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艷 許紅飛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中醫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水腫的臨床效果。方法 該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間接收早期階段糖尿病腎病水腫患者74例。根據隨機原理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7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治療。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效率。結果 經統計,觀察組患者的總治療有效率為94.6%,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白蛋白排泄率并無差異,治療后所有患者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糖尿病腎病水腫患者采用中醫治療,療效優于臨床常規方法,且還能夠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 早期糖尿病腎病水腫;中醫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a)-0089-02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糖尿病合并癥,有著非常高的發病率。因糖尿病腎病患者體內代謝紊亂,如發展至終末階段,病死率就會非常高。糖尿病腎病主要有血管性病變與感染性病變。而水腫是糖尿病腎病一種特有的癥狀,多出現于眼瞼、面部、雙下肢等多部位,水腫程度與患者腎臟功能有一定聯系[1]。腎臟是將人體水分排出的重要器官。早期階段,糖尿病患者腎臟受損,導致體內的水分不能順利排出,體內潴留的水分就會導致患者出現水腫。水腫輕微的患者并無明顯表現,只出現體重增加,而重者全身性水腫。臨床治療該種患者,應采用有效的方法。該文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分析中醫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水腫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接收早期階段糖尿病腎病水腫患者74例。根據隨機原理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7例。對照組男20例,女17例,患者年齡為45~76歲,平均年齡為(53.4±8.9)歲。病程0.5~5年,平均病程為(11.3±1.4)個月。觀察組男21例,女16例,患者年齡為44~76歲,平均年齡為(53.9±8.7)歲。病程4個月~5年,平均病程為(10.9±1.5)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常規性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方法治療,即降糖、降壓等治療措施,并應用ACEI類藥物和控制飲食。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使用中醫治療,即展開疏肝調氣治療,基礎藥方為10 g馬齒筧,16 g黃芪,12 g葛根,22 g荔枝核,8 g當歸,12 g白芍,8 g薄荷,12 g柴胡,16 g茯苓,8 g綠萼梅,12 g生地,14 g鬼箭羽;隨后依據中醫辨證加減治療原則實行對癥治療。乏力患者可添加15 g黃芪,20 g山藥,14 g黨參;郁熱傷陰患者添加14 g骨皮,并服用知柏地黃丸;口渴患者添加12 g花粉,62 g鮮蘆根;合并胸痛患者可添加12 g延胡索,8 g郁金,14 g丹參;浮腫較為嚴重或尿蛋白呈陽性的患者可服用金匱骨氣丸;手足麻痛患者添加8 g麻黃,28 g鮮桑枝;視力模糊患者添加10 g菊花,12 g車前子,15 g白蒺藜。中藥治療患者3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4個療程。對照組患者治療時間相同。
1.3? 觀察指標與判斷標準
統計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空腹血糖<7.21 mmol/L,每分鐘尿白蛋白排出率20 μg;有效:用藥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空腹血糖<8.31 mmol/L,尿蛋白排出率下降50%;無效:與治療前相比較,患者空腹血糖、尿白蛋白排出率和臨床表現并沒有發生變化。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處理各類數據,χ2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對比
經統計,觀察組患者的總治療有效率為94.6%,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白蛋白排泄率、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白蛋白排泄率并無差異,治療后所有患者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對照組中低血壓1例,頭暈2例,咳嗽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5%,觀察組中頭暈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中一種比較嚴重的并發癥。發病時會伴隨其他器官與全身系統微血管疾病,包括外周神經病變和視網膜病變等。研究表明,I型糖尿病患者發病的12年左右可引起糖尿病腎病,發病率在45%左右,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就會出現糖尿病腎病[2]。此種現象與患者年齡和基礎性疾病具有一定聯系。經研究可發現,中醫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水腫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安全性相對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表現。一般情況下,糖尿病腎病多出現于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的患者,是一種合并癥。大部分患者早期階段伴隨高血壓等臨床表現,如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將發展成為慢性腎衰竭,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糖尿病腎病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血管性病變,存在大血管病變與微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通常指的是腎小球硬化,有彌漫性、結節性與滲出性幾種類型,腎小球硬化是一種典型的病癥。大血管病變有腎小球動脈硬化和腎動脈硬化。大部分糖尿病腎病為腎小球硬化。另外一種為感染性病變,指的是腎乳頭壞死與腎盂腎炎。根據臨床登記的數據便可了解到,在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的過程中,糖尿病腎病發病率不斷提高。但關于該種疾病的產生機制,并沒有形成統一認識,普遍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較常見的有血管活性物質代謝、高血壓、高血糖、遺傳與腎臟血流動力學異常等[3]。此種疾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
就我國當前醫療現狀,多采用西醫治療為主,如利尿劑、胰島素與糖適平等,但臨床效果欠佳,有著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從中醫理論來看,早期糖尿病腎病水腫屬于“水腫”“消渴”的范疇。此種疾病病因包括素體陰虛、嗜食肥甘,發病位置與脾、腎、肝等臟器具有一定聯系。基于此,就需要臨床醫護人員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的病情轉變治療理念,實施疏肝調氣的治療方法,調整患者氣機,調和患者五臟,促使患者氣血津液能夠正常運轉,改善患者的臨床表現,促進腎功能恢復,消除水腫[4]。
該次研究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對照組患者采用的是傳統臨床治療方法,而觀察組患者則采取中醫治療措施。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總治療有效率為94.6%,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2.2%。可見,中醫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水腫效果更確切,更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率。為確保兩組患者臨床效率具有對比性,兩組患者治療前的尿微量白蛋白與尿白蛋白排泄率并無差異,而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顯,表明中醫治療更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可更快消除患者水腫癥狀。同時,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說明中醫治療方法安全性更高。中醫治療的基礎藥方為薄荷、白芍、茯苓、柴胡等常見中藥,同時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加減,可獲得健脾、活血、利尿與補腎等效果。當歸、白術、綠萼梅、生地能夠調節患者脾肺腎等臟腑功能,并促進血糖、尿白蛋白排泄改善,發揮通絡活血、健脾開肺的功效,促使尿液中流失的蛋白獲得補充,有效抑制病情進展[5]。
綜上所述,早期糖尿病腎病水腫患者采用中醫治療,療效優于臨床常規方法,且還能夠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敏.滋陰活血法聯合纈沙坦在早期糖尿病腎病治療中的應用[J].陜西中醫,2016,37(9):1149-1150.
[2]? 張德麗.早期糖尿病腎病水腫中醫治療臨床療效探究[J].臨床醫學,2017,37(5):125-126.
[3]? 尹秀英.益腎化濕顆粒治療糖尿病腎病早期蛋白尿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94-95.
[4]? 吳文卓.中醫滋腎固精涼血法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7,12(7):765.
[5]? 李林元.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研究[J].四川中醫,2017,15(9):85-88.
(收稿日期: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