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江剛
[摘要] 目的 探討兒童Ⅰ型糖尿病發病的高危因素并作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100例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納入研究工作,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通過單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其發病高危因素。結果 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家族史情況、體重指數情況、血壓情況、甘油三酯情況以及膽固醇情況均與其發病存在一定相關性(家族史χ2=6.073,P=0.012;體重指數χ2=4.237,P=0.033;血壓χ2=3.083,P=0.080;甘油三酯χ2=6.523,P=0.009;膽固醇χ2=3.279,P=0.068);發病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家族史情況(χ2=3.988,P=0.040)以及甘油三酯情況(χ2=4.878,P=0.020)。結論 兒童1型糖尿病發病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家族史情況與甘油三酯情況。
[關鍵詞] 兒童;Ⅰ型糖尿病;發病;高危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a)-0030-02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代謝性疾病,主要是因為胰島素分泌缺陷以及(或者)胰島素作用障礙,從而導致機體發生以高血糖為特征疾病。糖尿病患者若持續性高血糖以及長期性代謝紊亂,容易致使眼、心血管、腎、神經系統等全身組織器官受損、功能障礙,甚至衰竭,個別嚴重患者甚至發生失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等各種急性并發癥,危及生命。Ⅰ型糖尿病即原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在各個年齡階段均可發生,以兒童、青少年為主要發病人群。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主要包括口渴、多飲、多食、多尿以及乏力消瘦。兒童Ⅰ型糖尿病的起病氣促,若機體胰島素絕對不足則容易誘發酮癥酸中毒,危及生命。因此,臨床需給予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島素治療,以取得滿意治療效果。該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討兒童Ⅰ型糖尿病發病的高危因素并作分析。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自收治100例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納入研究工作,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100例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中,有63例為男性患者,有37例為女性患者,分別占63.00%(63/100)、37.00%(37/100);患者年齡最小7歲,年齡最大16歲,平均年齡為(10.50±2.50)歲;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反復口渴癥狀、多飲癥狀、多尿癥狀、多食癥狀、乏力消瘦癥狀,而體重下降癥狀等。100例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均已經過臨床相關檢查確診,而且均符合《內科學(第7版)》關于兒童Ⅰ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該次研究工作知情同意,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均配合完成該次研究。該次研究工作已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與同意。
1.2 ?方法
將100例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作回顧性分析,資料包括:①年齡;②性別;③體重(計算體重指數);④身高;⑤家庭環境;⑥父母職業;⑦父母文化水平;⑧是否經常參加鍛煉;⑨分娩情況;⑩近期主要臨床表現; ? Ⅰ型糖尿病診斷情況; ? 既往病史等。其次,抽取100例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靜脈血,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為BeckmanL×20)進行檢測,檢測項目包括FBG指標(空腹血糖指標)、TG指標(甘油三酯指標)、TC指標(總膽固醇指標)、LDL-C指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標)以及HDL-C指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并通過單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其發病高危因素。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100例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礎資料,并作發病高危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所得數據資料,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使用[n(%)]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兒童Ⅰ型糖尿病發病的高危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與其家族史情況、體重指數情況、血壓情況、甘油三酯情況以及膽固醇情況均存在一定相關性(P<0.05)。見表1。
2.2 ?兒童Ⅰ型糖尿病發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家族史以及甘油三酯。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屬于臨床的常見疾病、多發病類型。糖尿病不但是慢性疾病類型之一,更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因此,臨床結合糖尿病疾病特點,應給予積極防治,有著重要臨床意義。Ⅰ型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糖尿病類型,其發病機制主要是β細胞受破壞,從而發生胰島素絕對缺乏,因此,Ⅰ型糖尿病又稱為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目前臨床治療Ⅰ型糖尿病以采取胰島素治療為主。由于兒童Ⅰ型糖尿病對患者的身體發育、心理發育均造成較明顯影響,因此,通過有效分析其主要危險因素,并結合分析結果,及時采取積極干預措施,十分重要[1]。
該次研究工作中,將100例兒童1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研究,并進行針對性的調查分析,包括兒童患者的一般資料(①年齡;②性別;③體重;④身高;⑤家庭環境;⑥父母職業;⑦父母文化水平;⑧是否經常參加鍛煉;⑨分娩情況;⑩近期主要臨床表現; ? 1型糖尿病診斷情況; ? 既往病史等)[2]以及臨床資料(①FBG指標;②TG指標;③TC指標;④LDL-C指標;⑤HDL-C指標)[3]。從研究結果表1數據與表2數據可知,兒童Ⅰ型糖尿病發病與其家族史、體重指數、血壓指標、甘油三酯指標以及膽固醇指標存有一定相關性,而且,誘發兒童Ⅰ型糖尿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為家族史以及甘油三酯指標。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兒童Ⅰ型糖尿病的發病基礎以遺傳缺陷為主,而且主要表現于第6對染色體HLA抗原異常,因此,Ⅰ型糖尿病主效應基因為HLA基因[4]。其次,Ⅰ型糖尿病的發生與發展中,甘油三酯也是影響的主要危險因素,由于脂蛋白酶活性明顯受抑制,而持續高甘油三酯血癥則導致機體胰島素抵抗加重,更形成惡性循環[5]。
綜上所述,臨床結合兒童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特點,經分析可知,兒童患者的家族史情況與甘油三酯情況均為兒童Ⅰ型糖尿病發病高危因素,因此,臨床需加強重視與干預,并采取積極干預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范言詩,謝曉恬.兒童1型糖尿病早期識別與診斷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32(20):1595-1598.
[2] ?吳靜,焦周陽,李瑞珍,等.CTLA4基因rs231775位點多態性與兒童1型糖尿病關聯性的Meta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45(5):567-573,581.
[3] ?萬乃君,李國紅.糖耐量不同的肥胖兒童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第1時相胰島素分泌功能的研究[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32(20):1560-1562.
[4] ?趙永鑫,辛穎.1型糖尿病兒童氧化應激水平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7,25(7):675-678.
[5]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兒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17, 55(6):404-410.
(收稿日期: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