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柱希
[摘 要]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為破解產能過剩和消費結構等突出矛盾,我國推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鋼鐵產業是我國制造業中的重要一環,我國工業化走向后期,鋼鐵產業已呈現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低增長的特點,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區域。通過利用佩爾茲曼模型來分析得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改革參與的三方,政府、鋼鐵企業及鋼鐵消費者的效用變化。結果顯示:三者總體效用顯著增加,改革成效明顯,鋼鐵產業得到有效的改善,但同時政府作為政策的制定者需要注意改革中及改革后所出現的問題,并給予一定重視和有效解決。
[關鍵詞] 佩爾茲曼模型;鋼鐵行業;鋼鐵產業規制
[中圖分類號] F74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19)02-0074-03
一、引言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經濟增長速度開始逐步減緩,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和標準不斷提高,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到存量調優,其中產能過剩和經濟結構的突出矛盾已成為全面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主要障礙。我國產能過剩與消費結構升級之間的矛盾,迫切需要解決。若想解決該突出矛盾,各個產業需要加快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供需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之所以產生的根源是一個重大的結構性失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失衡問題,要實現結構性的平衡,第一步則需淘汰落后的產能,當前“三去一降一補”的任務必須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鋼鐵產業是我國制造業中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工業中的支柱產業。在過去,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鋼鐵行業的發展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與當前經濟出現了不適應,鋼鐵行業始終存在高污染、高消耗的缺陷,同時,低收益、低質量問題也尤為顯現。我國經濟發展已由傳統的要素投入型向新型的內涵創新發展型轉變[1]。鋼鐵產業當前的特點迫切需要進行改變,但由行業自身來調節,已然出現失靈。因此,部分鋼鐵產業有必要“去產能”,由政府出手,加強行業規制。
1976年,佩爾茲曼(Peltzman)發表論文,為了說明和解釋規制者在不同利益集團影響下的規制選擇,從最優規制模型的分析入手,提出了著名的佩爾茲曼模型。在國內研究當中,少數學者將佩爾茲曼模型應用于實踐領域分析實際問題。多數僅涉及佩爾茲曼模型的文獻多以規制理論的研究綜述為主,例如于立、肖興志(2001)、王萬山(2004)、張紅鳳(2006)等均在相關的研究綜述及評論中對佩爾茲曼模型以及斯蒂格勒和貝克爾的理論進行了闡釋與分析。因此本文將佩爾茲曼模型應用于鋼鐵產業規制分析中,豐富佩爾茲曼模型在實踐領域中的運用。
二、佩爾茲曼模型
佩爾茲曼模型設定規制者以其政治支持最大化為目的進行規制,規制者以政策等手段可以控制市場規模大小或價格高低,以實現其目的。如圖1所示,設規制者的政治支持函數為U(P,π),其中P代表價格,π代表被規制的產業總利潤。當價格較低時,作為大群體的消費者的政治支持增強,因而U(P,π)也隨之增大;而當鋼鐵產業利潤減少時,U(P,π)也減少,因為企業利潤減少了,作為小群體的生產者的政治反對增強,反之,同理可以得。π(P)表示利潤函數,利潤依賴于價格,是該模型中的限制條件。
于謹凱和孫艷芳(2008)認為佩爾茲曼描述了政治支持函數U(P,π)最大化時的價格問題。如圖1所標明的規制者無差異曲線U,每一條曲線U代表政治支持為一定時的所有市場價格和產業總利潤的組合。同樣的市場價格下(消費者政治支持不變),產業總利潤增加(生產者政治支持增加),總的政治支持變大,所以無差異曲線越高,總的政治支持越大。同時,其曲線的斜率為正,因為規制者想擁有同等的政治支持,市場價格較高(消費者的政治支持減少)的同時產業總利潤必定較高(鋼鐵產業生產者的支持增多)。如圖1所示,在π(P)的限制條件下,規制者的政治支持無差異曲線與企業的利潤曲線的切點價格P*為規制的最優價格。P*處于完全競爭市場的價格Pc與完全壟斷市場的價格Pm之間。
由此得出結論:規制者不會將價格控制到產業利潤最大化的壟斷價格或消費者政治支持力度最大的完全競爭市場價格。規制價格大致在兩者之間,這說明了在經濟運行中最有可能被規制的產業是競爭過于激烈或者處于壟斷狀態下的產業。在完全競爭中的產業,企業可以從政府的規制中大量獲益,同時,消費者的反對力度相對生產者的支持力度較弱,從而規制者的總政治支持力度增加;而對壟斷狀態下的產業進行規制,消費者可以從政府的規制中大量獲益,同時,生產者的反對力度相對消費者的支持力度較弱,從而規制者的總政治支持力度增加。
圖1 佩爾茲曼模型
佩爾茲曼認為,兩個利益集團對規制者的政治支持都存在邊際政治支持遞減的規律。同時,在現實中,規制者往往會更偏向于規模更小的利益集團,這是因為規模較小的利益集團往往其凝聚力更好,組織成本較低,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會使組織內部的各成員更為團結,另外,較小的組織,搭便車的行為會更少。每個人都在組織中盡全力為成員的利益而努力。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消費者的群體很大,但它與供應商的競爭不占主導地位。這種想法是斯蒂格勒的討論的繼承和發展,可以說,制造商對監管機構的影響更大。也就是說,監管機構從生產者獲得的政治支持變化更加敏感。在模型中反映的是政治支持無差異曲線更平緩,規制的最優價格P*會更加接近于Pm。
三、鋼鐵產業規制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的增速期,鋼鐵產業也迎來了新的周期。鋼鐵作為基礎原材料,其發展與所在地的需求有密切的關系。2015年初全國螺紋鋼均價為2761元/噸,年末則跌至1949元/噸,螺紋鋼價格走勢如圖2所示。作為鋼鐵的主材之一,螺紋鋼價格的走勢較好,表示了鋼鐵總體價格的變動,在2015年鋼鐵價格出現了自2000年以來最大降幅,2016年也呈擴大下跌趨勢,由此使我國鋼鐵企業虧損面十分嚴重。
除了在現貨市場上的大幅下跌外,我國鋼鐵產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非常糟糕,自2008年以后,總體趨勢就一直持續下跌,多家鋼鐵企業常年虧損,甚至有部分企業被扣上ST帽子,鋼鐵板塊的表現明顯弱于大盤表現。鋼鐵產業的局面是由兩大方面造成的:第一,由于大型鋼鐵企業往往是國企的原因,總是會在行業景氣時過度生產、招聘過多勞工、政績要求等緣故,當在行業不景氣時又難以及時調整的特點;第二,部分小型民企生產過多品質較差、但價格很低的鋼材,使得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所以在政府進行規制前,整個行業處于虧損嚴重但又不能停止生產的矛盾局面,產能嚴重,同時,整個行業處于產品價格過低、導致惡性競爭虧損的局面,但又由于鋼鐵企業難以退出市場的原因,導致市場失靈,須由政府來出面調控和規制整個行業。
由佩爾茲曼模型我們可以了解到,在規制前的鋼鐵產業,處于產品價格過低的位置。產品價格過低,導致企業的不滿很大,而鋼鐵的消費者則過度滿意,此時政府應該調控價格,使得鋼鐵價格上漲,讓政府總體效用增加。對此,政府在2016年開始有了實質性的規制,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我們可以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上得知,鋼鐵企業的利潤有明顯的上升,多家企業由虧轉盈。下表顯示了鋼鐵產業中具有代表性企業的股價變動情況。
鋼鐵產業中具有代表性企業的股價變動情況表
從國務院發表的《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等信息表明,政府已經認識到鋼鐵產業中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并提出了規制的要求。至2015年到2016年末,我國開始密集出臺多個文件對鋼鐵產業進行了規制。同時,在今年我國政府也繼續保持了政策的持續性,繼續推進產能置換工作。
我國鋼鐵產業在政府參與規制后,取得了巨大成效。在鋼鐵行業中,鋼鐵產業結構得到有效的改善,去除了大量低效率、高污染的產能,提高了整個行業的效率。各大鋼鐵企業凈資產利潤率得到顯著的改善,營收得到明顯的增長。
回顧2018年,鋼鐵市場價格經歷了兩輪調整和一輪上漲,調整周期的時間短而幅度大,上漲周期的時間長而幅度小。總體而言,鋼廠生產利潤可觀,利潤創近三年新高,需求同樣發力,庫存去化明顯。
按照佩爾茲曼模型的理論,一方面,鋼鐵企業會對政府的滿意度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另一方面,鋼鐵的消費者面對上漲的鋼鐵價格,由于前期鋼鐵價格過低,按照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鋼鐵企業對政府的支持增加會顯著大于鋼鐵消費者對政府的反對增加,所以,政府的總體效用是得到了增加的。在中國目前的經濟情況下,穩中求進的穩是大前提,所以對鋼鐵行業進行規制,改善鋼鐵企業的經營狀況,對經濟尤為重要。
四、結論
(一)我國鋼鐵產業規制的成效
一是建立科學、高效、有效的鋼鐵產業“減產”評價體系,確定“減產”的規模和范圍,促進鋼鐵企業健康有序發展。緩解了局部過剩與結構性短缺之間的矛盾,增加了高附加值鋼材,加快了優質鋼絲,優質鋼管,精細板材生產線的建設,并延長了下游鋼鐵產業鏈。提高結構鋼比例,實現鋼鐵產業結構的最優調整。
二是產能過剩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資產利用率不足,作為重資產業,鋼鐵行業經歷了產能和規模的快速發展,導致資產負債率較高。2015年以來,我國政府對資產負債率高且經濟效益差的大型企業,通過資產剝離,債轉股等方式,不良資產將通過資產管理公司處置,優質資產將轉化為混合所有制,以提高資產效率,減少企業財務負擔。
三是根據佩爾茲曼模型,鋼鐵企業會對政府的滿意度得到了明顯的提高。政府支持度得到了增加。在中國目前的經濟情況下,為穩中求進的目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是展望未來,雖然鋼鐵價格的上漲將刺激鋼鐵企業增產,一定程度會阻礙鋼鐵產業減產任務的進行。但隨著鋼鐵行業產能結構的調整,電弧爐產能占比的不斷提升,單噸利潤再恢復到長期保持千元之上難度較大,鋼廠生產積極性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產量彈性變化較小,螺紋鋼等主要建材的生產利潤處于300-500元/噸波動或將成為常態,鋼鐵行業利潤將進入相對平穩期。
(二)我國鋼鐵產業規制的難題
一是企業的轉移安置任務繁重,產能落后企業往往由于資金的匱乏,對下崗工人的補償難以到位。政府促進減產工作的主要障礙是員工安置和公司債務重組,完成員工安置和債務重組任務的主要主體是企業,而政府是發起人,社會功能分離,在各種利益問題上處理起來相對困難。同時,退產的企業面臨著人員冗余、重度轉移和安置工作、移民安置成本高、渠道狹窄、難度大等現實問題。僅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對引水和安置資金的需求就近100億元,巨大的資金缺口阻礙了產能過剩的進程。
二是國有企業總債務數額巨大,債務問題難以處理。國有企業是鋼鐵行業的債務“重災區”。多數國有企業存在拖欠員工基本工資和醫療保險費用等問題,同時,國有企業的累計債務多是歷史性問題,公司債務重組進展緩慢或難以進展。在政府對國有企業要求減產的同時,國有企業必須應對銀行債務處理和社會養老保險,其可用流動性資金嚴重不足。山西七大國有煤炭集團負債規模體量相當于山西省2015年整個地區的生產總值,負債數額超萬億。
三是價格反彈刺激了一些企業增加產量和恢復生產,使得企業難以減產。在2018年,受生產利潤的不斷擴張,鋼鐵行業全年產量同環比均有較為明顯的增加,生產的增加和生產的恢復是減產能力工作的負面動力。在產能過剩期間鋼材價格繼續上漲,利潤回升讓“生產和生產激增再次發生”已經擾亂了我國的減產計劃。面對利潤回升的所導致的增產預期,新產能的釋放,行業目前逐步良好的供需關系會再次惡化,政府部門需要嚴格把控產能規模,防止鋼價大起大落的不利影響,保住當前來之不易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徐朝陽,周念利.市場結構內生變遷與產能過剩治理[J].經濟研究,2015(2):75-84.
[2]于立,肖興志.規制理論發展綜述[J].財經問題研究,2001(1):17-24.
[3]王萬山.市場規制理論研究述評[J].江蘇社會科學,2004(6):113-119.
[4]張紅鳳.利益集團規制理論的演進[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6(1):56-63.
[5]于謹凱,孫艷芳.基于佩爾茲曼模型的海洋產業管制分析[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8(2):71-76.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