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教師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了多種探索和嘗試,多種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逐步走進課堂,游戲化教學模式便是其中之一。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人們不斷致力于課堂教學方式的探索,游戲化教學逐步走進課堂。本文將從教學過程中的導入、講授、練習、課后拓展四個環節著手,闡述游戲化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實踐及應用優勢。教師利用游戲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利用游戲的思維和機制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和領導力,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
【關鍵詞】游戲化 教學 學生 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32-02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我們的課堂教學發生了質的變化,以教師講授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已經退出新時代的我們的課堂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新課改倡導下的,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型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正是在新課程的改革過程中,游戲化教學模式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融入課堂教學。
一、游戲化教學
(一)游戲化教學的概念
最早提倡“寓學習于游戲中”是古希臘學者柏拉圖,他認為兒童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學習。被稱為“幼兒園之父”的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指出: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工具,是快樂的源泉,是培養兒童道德品質的手段,是兒童的本能性活動,是兒童內心世界的反映,能夠充分表現兒童的積極性和自覺性。”[1]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游戲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游戲化教學是指借鑒游戲中的設疑、挑戰、自主等理念,把教學目標隱藏于游戲活動中。根據學習者的特征以及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游戲化教學策略。從而使學習者在放松的狀態下,從樂趣中獲取知識、提高技能和陶冶情操。[2]簡單地說,就是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融入游戲元素、理念或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的教學最優化。
二、游戲化教學在課堂中的實踐
(一)游戲化教學設計思路
案例選自閩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的第6課《認識文件夾》,這節課學生需要掌握文件夾的建立以及文件的移動、復制、刪除等內容。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采用簡單地對桌面上的文件及文件夾進行操作,缺乏趣味性,學生容易產生疲倦甚至開小差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
針對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游戲,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同時,教學游戲的趣味性讓學生很直觀的看到通過文件夾的建立、移動、復制、刪除等操作后產生的效果。
教學游戲主題為變裝游戲,學生首先從教學素材包中挑選自己喜歡的一組圖片,接著新建一個以自己姓名命名的文件夾,并把選出的素材放入該文件夾中。結合scratch的造型導入功能對原有程序中的背景圖和各角色的替換,完成文件夾的建立以及文件的移動、復制、刪除等內容的學習。變裝游戲結束后,學生可以體驗自己或同伴更改后的游戲,在與學習同伴溝通與交流后,再次對自己的換裝游戲進行調整。
(二)游戲化教學設計模式
根據游戲活動設計的思路,將整個教學過程與“換裝”游戲緊密結合,目的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游戲學習。通過游戲化教學任務的設計,使學生在玩游戲的同時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形成“情境與問題——探索與嘗試——解釋與交流——拓展與應用”的教學模式。
(三) 游戲活動設計過程
1.游戲化導入,開啟快樂學習
設計學生喜聞樂見、貼切生活實際的游戲導入,可以消除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陌生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挖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潛力。課前讓學生玩“灰太狼抓羊”的小游戲,游戲規則簡單,學生只需操作鍵盤的上下左右四個方向來控制灰太狼接近小羊,若碰到小羊的任意部位即為成功并計分,但每次操作有時間限制,一旦超過時間限制則游戲結束。
2.游戲化講授,內化理論知識
這個游戲是在scratch程序中運行,能夠很方便地完成圖片導入操作,進而更改游戲主角的圖片。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之后,教師及時拋出問題:能否更改游戲中的主角呢?比如換成其他卡通形象貓和老鼠?或者是我們自己的照片呢?學生聽完就興奮來勁了,因為他們沒有想到自己不但可以玩這個游戲,還可以更改這個游戲,因此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個個都躍躍欲試。
3.游戲化演練,鞏固操作技能
在學生期待下,教師發送學習任務:從教學素材包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圖片,建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夾,并將選好的圖片放置該文件夾中,用這些圖片更改游戲角色。在一些操作技能的教學中,以“換裝”游戲為主線,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三、游戲化教學的優勢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具有實踐性、應用性、趣味性較強的學科特點,游戲的介入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馬斯洛認為,游戲可以同時滿足人的各種需求,所以更能激發人們的內在動機。不管是傳統的教學游戲,還是現在的電子游戲,學生對游戲樂此不疲的態度就可以將動機內化,轉化為學習的動機和興趣,這是許多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勢。游戲化教學能夠改進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玩游戲的同時,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愛上學習,形成“要我學”到“我要學”的一個良好循環模式。
(二)鞏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
游戲化教學以教學目標為基礎,將教學知識點隱藏在各教學任務中,并與教學游戲有效融合,逐步細化教學目標,一一突破教學重難點,達到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與學。學生通過游戲情節、游戲工具、游戲規則等進行學習,逐步地構建與積累自己的知識體系。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枯燥簡單的教學方式轉變為豐富有趣的主動學習;學生在參與游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知識、鞏固技能。
(三)發揮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
學生在參與教學游戲中必須手腦并用、視聽并行,真正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面應用和發揮多種器官能力,這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角色扮演、同伴協助、小組競爭對學生的左右腦的協調發展和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以小學生的記憶力為例,無意識記憶和短時記憶占優勢,如遇到難以理解、抽象的知識這一缺陷尤為明顯。游戲化教學將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新穎有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學生在快樂的情境氛圍中記憶,發揮多種感官功能,可以將短時記憶轉變為長時記憶。
不可否認,游戲化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活力、新挑戰。游戲的趣味性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進入學習狀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游戲的思維和機制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和領導力,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
參考文獻:
[1]牛玉霞,任偉.游戲化教學初探[J].教育技術導刊,2006 (5):4.
[2]王飛.游戲化情境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6-05.
作者簡介:
徐靜(1985年9月-),女,福建福州市人,本科學歷,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