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高婭軒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變革和發展為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奠定了技術性支撐。本文以二外日語教學為研究對象,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分析了二外日語教學的現狀,同時挖掘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慕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具有的優勢,為變革二外初級日語教學效果提供可借鑒性的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慕課 日語教學 應用
【項目】二外(初級日語),(20140370),井岡山大學校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97-01
一、二外日語教學的現狀
根據《日語(第二外語)教學大綱(非日語專業用)》的相關內容,學校開展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基礎性的語言交流和溝通能力、一定的聽、說、讀和寫等實踐性應用能力。二外日語教學的基本現狀表現于:一是語言學習過程與語言方面的理論性基礎知識和地方文化緊密結合,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日語的語境和基礎性知識;二是在教學中多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學習;三是教師為學生提供訓練機會,如開設第二課堂、場景表演和演講等活動,幫助學生從實踐得以鍛煉。
二、二外日語教學課堂的問題點
二外日語教學課堂雖然依據教學大綱開展,但仍存在諸多問題,現做出分析:
一是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對學習方面缺乏規劃和計劃,該問題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二是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未養成。作為第二外語,絕大多數學生日語學習基礎為零;加之,學生語言學習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過度依靠教師;三是課堂設置不完善,教學開展隨之性強。多數教師教學過程往往根據自身意愿進行隨意性安排,導致日語學習流于形式;四是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壓力大。
三、慕課在其教學中的應用及優勢
(一)慕課在二外日語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本文引入慕課教學模式,慕課提出于20世紀中期,是一種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借助于現代化互聯網技術和設備,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師生、生生互動的新型模式。
慕課依據了現代化的科技和技術,有效地融合了“線上+線下”的自學和教學的形式,將慕課應用于二外日語教學的基本模式,見下圖1所示。
圖1展示了慕課在二外日語教學中的應用過程,將課堂教學分為三個不同模塊,即課前、課中和課后,各個模塊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課前模塊:教學任務在于二外日語知識和技能的傳遞,教學形式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學平臺為網絡平臺,即學生自主進行線上學習。首先由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或者主體,然后觀看二外日語的教學視頻,學習結束之后,學生可利用網絡平臺與其他學生或者教師互動和溝通,解決視頻中的教學難點和存在問題。最后,通過隨堂測試檢測自主學習的效果和質量。
課中模塊:教學任務在于幫助學生內化二外日語知識和技能,教學形式以教師教學為主,教學平臺為教室,教師針對性進行講授和引導。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自主學習的結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別性或者集體性輔導;其次,圍繞語言、知識點、語法等方面進行小組討論,便于生生之間相互合作;最后,由教師結合學生學習現狀以及未解決的問題和難題做出補充性講授。
課后模塊:教學任務在于鞏固本節課所學的二外日語知識和技能,教學形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學平臺為網絡平臺。學生首先完成課后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做出評價性反饋,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內化情況,最后,進行拓展性學習。
(二)慕課在二外日語教學中應用的優勢分析
將慕課應用于二外日語教學之中,依據于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轉變傳統的語言教學形式,其自身的優勢表現在幾方面:一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得學生學習的目標更為明確。緩解和解決了傳統教學中學生盲目學習的問題;二是通過課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能夠為學生學習本節課奠定知識和技能基礎;三是將課堂設置為課前、課中和課后,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和形式化;四是彌補了當前日語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課前和課后學生自主性學習也緩解了教師繁重的教學壓力。
四、結語
面對現階段二外初級日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須積極引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變革傳統教學造成的問題和不足。二外初級日語教學應從教學模式的變革入手,進而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緩解教師過重的教學負擔,同時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學習二外初級日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8-79.
[2]辛永濤.慕課(MOOC)視野下高校教學改革初探[J].教師,2014,(11):36-37.
作者簡介:
王婷(1985年11月-),女,江西吉安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日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