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維林
【摘要】新課標的全面推出對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在此情況下,教師就必須要充分根據語文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創新整合,有效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開展高中語文核心價值教學。
【關鍵詞】高中 語文教學 體現 語文核心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050-01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和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教師必須要樹立全新的語文教學觀念,在掌握應該怎么教、應該教什么之后,充分利用提問式教學、小組合作、情景教學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和探究。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品味語言內涵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對語文語言的特點進行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結合充分的實際教學內容對課文的特征性和代表性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從教學目標助手引導學生對課文當中的語言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可以讓學生結合注釋或者句子的意思來對語言的內涵進行分析,也可以充分的提出具有探究性和討論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來進行相關的語文思考和討論。
例如,在進行“荷塘月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思考“荷塘月色是怎樣的一副景象?”,引導學生對文章所描繪的情景進行分析和總結,在學生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之后,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來對文章中的語言進行全面的學習。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劇中的風致的意思進行了解,再將之和風骨進行對比,并對句子的意思和內涵進行賞析。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感受作者的高超語言應用功底和句子的抒情性,同時也能夠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藝術語言應用方法。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有效閱讀方法
教師需要對語文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有針對性的加強跳讀、略讀、精讀等的不同閱讀方法和手段有詳細教學,另外,教師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情景為學生構建閱讀場景,生動而直觀的向學生在線文章當中的景象,引導學生對文章特點、作者情感、深刻內涵、中心思想、文章大意等內容進行深入而有效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紀念劉和珍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紀念劉和珍君的電影或者視頻短片,引導學生對視頻當中的劉和珍進行詳細的觀察和分析,再讓學生利用略讀的方式閱讀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并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來進行文章脈絡的梳理和故事內容的總結。然后,再讓學生利用精讀的方式來對文章當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等的重點段落和句子進行分析,要學生詳細的對“真的勇士”、“慘淡的人生”進行品位。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感知和體會作者所傳達出的“革命戰士敢于直面人民的悲慘命運和國家與民族的慘淡,在面對黑暗的現實和殘酷的段祺瑞政府的統治下,仍然會為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所追求的光明未來而奮斗和獻身。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深入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想要使學生能夠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并形成較為嚴謹的語文知識體系,教師就必須要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渠道,來全面的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滲透一些具有教育性和價值意義的教學資源,也可以將學生實際生活當中常見的各種現象或者事物引入到實際當中,結合課堂內容來深入的開展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語文的情感熏陶、思想啟迪、文化熏染,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三觀。
例如,在進行“故都的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于秋天的印象和了解,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課文的閱讀,并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重點段落和句子進行分析,如“在破壁腰中……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一句,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文章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來對句子進行分析,也可以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作者的情感基調來進行具體深刻內涵的揣摩。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文中所描寫的秋晨靜觀、秋槐落蕊、秋蟬殘鳴、秋雨涼意、秋果奇景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和體會作者筆下的故都之秋的清、靜、凄涼。再進一步的利用作者的情感熏陶和感染學生,從而使其養成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故都、熱愛自然的良好品質。
語文核心價值不僅是全面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深入開展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之前,教師必須要充分的明確語文核心價值,以其為標準來進行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創新整合,充分利用各種有效渠道和途徑全面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閱讀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能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體現語文核心價值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中強.探討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策略[J].學周刊,2018(21):43-44.
[2]鄭嬌.聚焦文本扎實語用凸顯語文核心價值[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0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