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平 王明華
摘 要:新時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基于長期反腐敗斗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客觀要求,是奪取和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行動遵循。當前,正確理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邏輯基礎、內在關聯、本質要義和正向效應,有助于明確新時代反腐敗斗爭的新策略。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實現路徑上,要重在凝聚思想共識、構建三維機制、夯實政治基礎。
關鍵詞: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三維機制
中圖分類號:D630.9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170(2019)06-0034-06
腐敗是人類社會的頑疾和公敵,如何有效反腐敗始終是困擾世界各國的一個重大難題。黨的十九大報告基于當代社會主義中國嚴峻復雜的反腐敗形勢,在頂層設計上推出新的戰略部署,要求“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1]。2019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新時代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深化標本兼治,夯實治本基礎,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2]。應該說,“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這一科學論斷,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根據長期以來的實踐經驗對新時代腐敗發展特征和反腐倡廉建設規律深刻認識的智慧結晶,標志著新時代黨的反腐敗策略逐步完善與成熟。當前,在理論上深入探討“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緣由、深刻內涵和實現路徑,無疑將有助于豐富和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寶庫,進一步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特別是對于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實現建設廉潔中國的戰略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時代價值。
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緣由
為什么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這不是無緣無故的。據文本考察可知,其正式提出經歷了一個逐步完善的發展過程。最早可追溯至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明確提出“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的要求。隨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這個表述調整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3]。期間,經過十九大報告和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要求“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4],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一錘定音確定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客觀而論,它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治理腐敗的基本規律,詳細描繪出未來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路線圖。
(一)基于長期反腐敗斗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深刻總結
腐敗現象不僅與黨的性質、宗旨和理念水火不容,而且嚴重侵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堅決反對腐敗始終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立場。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歷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都把反腐敗斗爭提高到關乎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來抓。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堅持“兩手抓、兩手都過硬”的策略,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十三屆四中全會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第四代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強調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注重預防的反腐敗方針,做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戰略決策。跨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深知“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的嚴重后果,著眼于嚴峻復雜的反腐倡廉建設形勢,勇于擔當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的歷史使命,厲行反腐敗斗爭,取得了明顯的實際成效,不敢腐的震懾得到持續強化,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壩正在構筑。對比新時期與新時代以來兩個階段的反腐敗斗爭,歷史經驗表明,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敗策略是史之所鑒,什么時候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敗實際成效就顯著,反之則效果難彰。
(二)新時代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客觀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立足于新形勢下世情、國情、黨情和民情的深刻變化,瞄準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創造性地提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宏大構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成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現代化的總體方略和行動指南。戰略問題是一個關乎國家發展和進步的根本性問題。就當代社會主義中國而言,屢禁不止的腐敗問題不僅是黨實現長期執政的最大威脅,而且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最大障礙。從問題導向的視角看,腐敗問題無疑是影響新時代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因素。腐敗造成兩極懸殊,背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腐敗助推灰色利益固化,阻滯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動力;腐敗導致權力被濫用,違背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戰略保障的要求;腐敗消解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疏遠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關鍵。可以說,如何有效開展反腐敗斗爭與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存在內在的邏輯關聯。新時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實際上是順應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主要內容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
(三)新時代奪取和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行動遵循
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設社會主義廉潔政治,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新時代反腐倡廉建設提出的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勇氣,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原則,“打虎”“拍蠅”“獵狐”多管齊下,經過持續不懈的努力,反腐敗斗爭成效逐漸顯現。從最初腐敗與反腐敗兩軍對壘呈“膠著狀態”,到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指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指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再到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提出“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新任務,深刻反映了新時代反腐敗斗爭的深入推進和顯著成效。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反腐敗斗爭大功告成了?2019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但反腐敗斗爭還沒有取得徹底勝利”,“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零容忍的決心絲毫不能動搖,打擊腐敗的力度絲毫不能削減,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5]新時代奪取和深入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需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為其提供行動遵循,促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二、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深刻內涵
一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理論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理論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發展起來的。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既是來自于新時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踐成果,又是習近平新時代黨建創新理論的重要內容。如何正確理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深刻內涵,即其邏輯基礎是什么、三者之間具有什么樣的內在邏輯關聯、本質要義為何、可能產生什么正向效應等問題,關乎是否真正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精髓,關乎能否奪取和深入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均需要進一步挖掘。
(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邏輯基礎
“對癥下藥”是中國傳統中醫文化的智慧結晶。腐敗原指有機體腐爛或潰敗。在世人的眼中,把腐敗形象地比喻成為一種“病”是不為過的。腐敗既可以發生在單個的個體身上,又可以廣泛寄生于社會肌體之中,它是一種獨具自身特色和特殊形態的“病”。單個的個體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因此治理社會之“病”必須首先審視個體之“病”。換言之,弄清發生在個體身上的腐敗之病的機理,是有效開展反腐敗斗爭的必由進路。在此意義上說,新時代新一屆黨中央提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敗策略,實際上有著深厚的邏輯基礎。那么腐敗行為是如何發生的?眾所周知,任何行為的產生,必然是行為主體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萌生主觀動機的結果。同樣的道理,腐敗行為的生成要求行為主體具備腐敗條件和腐敗動機,用簡約的公式表達就是:腐敗條件(即公共權力和制度缺陷)+腐敗動機=腐敗行為。這個公式表明,腐敗行為的發生,主要是行為主體在一定的環境下對腐敗之得失權衡進行“敢、能、想”的結果,“敢腐敗”是腐敗發生的前提,“能腐敗”是腐敗發生的基礎,“想腐敗”是實施腐敗行為的關鍵。新時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策略,正好是對腐敗行為發生機理的對癥下藥,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二)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內在關聯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從治標為主向標本兼治轉變的重要方法論。相互獨立且緊密相關是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特征。相互獨立是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個要素承擔不同職責,發揮不同功能。具體而言,不敢腐主要側重于懲治和震懾,堅持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使行為主體在嚴懲的高壓線之下不敢越雷池半步,堅決遏制住腐敗問題蔓延發展的勢頭。不能腐主要側重于制度和機制建設,強化對公共權力的立體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透明運行,扎緊制度之籠,使行為主體在嚴格監督之下無機可乘。不想腐主要側重于教育和引導,著眼于針對腐敗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固本培元、正心修身,從思想源頭上來消除行為主體的貪腐念想。同時,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又是一個相互融合、交互作用、有機統一、緊密相關的整體,全方位貫穿著紀律、法律、制度、規矩、理想、道德的要求。在其中,不敢腐是不能腐、不想腐的前提;不能腐,是不敢腐、不想腐的保障;不想腐,是不敢腐、不能腐的防線。新時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關鍵在于“一體”二字,即強調務必同步推進、同向發力,在推進不敢腐之時要注重挖掘不能腐和不想腐的功能作用;在推進不能腐之時要注重吸收不敢腐和不想腐的有效做法;在推進不想腐之時要注重發揮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和不能腐的約束作用,增強反腐敗斗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將各自獨有的突出優勢真正轉化成為反腐敗的整體效能。
(三)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本質要義
作為引領新時代奪取和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的頂層設計,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敗策略,體現出“穩”與“進”兩個層面的價值意蘊。所謂“穩”就是它高度總結和凝練了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成功經驗,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進”則是指它為未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體系。“穩”是基礎,“進”是方向,二者相比較,后者更能突顯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本質要義。一是其重點是從解決腐敗存量轉向遏制腐敗增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持續的懲治腐敗高壓態勢顯現出巨大的實際效應,腐敗案件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自然要求必須把反腐敗斗爭的重點轉移到遏制腐敗增量上來,實現廉政治理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其核心是把權力關進制度之籠。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權為民所監、權為民造福,是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秉持的權力觀。不能腐,必須要破解的重大課題就是如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防止權力發生異化,讓其回歸服務人民的工具本性。三是其關鍵是培育自覺奉行廉潔的德行。腐敗之根源,在于人的德行潰敗。不敢腐、不能腐的實現有外在的硬約束,而不想腐的實現依賴的是發自個體內心的自覺,往往更難。新時代要把黨的思想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建設做實,使黨員干部形成不想腐的主體自覺、思想自覺、德行自覺,這是反腐敗斗爭走向治本的關鍵所在。
(四)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正向效應
人類社會反腐敗斗爭的經驗一再證明,任何卓有成效的腐敗治理都必須準確把握“懲”與“治”的辯證邏輯關系,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協調推進。新時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持懲治和預防相結合、治標與治本同推進、自律與他律相統一,是一個完整的反腐敗策略體系構想,其最明顯的優勢就是既各有側重又整體協同,突破了過去沿襲已久的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線性思維,實現了反腐敗力量的優化組合,因此必將產生強大的正向效應。一是促進反腐敗理念創新。相較以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鮮明特色,就是強調“一體”,即協同治理。換言之就是要更新理念,把反腐敗斗爭視作一個有機整體,融合不敢腐的強大震懾效能、不能腐的剛性制度約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優勢于一體。二是實現反腐敗力量整合。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蘊含著“剛”和“柔”兩種反腐敗力量,而這兩種力量又歸屬于不同的反腐敗機構。不敢腐、不能腐體現剛性力量,不想腐體現柔性力量。新時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是要把歸屬不同反腐敗機構掌握的力量整合,實現剛柔相濟,匯聚反腐敗合力。三是助推反腐敗功能優化。新時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由于全方位、全過程之中貫穿著紀律、法律、制度、規矩、理想、道德的基本要求,從而使三個要素分別具有價值導向功能、行為規范功能、宣傳教化功能,實現反腐敗功能的優化,有助于提升反腐敗的實效性。
三、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實現路徑
新時代奪取和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是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重要內容。毋庸置疑,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嚴峻性和艱巨性,決定了必須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既要夯實治本的基礎,又要敢于運用治標的利器。然而,當下如何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構建一套立意高遠、邏輯嚴密、有序互動的全方位反腐敗策略大格局,滿足強黨所需、發展所驅、民心所向,是一項嚴肅而迫切的重大課題。
(一)凝聚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共識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凝聚思想共識,是推動實際行動的前提和保障。新時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在反腐敗斗爭實踐中產生標本兼治的實效,就必須統一理念認知,凝聚思想共識。但怎樣凝聚思想共識?首當其沖的是要澄清實踐中人們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認識誤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應該說是指引新時代反腐敗斗爭從治標為主向標本兼治轉變的先進策略。這種反腐敗策略源自于現實生活,但又高于現實生活。當前,相較于日益嚴峻、艱巨復雜的反腐敗斗爭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實踐中,人們存在著不少認識上的誤區:一是缺乏系統思維,即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簡單地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認為有一個固定的先后次序,以為只能一個要素完成后才能去做下一個,不能做到宏觀籌謀、總體規劃。二是缺乏價值思維,即各個有利益、各自有打算,基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所產生的政績效應大小,有選擇地開展工作,做不到協同共治。三是缺乏戰略思想,即滿足于一時一地的反腐敗斗爭成績,沒有從深入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格局、長時段來思考問題。實事求是地說,這些認識上的思維誤區,割裂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削弱了三者互補的功能優勢,都亟待予以糾正。
(二)構筑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維機制
好策略需要好機制。新時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盡管是一個經過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反腐敗策略,但要使之真正落地開花結果,必須要有配套的廉政治理機制,讓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個要素各顯神通之時相互兼顧,達到協同治理。當務之急是要構筑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維機制。一是以高壓懲處為重點,著力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強調懲戒的重大意義不是在于其嚴酷性,而是在于表明從事腐敗行為被發現查處的不可避免性,旨在促進行為主體的理性權衡。一般而言,當懲治腐敗的力度加大,人們往往因為腐敗成本變大和被查處的概率變高而選擇收手。因此,新時代必須始終保持高壓懲治腐敗的態勢,不管什么人,不論其擔任什么職位,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應予以嚴懲。二是以制度機制為重點,著力構建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一段時期以來,腐敗問題之所以易發多發高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嚴格,對權力制約和監督不到位,甚至錯位、缺位。構建不能腐的防范機制的目的,就是要解決權力的監督制約問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三是以理想信念為重點,著力構建不想腐的自律機制。如果說不敢腐和不能腐重在他律的話,那么不想腐就是強調自律。相對于他律的外在強制性特征,自律主要依靠內心的自覺,其特點是養成慢、見效遲,但一旦形成則效果持久明顯。構建不想腐的自律機制,實際上就是要與不敢腐的懲戒機制和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形成“剛柔并濟”兩種反腐敗力量的互補兼容。
(三)夯實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基礎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過去人們常常持有一種觀念錯覺,單純地認為紀委是主抓反腐敗工作的專責機構,那么反腐敗斗爭就是紀委一家的事情,與黨委及其下屬職能部門無關。事實上,這種觀念是極端錯誤的。反腐敗斗爭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會齊心協力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新時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須匯聚強大的反腐敗合力。然而,要匯聚起強大的反腐敗合力,就務必為之夯實堅強的政治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明確提出,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無論是黨委的主體責任還是紀委的監督責任,都是黨委和紀委必須擔當起的政治責任。因此,新時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需要強化“兩個責任”的落實,為其夯實政治基礎。一是強化黨委的主體責任。它既涵蓋黨委領導班子和黨委職能部門的集體責任,又涵蓋領導班子成員的個人責任。黨委領導班子和黨委職能部門及其成員必須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負起主要責任。二是強化紀委的監督責任。執紀監督問責是紀委的主責主業,這就決定了紀委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負監督責任。紀委要協助黨委對各個反腐敗機構在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維機制上加強督促考核,以是否達成協同共治、持續有效作為檢驗工作業績的關鍵標準。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J].黨建,2017(11):15-34.
[2] 習近平.取得全面從嚴治黨更大戰略性成果 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N].人民日報,2019-01-12.
[3]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N].人民日報,2014-10-29.
[4] 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從嚴治黨引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8-01-12.
[5]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穩定 李克強主持 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 [J].黨建,2019(2):6-8.
責任編校 ? ?陳 瑤
Abstract: The wholesale promotion in the new era of the mechanism of not daring to corrupt, not able to corrupt, and not wanting to corrupt is based on the thorough-going consideration of negative and positive experiences in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in the long run, the su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the “Four Forms of Comprehensiveness” strategy, the action guidance to win an overwhelming victory in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At present, an appropri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gical basis, intrinsic connection, essential meaning and positive effects of this mechanism in a comprehensive manner will help to clarify new strategies for combating corruption in the new era. Vital steps on the way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ch a strategy are found on consolidating ideological consensus, building a three-dimensional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Keywords: new era;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three-dimensional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