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鳳高

兩位世界名人:蘇格蘭的阿瑟·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 1859—1930)和原籍匈牙利的美國人哈利·胡迪尼(Harry Houdini,1874—1926),一個是頂尖的偵探小說作家,他筆下的大偵探歇洛克·福爾摩斯,以嚴密的科學邏輯,分析最細微的種種物證,偵破一系列最疑難的案件;另一個是頂尖的魔術師,以種種聳人聽聞的遁術,輕而易舉地擺脫手銬腳鐐,神奇逃離一個個封閉的容器。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大偵探的創造者卻是一個唯靈論的忠實信徒;同樣不可思議的是這位大魔術師又是一個反唯靈論的斗士;而最不可思議的,也許是這兩個名人之間的友誼。
唯靈論相信人的軀體死亡之后,它的精華部分“靈”依然存在,繼續生活。唯靈論相信“靈界”是人脫離軀體后的“靈”的所居之處,只有“靈媒”才能感應靈界,傳遞靈界與現世之間的信息;“靈”有時甚至會“顯形”,呈現其具體形象;而這,一般都只能在“降靈會”上實現,讓已故者的靈魂借助靈媒與在世者相交。
自古以來,中外對唯靈論的信仰不乏其人。基督教的經典《圣經·撒母耳記(上)》所說的以色列國王掃羅曾到隱多珥訪問“交鬼的婦女”,當時有靈顯形,掃羅認為那就是先知撒母耳。這“交鬼的婦女”便是靈媒。《圣經》是有史以來讀者最多的書,甚至被認為內中所述均是事實。唯靈論的影響也最廣,直至近現代,不但一般的民眾,許多知識精英,包括一些著名自然科學家都信之鑿鑿。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隨著1918年11月11日德國代表在法國的貢比涅森林簽訂了最后的停戰協定而結束,但是戰爭的陰影在人們的心中始終難以抹去。據統計,在這場歷時四年半的大戰中,士兵和平民傷亡超過3500萬,其中大約1500萬人死亡,2000萬人受傷。協約國大約有400萬士兵死亡,其中英國超過90萬。美國雖然是最后參戰的,也有大量的傷亡。于是,在武器沉默之后,便有成千上萬的男女,為永遠無法平息的思念所驅使,發狂似地去尋求靈媒,希望幫助自己與死于這場大屠殺中的親人聯絡,以致唯靈論活動在這段時間里掀起一個個高潮。
很久以來,柯南·道爾就對唯靈論懷有濃厚的興趣。在年輕時代,柯南·道爾便深信,不但在童話傳說中,實際上,生活中就真的有許多小精靈,駕著小小的羽翼在英格蘭的各個花園上空飛舞。后來,他在做醫生的時候,曾讀過早期美國最有影響的唯靈論者之一,美國高等法院法官約翰·沃斯·埃德蒙茲(1816—1874)的著作《唯靈論》(第一卷1853年,第二卷1855年)。埃德蒙茲在書中宣稱,在他妻子去世之后,他曾與她的“靈”有過溝通。柯南·道爾1887年參加了“柯南·道爾研究協會”之后,1893年曾在這個協會上作過有關唯靈論的報告。此外,他還曾會見紐約的福克斯三姐妹莉亞、瑪格麗特和凱特,這三人對于唯靈論的創建起過重要的作用。柯南·道爾讀過埃德蒙茲的書后,十分賞識書中對這三個女孩兒與“靈”溝通的描述。后來他去南海行醫時,還在一個病人家里進行降靈會的通靈實踐。隨后他在1916年10月21日的唯靈論刊物《 光》(Light)上公開聲稱,他完全相信可以經由靈媒與死者溝通。

戰爭也給柯南·道爾的心靈造成重大的損傷:他的兒子金斯利在一次戰役中嚴重受傷,后來死于肺炎。另外,妻子做醫生的弟弟也死于戰爭,還有妹妹的丈夫、妻子的侄子和妹妹的兒子,都在戰爭中陣亡。柯南·道爾心中的悲痛一直沒有停止,只有在唯靈論中,他才找到了撫慰。例如據他所說,他曾在1919年9月與死去的兒子進行了一次交流。當時,在靈媒的呻吟低語中,他突然聽到一個聲音:“瓊,是我。”他的妻子瓊馬上聽出是金斯利。隨后便聽到金斯利低語說:“父親!原諒我!”柯南·道爾回答他說:“沒有什么事需要原諒。你是父親最棒的兒子。”這時,柯南·道爾說,他覺得一只有力的手落在他的頭上,慢慢向前撫摸,并感到有人親了親他的額頭。他激動地問:“你快樂嗎?”一陣沉默之后,他聽到親切的回答:“我快樂極了。”
從此之后,柯南·道爾對唯靈論更是堅信不疑,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已經確信唯靈論的真實性”,他甚至聲稱他自己“我是一個靈”。從1920年起,柯南·道爾開始不斷地著述和去大英帝國各個城市以及國外演講,向公眾宣傳唯靈論。他出版有關唯靈論的書,包括《唯靈論史》《一個唯靈論的漫游》《死后的生活》等,竟有六十多冊。
自然,柯南·道爾也不斷地受到質疑。如1920年在天主教青年協會的會議上,柯南·道爾的老朋友伯納德·沃恩神父就譴責他是可能被某種魔鬼力量所支配,才如此地失去心靈上的平靜。另一位,原天主教牧師,“理性主義新聞組織”的代表人物約瑟夫·麥凱恩在一次題為“阿瑟·柯南·道爾爵士的鬼魂”的演講中,譴責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給死者家屬帶去虛無的希望;在隨后兩人的一場論戰中,麥凱恩更嚴厲地抨擊唯靈論運動“源于欺騙,在欺騙中成長……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每日快報》上的文章《柯南·道爾瘋了嗎?》說得很有意思。文章以自以為是的語氣說道:“一個人不必費心去分析一個瘋子的胡言亂語。他只要聳聳肩,笑一笑,忘了就好。”
但是有些人不愿“聳聳肩,笑一笑,忘了”它,而是一心要弄清事情的實質。胡迪尼就是這樣一個較真的人。
只是若是真的能與死者“溝通”,不是一件挺誘人的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