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鍇 邱海東 郭人歌
摘要:新中式風格色彩在近年來廣受關注,因為色彩作為一種表現形式,不僅可以用于裝飾,也同時代表著本民族的文化符號,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影響人的生理和心理。新中式風格的色彩搭配,是室內空間設計首要考慮的要素之一,它興起于國內的特有裝飾風格,也是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的傳承,特別是近年來的國內不同類型的各種時尚家居展為人們以直觀的形式展現了新中式的色彩搭配,這也是傳統與當代文明交融發展的必然。為此,作者從縱深角度挖掘,在摒棄了簡單拿來主義的基礎上,對傳統室內空間形成的新中式風格色彩再次剖析,與其說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思考,不如說是為弘揚傳統文化尋求更多、更好的創新方法而努力,這正是本文意義期待所在。
關鍵詞:新中式風格東西方色彩融合應用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01-0032-03
Abstract: New Chinese style color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color, as a form of expression, can not only be used for decoration, but also represent the national cultural symbols, through direct and indirect ways to affect people's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Colour collocation of new Chinese styl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interior space design. It springs up in the unique decorative style in China, and it is also th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ultur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various kinds of fashionable home exhibitions in China have shown the new Chinese style colour collocation in an intuitive way. It is also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s. To this end, the author digs out from a deep angle, on the basis of abandoning the simplicity doctrine, re-analyzes the new Chinese style color formed in the traditional indoor space, not so much to inherit and reflect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rather to seek more and better innovative methods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is precisely this period. Stay here.
Keywords: New Chinese style Eastern and Western color fusion 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引言
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湯因比曾說,21世紀將會是中國引領的世紀。國力的綜合評判是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都迸發出了驚人活力和無限可能,國家在硬實力不斷上升的同時也提出了發展軟實力的要求。室內設計行業在經過多年簡單的拿來主義后逐漸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設計風格的路子,發展出了脫胎于傳統中式風格的新中式風格。新中式風格既不是西方設計的模仿,也不是帶有尊卑等級意義的傳統中式風格,它代表的是新時代中國人的審美傾向,以及中國向世界傳達的文化符號。新中式風格帶有明顯的簡化傾向,它將有些過于繁瑣的文化元素精煉出來,又不失其本色,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受到追捧和喜爰。
一、新中式風格西方色彩體系的融合
(一)國際主要的色彩體系
1.蒙賽爾色彩體系:最早確立于1900年,蒙塞爾顏色系統由美國正式建立,是世界上常用的標準顏色系統之一。該系統經由國家標準局和美國光學學會多次修訂,并已成為最受認可的標準色彩系統之—。Monselle色調圈由10種主色調組成:紅色(R),黃紅(YR)和黃色(Y)。每個色調被分成10個相同的部分,其中5個是主要色調(因為標準紅色是5R,黃色是5Y)并被分成100種顏色。Monselle彩色立體聲(N)的中心軸由黑白光和來自底部的陰影組成,用作顏色系統的亮度比率。黑色(BK或BL)為0,白色(W)。10個級別,共有11個級別的亮度。從中心軸到表面層的水平軸是純度軸,并且以增加的等間隔分成幾個純度水平。由于純陰影中顏色的純度值不相同,因此每個純色陰影與顏色體積中的中心軸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是一個。
2.0stwald色彩體系:根據德國生理學家赫林的色彩對抗理論,德國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以色調,亮度和純度作為三個屬性來構建一個以色彩匹配為目標的顏色體系。黃色、橙色、紅色、紫色、群青、土耳其藍、海綠色、黃色和綠色的基本色調共八種,每種色調細分為三種,以2為代表色相構成24種色調。亮度分為8個階段,從白色到黑色以8個英文字母表示。但這套體系逐漸被其他體系所替代,因為奧斯特瓦爾德值選擇的顏色在排列上不能滿足飽和度比較高的染料市場的需要。
3.PCCS配色體系:PCSS色彩系統由日本色彩研究所開發。其最大的特點是色彩三個屬性的組合,色調和色調的合成以形成色相系列。從色調的概念出發,平面顯示了每種色調的亮度和純度之間的關系,并且從色調系列中每種色調的位置清楚地分析了表觀相的亮度和純度水平。系統的色調圈由24個色相組組成。每種顏色都有一個數字,例如:1紫紅色,2紅色,3黃紅,4紅橙,5橙色等。為了在色調循環上保持一致的色調,直徑兩端的色調不是絕對的互補色。
(二)中西方色彩體系的交流與結合
1.發展中的色彩演繹:15世紀開辟新航路以來,經過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呈現出加速態勢,這對文化交流無疑是件好事,但同時也應警惕來自其他文化的沖擊。如何在應用借鑒西方文化技術的同時,保持我們自身的獨特性,展現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影響力,是發展新中式風格需要思考的問題。新中式風格的色彩應該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體現。如今在世界各地,我們的春節被許多國家共同慶祝,這直接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影響日益擴大,也為我們的色彩理念輸出提供了機會。文化的差異性和根源性要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新中式的色彩搭配雖然借鑒了西方色彩體系的配色方法,卻不能一味照搬所有理念,要懂得取舍,才能設計出為大眾接受的新中式室內空間。
中國從未間斷與其他文明的往來。自西漢開辟了絲綢之路起,中國與各國間就進行著頻繁的貿易往來,并接觸著不同的文化。唐代工藝品的形制和色彩很多就帶有明顯的波斯風格,在歷代與外國交流的的同時,中國都吸收著各族各國的文化,技藝不斷進步帶來的是產品的增多,豐富了色彩種類。近代,西方經過文藝復興,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在色彩研究方面也暫時處于領先地位,目前世界主要流行的有四個色彩體系。中國在吸收西方色彩文化的同時,也結合自身的色彩體系,將其運用到了新中式的搭配中。在借鑒西方色彩體系基礎上新中式風格的色彩以傳統色彩為基礎,大量采用了現代化學工業生產出的新色彩,使整個空間氛圍更和諧自然,同時保留了中國傳統的文化內涵。當代的西方色彩研究已經比較成熟,形成了完整科學的色彩體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應固步自封,放著好東西不用,正確的做法是積極引進,這樣有助于快速的消化知識,加快我們的生產進度,也有利于我們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探索。
2.東西方色彩理念的差異與融合:中國傳統的色彩觀與西方的色彩觀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中國的色彩文化強調的是是否合乎禮儀,而不是單純的追求美。這與我們的民族品性有關,馬未都在《官帽椅的尊嚴》一文中說“中國古人不是不喜歡舒服,而是不放棄尊嚴。舒適與尊嚴,哪個更為重要,哪個符合禮教,這是古人思考的問題。在精神層面上,俯視的快感超越仰視,皇帝坐在金鑾寶座上,放棄舒適,保持尊嚴,實際上是在享受精神的愉悅”。商周時期,古人就已經開始重視色彩的運用,并有“正色”和“間色”的說法,《論語·陽貨》中孔子說“惡紫之奪朱也”,是因為大紅色才是代表南方的正色。但在歐洲的信仰中,紫色的含義是尊崇,高貴,包含著天神無窮無盡的力量。古人的色彩運用和造園手法一樣,追求天人合一,其理念在園林的規劃設計中可見一斑。園林建筑很少有跳脫的顏色,講求與環境融為一體,是一種自然和諧的狀態。《論語·八俏》: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可見盡善盡美是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種感性到極致的體驗。
西方的色彩格外強調光影變化,力求把物體表現得真實、精確,由此發展出的色彩體系是嚴謹的、理性的。出現了與東方不同的理念,認為人可以征服自然,為此就要用科學的方法探索,形成了求真求理的思維模式。新中式風格色彩繼承了傳統中式色彩的色相,并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將單一的色相系列化、規范化,擺脫了傳統風格穩重有余活潑不足的氣息,在形式上與國際接軌,精神上仍然源自中國古典思想。伴隨著中國崛起,新中式風格將會在更廣的層面上產生影卩向,新中式風格的色彩搭配理念也會逐步科學化、規范化。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實現了人人平等,色彩已不再具有等級象征意義。但色彩本身代表的屬性卻沒有喪失,如紅色代表熱烈喜慶,黃色代表活潑正氣,綠色代表生機清新,這些含義在新中式風格中仍然保持著。
二、新中式風格色彩的發展趨勢
新中式色彩的發展趨勢,是一條結合傳統、融合西方理念的道路,萬物有結合才有創新,把握住根源文化,在其枝蔓上開出各色花朵,是新中式色彩文化的必然選擇。與國際主流色彩體系結合,拓展原有的五色體系,將其納入研究領域,發展出一套屬于本國的獨特色彩體系,是繼承發揚傳統色彩體系的有效途徑。
(一)水墨色彩元素
中國畫師善于用簡單的黑白來表現一切。一幅好畫的標準可以是“形神兼備”,也可以是“形散而神不散”,國畫通過水墨來營造出韻味,以墨色的黑與畫紙的白展現世界本源的規律。水墨本身包含了全部的色彩,以其濃淡示之。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指焦、濃、重、淡、清;或指濃、淡、干、濕、黑。水墨色彩元素重現水墨對于中式空間的文化符號作用,墨色的運用會提升空間的質感和文化底蘊。
正因水墨顏色的單一性,使其產生濃淡等變化的同時代表了無限的豐富性,給人以無盡的遐想空間。新中式風格的色彩搭配應充分理解這層含義,可將其運用在裝飾畫、家具陳設、地毯等各處,這是最具特點的中式文化符號之一(如圖1)。
(二)漸變色彩元素
傳統的色彩表現,漸變主要體現在國畫的創作過程中,大多運用墨色的暈染效果,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也有用有色礦石顏料作畫,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用石青、石綠來繪制山巒,層層疊加,質感凝重,引人入勝。漸變色彩可以強化視覺效果,增強空間的律動感和節奏感,豐富色彩的層次變化。
新中式風格的色彩要做到既傳統又現代,就需要考慮到漸變色的運用。漸變色可以使一個物體或平面呈現出豐富的層次,強化視覺效果,吸引人們的關注點。色彩的有序變化會讓人感受到秩序的統一(如圖2)。
(三)禪意色彩元素
“禪意”一詞出自唐代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禪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當人懷著寧靜空遠的心去生活、修煉,也就有了禪意。有禪意的人有大智慧,他參悟生命的本源,宇宙的至理,使人生充滿機趣。而有禪意的空間則應當能夠讓人靜下心來去思考、體悟。
新中式風格沒有摒棄禪意元素,禪機代表著東方的大智慧,要想營造這樣一種空間,我們必須把握住這背后的思想。禪意中包含著佛宗的智慧,也包含著道家的智慧,這就使我們在搭配新中式空間色彩時有了選擇。能讓人凈心的空間必定是素雅的,有生機的,同時要兼顧到光線,將光影的效果考慮進來。木色、灰色、黑色、白色、綠色,這些色彩的合理分配使新中式風格的禪意空間簡約大氣,不失現代感。
三、新中式空間色彩的運用
一個完整的閉合空間由頂棚、墻面、地面共同圍合而成,這三者的整體搭配則奠定了空間的主要基調。新中式空間的色彩往往呈現出多元化搭配,穩重和鮮艷并存,帶給人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一)室內結構的色彩運用
1.頂棚設計色彩運用:頂棚的設計需要協調各方因素,包括地面、墻面,頂棚同時又是獨立的部分,它的形式也是區別東方和西方風格的重要依據。頂棚即天花,在居室中,天花與地面分別充當了天與地,因此頂棚的造型與色彩在室內空間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傳統的天花藻井和歐洲中世紀時期的教堂是很好的范例。
新中式風格的天花可以是簡約的白色加木色,也有用較深色彩的木柱進行裝飾,提升空間的穩重感和文化感。在頂棚色彩的選擇上,一般不選用鮮艷的色彩,避免空間無序(如圖3)。
2.墻面設計色彩運用:墻面是支撐空間不可或缺的結構,也能有效地形成封閉空間,劃分功能分區。墻面的裝飾同樣是室內空間的重頭戲,它連接著基面和天花板,可謂是承上啟下,又有著自己的裝飾特點和方法。新中式繼承了傳統色彩觀,墻面一般采用單色,或白或灰,大氣素雅,墻面的裝飾間有暖色,與軟裝之間形成呼應,營造整體氛圍。
此外,大理石等材料也逐漸被用作墻體,其美麗的石紋極具觀賞性,光潔的面料也提升了空間的品味,奠定了空間沉穩高貴的色彩基調(如圖4)。
3.地面設計色彩運用:古人講“天為被,地為床”,可見地面的重要性。在新中式風格中,地面選材主要有大理石、地磚和木地板三種材質。每種材質的色彩都比較豐富,主要采用的是黃色系和灰白色系,以適應整體空間。地面要給人腳踏實地的感覺,不宜有過多的色彩出現。
(二)與軟裝的色彩搭配
1.家具的色彩搭配:家具是軟裝中的重頭戲,新中式家具繼承了明式家具的文化底蘊,往往簡約大氣,有些家具大膽采用純色,將其應用于座墊或木制主體。大面積的純色能一下集中人的視覺中心,同時彰顯尊貴雍容的氣質。
但空間不能全部都是太跳的顏色,大部分的家具還是采用或深或淺的木色,在形制上進行了提煉創新(如圖5)。
2.紡織品的色彩搭配:中國的絲綢自古以來就聞名于世,現代的絲織技術更加先進,式樣更加繁多。布藝、絲織等紡織品在新中式空間中有著特殊的作用,一陣風、一束光,它們就能夠以一種動態的色彩效果裝點空間。
3.飾品擺件的色彩搭配:在總體色彩樸素的新中式空間中,飾品擺件有時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一抹亮色激活整個空間。飾品的色彩根據家具、墻體等而定,主要目的是形成對比,常見的有亮黃色、鈷藍、朱紅等正色,還有金色、深灰色飾品營造氛圍(如圖6)。
4.花藝綠植的色彩搭配:新中式的花藝綠植頗得中式園林意味,雖然室內空間不能大面積栽種綠植,也常選用盆景的形式觸發生機。新中式風格不能沒有綠色,它代表著自然,是人們思維由室內延伸到室外的媒介。
5.燈飾的色彩搭配:新中式在燈具的選擇上可謂是多樣,不論傳統形制還是歐式吊燈,甚至搭配后現代燈具,只要搭配合理一樣很和諧。在總體色調上,燈具大體是深色線條配以淺色燈罩,或選用透明水晶燈。燈具的光線以暖黃色為主,與灰白色系墻面形成互補(如圖7)。
結語
新中式風格脫胎于傳統中式風格,不論其色彩如何新奇、如何變化,我們總能在其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氣息,究其原因,就是新中式風格的靈魂深處有著千年中華文化深深的烙印。新中式風格是中國人對傳統室內空間的再次剖析,有了再次理解才能夠更好的創新。我們有義務將傳統色彩文化繼承和發揚,創作出符合時代、服務大眾的新中式風格作品。文化是各民族在長期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新中式風格的色彩搭配毫無疑問更適合國人的審美需求。而美的事物具有共性,新中式風格的色彩契合了時代和大眾審美,必將在室內設計領域成為越發流行的潮流。
本文系海南大學研究生精品和特色課程建設資助項目項目編號:hdy0719o
參考文獻
[1]邱海東,王裕軍.場所精神下的室內設計[J].設計,2014,(09),67-68.
[2]邱海東.小議全球化下的室內設計國際化[J].設計,2018,(05),41-43.
[3]邱海東.室內設計地域化芻議[J].藝術百家,2011,S2(08):96-99.
[4]黃友.新中式酒店設計中的色彩應用研究[D].廣州大學,2017.34-36.
[5]譚淳.適合青年人的新中式家居色彩設計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47-48.
[6]何玲新中式風格別墅室內設計中色彩搭配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53-55.
[7]金鵬.新中式裝飾的家居設計研究與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