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龍
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吉林吉林 ? 132013
[摘要] 目的 對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采取早期肢體功能訓練的方法進行康復治療,探討對患者運動障礙的康復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該院康復科就診的83例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對康復治療方法的選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康復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采取早期肢體功能訓練的方法進行治療。從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血糖監測結果和康復效果幾方面,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結果 雖然觀察組患者血糖改善情況并不明顯,但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在康復效果方面,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49%,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3.91%。以上各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早期肢體功能訓練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運動障礙的康復效果。
[關鍵詞] 糖尿病;腦卒中;早期肢體功能訓練;運動障礙
[中圖分類號] R4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a)-0028-02
糖尿病是由體內胰島素分泌缺陷等原因導致的一組代謝性疾病。腦卒中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腦血管破裂或堵塞的急性腦血管疾病[1-2]。糖尿病與腦卒中2者看似相互獨立,實則彼此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為患者糖尿病發病后,胰島素抵抗會增加患者動脈硬化的幾率。同時糖尿病患者伴有凝血機制異常,增高了血液的黏度,易于血栓形成等。因此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腦卒中的幾率是健康人群的2.4倍[3-4]。而且對于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正是由于體內長期呈現高血糖狀態,患者突發腦卒中后,往往患病程度更重,后期的康復難度也更大。為了進一步提高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復效果,該院康復科2017年9月—2018年8月間對患者采取早期肢體功能訓練的方法,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該院康復科就診的83例腦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包括:①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②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診斷標準,同時經頭顱CT或MRI證實;③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④病情穩定。排除標準包括:①心臟等臟器功能障礙患者;②精神類經患者;③類風濕或骨關節疾病患者;④不配合康復治療的患者等。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在患者知情后,根據患者的選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每組患者各46和47例。在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齡39~77歲,平均年齡(56.56±8.85)歲;在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5.89±9.20)歲。2組患者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康復方法
2組患者均規范注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以穩定患者血糖。在腦卒中康復治療方面,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方法進行康復治療。觀察組患者進行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具體如下:①早期被動活動。從患者入院后,康復師對患者的髖關節、肩關節、各個關鍵部位進行被動活動。每日被動活動2次,每各關節被動活動5~8次[5-6]。②早期床上訓練。當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肢體肌力達到Ⅱ級后,康復治療師指導患者進行床上訓練。2次/d,每次訓練10~20次。③早期站立和行走訓練。當患者康復情況進一步好轉后,對患者進行早期的站立和行走訓練。在康復師的保護下,指導患者在頭部的帶動下,保持軀干前傾后,扶床邊站立。在訓練的初期,康復師可以協助患者站立,后期由患者獨立完成站立動作。當患者能夠獨立站穩5~10 min后,協助患者進行行走訓練。在步行訓練時,康復師指導患者不易過急,以保持身體平穩為前提,訓練步幅由小至大。每日訓練2次,每次訓練時間為10 min[7-8]。
1.3 ?觀察標準
觀察標準如下:①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作為評分標準,對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肢體功能進行評分,患者評分結果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好;②患者血糖檢測結果。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2項;③患者康復效果。康復效果分為痊愈、顯效、無效和惡化4種。其中痊愈為患者肢體功能回復正常。顯效為患者肢體功能明顯改善。無效為康復治療后,癥狀無變化。惡化為患者康復治療后,癥狀加重。總有效率為痊愈率和顯效率之和。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和處理結果數據。表內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分結果
在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上肢運動功能評分和下肢運動功能評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上肢運動功能評分和下肢運動功能評分結果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血糖檢測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檢測結果與對照組比較,檢測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患者康復效果比較結果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3.91%,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49%,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為了進一步提高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效果,該院康復科對患者采取早期肢體功能訓練的方法,經過康復治療后,雖然患者的血糖改善情況并不明顯,但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明顯提高,同時康復效果也較為理想,如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1.49%,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3.91%。從治療效果的角度,肯定了早期肢體功能訓練的方法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田勍,洪天配,美國糖尿病學會2017年版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的解讀[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7,25(7):577-581.
[2] ?顧柳娜,金興權,王愛紅.延伸護理對糖尿病合并腦卒中病人自護行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7,31(1):54-57.
[3] ?彭麗延,徐娟.綜合康復訓練護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及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0):15-16.
[4] ?劉富娟,鄧曉蓉,唐曉筱.延伸護理對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臨床效果、自護行為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分析[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8,41(3):58-59.
[5] ?趙慧杰.早期肢體運動訓練對老年腦卒中運動障礙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21):5604-5605.
[6] ?高孝蓉.早期不同強度肢體功能鍛煉對重癥腦卒中患者康復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8,3(10):26-27.
[7] ?姜榮榮,陳艷,潘翠環.腦卒中后上肢和手運動功能康復評定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5,21(10):1173-1177.
[8] ?王曉燕.早期護理干預對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 29(1):65-66.
(收稿日期: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