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楚著
【摘要】近幾年,高職院校中的各項實訓室建設工作基本已建設完成,在基于產學研一體化實訓教學功能上,大多可以達到生產實訓的軟件、硬件條件。為達到高職專業實訓教學的目的,教學單位可以充分引入激勵機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實訓教學環節,掌握技能知識、提升職業素養。本文簡述了激勵機制的含義,重點探討了激勵教學在我校數字圖文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摸索如何將激勵機制融合到教學模式中去。
【關鍵詞】激勵機制 高職 數字圖文 實訓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校級課題:激勵機制在實訓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研究,課題編號:2016j10。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48-01
高職數字圖文實訓教學課程是基于數字印刷基礎、圖文處理與排版技術、平面設計三者綜合,其職業素養和崗位能力要求本專業學生需要在校期間就要掌握多項勞動技能,能參與到真實項目設計或數字印刷實踐生產活動中。結合目前實施的產學研一體化教學、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等,針對現階段本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點、課程體系構建、教學模式等因素,在實訓教學中可以將激勵機制介入,目的在于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保障實訓課程的質量,以此來推動高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激勵機制的內涵
激勵機制,是指通過特定的方法與管理體系,將員工對組織及工作最大化的過程。是在組織系統中,激勵主體系統運用多種激勵手段并使之規范化和相對固定化,而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結構、方式、關系及演變規律的總和。在現階段高職數字圖文實訓教學中,有校內生產實訓、現代學徒制實訓、課程實訓等模式,但在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對實訓工作參與度不高、容易倦怠等實際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有必要應用些激勵手段,使學生在課內外都能按需的參與實訓過程,增強學生實訓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的效果,達到高職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激勵機制在高職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一)構建學分轉換制度,提供學分轉換的平臺
學分是高等教育中一種以學習能力來計量的機制,可以計算學生的學習量,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學歷教育和實踐教育職能的一種轉換和對比,進而鼓勵到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一些實訓項目中。在實訓教學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可開始實施學分轉換模式,區分認定和轉換的工作量,為學校的學分認定和轉換提供平臺上的支撐與服務。在實訓教學實施中,構建“學分轉換”機制,以實訓成績取得的學分,折合或替換成對應理論課的成績學分。
學分轉換和學分互認在我國高等教育中起步晚,目前還處于初步建設階段,不過,我們可以在專業內做一些區域性的研究嘗試,用實訓課程成績和實訓結果替換對應理論成績課。不僅如此,還可以建立其“學分銀行”,設定一個實訓和理論成績折合比例,將學生實訓活動折算得到的理論成績,全部存到這個“學分銀行”里邊,之后可由學生自主分配這些學分。在數字圖文實訓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分轉化制度,沿著學生學習過程中學分獲取、學分積累和學分分配的運行軌跡,去細化課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例如,在“數字圖形圖像設計與處理”課程的實訓教學環節中,參與生產性實踐項目取得的成績或學分,在“學分機制”制度下用本次學分替換對應的其他對應性的理論課程:書籍裝幀、平面軟件基礎等。
(二)生產實訓、產學研項目中獲取的社會收益用于學生的報酬和物質獎勵
國家政策鼓勵高職教育產學研一體化,鼓勵用專業知識換取經濟效益,利用建設的實訓基地開展真實的社會服務項目,用獲取的報酬支付學生課外實訓工資。建立完善的補助、實習工資制度。例如,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數碼印刷工藝課程中,結合創業團隊對外接單,參與生產和實踐的過程,用職業技能換取勞動報酬與物質獎勵。或者是在專業技能掌握后,參與到商業的投標或商業訂單中,設計并制作出一些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并從中取得一定的物質獎勵。這些物質獎勵實際上也是激勵機制的一種方式。
高職教育中能做到學生通過職業技能勞動獲取物質獎勵有兩個難點:一是能建立與學校財務管理制度融合的,不違規的財務管理制度。二是建立滿足市場需求的實訓工作場地和創業團隊。
(三)充分利用職業技能比賽,以賽促學,成績轉換
數字圖文專業是一門極具創造性和實踐性的綜合專業,實踐性強、應用面廣,其中包含了圖形處理、數字印刷技術和平面設計等領域的綜合實踐操作課程。其專業領域中的技能競賽較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采用競賽激勵機制,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用競賽機制代替部分常規教學,做到真正的以賽促學。競賽的激勵機制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補充與說明,能夠讓學生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與學生之間構建起來一個健康的競爭意識。從相關的競賽結果中可以看出,學校組織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職業技能大賽中,并取得了一個良好的比賽效果,能高效的激勵學生樹立自信心,提升他們的職業技能,也能刺激更多感興趣的學生參與進來,進而構成一種良性的循環模式。
除此之外,技能競賽的激勵機制還可以體現在競賽成績與課程成績的轉換;競賽培訓學時與常規學時的轉換;競賽名次與學生獎學金制度的轉化等。
三、結束語
學生是實訓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導,在高校數字圖文實訓的教學中,教師要善用激勵機制,在實踐的基礎上去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按需求調整學生的實踐學時和理論學時的側重比,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換成主動學習。同時,高職教育需要勇于創新,靈活的采用學分轉換制度,實訓工資制度、競賽成績引入替換制度等方案。為學生提供更為多樣化的考核模式,以此來推動高職實訓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秦文偉.數字化車間在五年制高職實訓教學的應用研究[J].時代農機,2017(7):224.
[2]張嫻.高職院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學點激勵機制的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5(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