課教學教學都是源自生活的,利用生活現象說明問題是最好的。通過實際的故事來模擬歷史授課現狀,微課教學要貼近同學們的日常生活,讓同學們能夠把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能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學到更多寶貴的知識,把每一個重點都轉換成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來解決。
所以,高中歷史授課應根據學生的生活,并且聯系實際的故事,用來增加對歷史的認識。可使用下面的四個方法來創建問題微課教學1. 總結知識經驗并結合生活;2. 與學生溝通交流,探討生活知識儲備經驗;3. 發現并認同學生的生活知識儲備;4.驗證知識經驗并且帶領學生體驗生活。例如,對“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問題的破解和授課片斷。師問:“什么是百家爭鳴?”在學生簡單交流的基礎上,再問“什么是漢代儒學?”學生再次探討,然后開始驗證百家爭鳴、漢代儒學、宋明理學等都屬于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這些問題不僅會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并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和力。
在高中的歷史授課中創設生活知識的微課教學要符合學生的知識認知,從而激起同學們的學習愛好。愛好是微課教學授課的中心。如:講到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華時,在同學們能夠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加強同學們的記憶:1.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2. 中國的古代藝術3. 中國古典文學的時代特色。在這里就可以在講解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的過程中用學生熟知的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歷史故事形象表達出來,能夠達到易想、好記的目的。
學習是整合的一個過程,老師將語文、歷史、生活進行無縫對接進行講解,圓融得如同一個整體,很好地展現出了微課教學教學在授課中的優勢。
二、師生交流,創造微課教學
新課程做出了重點強調,授課過程已經不再是教師教學的機械加法,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公平交流和合作的構建意義。
在授課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展示古物的圖片、歷史影片、紀念片等方式,再加上生動的語言條件,讓同學們能夠感受到更加真實的歷史故事。使同學們在學習歷史過程中的體驗,觸摸他們不懂的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充分的使用各種感官去接受自己所學習的信息。
如“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的教學,課前,讓同學們在電腦中查閱各種在這方面使自己感興趣的資料,課上教師運用學生所感興趣的資料進行下手,進入正題。學生興趣和大腦并用,不僅將書中的知識變得靈活和生動化,更讓同學們在查中學,學中悟,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果。
再如講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內容時,讓學生試著去了解一下孫中山在歷史中是個什么樣的人,細節部分讓學生通過圖書或者網絡查閱,最終完成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學習,師生坦誠互動,虔誠交流,勝過任何的千言萬語,這樣就能夠做到使僵硬的知識活化,方便學生的理解。在高中歷史授課過程中,充分的運用網絡,圖書,和同學們的興趣愛好,可以使整個的授課過程變得“活”起來,創造良好的教學微課教學,觸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能夠有效地理解并且將知識學到自己的腦子中去。
互相交流式的授課方式以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同學們為主體,以同學們以后的發展為根本目的。互相交流的教學是以掌握主體、民主和全面為原則的基本要求。這是老師和學生互相交流,創建微課教學的過程中所要深深領悟的。
三、模擬現實,感受微課教學
利用現在擁有的高科技教學手段,加入視頻、聲音、圖像等其他因素,設計和課程有關的高中歷史背景,創建更好的虛擬現實,盡量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高科技氛圍,增強課堂活動來增強課堂的活躍度,給死板的課堂授課進一步活化,激起同學們的興趣。
例如: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先從這個過程的開始說起,在解放人類陽光大道的初期是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如果能夠使自己能夠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身臨其境去觀察,去學習,課程將會達到不一樣的效果,然后,進一步的去探索這一歷史時期的其他階段,包括國際工人階級運動的艱辛歷程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這種虛擬現實技術是利用三維圖像渲染對象,不僅可以達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還可以使用利用鼠標等操控來體會歷史人物當時的心情和所處的環境。通過三維立體聲耳機,能夠模仿真實的街道等人們當時所處的環境的聲音,聲聲入耳。
總之,微課教學不是授課內容漂亮的外表,不能一味的去追求微課教學新穎性,從而忽略了其在教學中所具有的體驗性和科學性。要在達成教學目標這種最基礎的目的上,通過對生活的體驗,激發同學們的知識經驗,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內容,創建出最恰當的微課教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授課過程。
參考文獻
[1] 林培權.試析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2011(17).
[2] 朱松敏.英語情景教學法初探[N].學知報,2011-02-28.
[3] 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J].教育研究,2002,(5):4-7.
[4] 吳娟.高中生物情境——問題教學模式探究[D].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