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格 王盟
摘 ? ?要: 近年來,不斷增長變化的漢語學習需求對漢語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互聯網+”開展漢語教學受到漢語教師與漢語學習者的共同重視。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的在線教育不斷發展并逐漸普及,漢語國際傳播更多樣化。本文從當前漢語國際傳播存在的問題入手,對“互聯網+”在漢語國際傳播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闡述“互聯網+”背景下漢語國際傳播現狀,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漢語國際傳播 ? ?“互聯網+” ? ?應用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漢語國際傳播
漢語國際傳播是中國進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宏觀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重大意義。“互聯網+”漢語國際傳播就是創新發展漢語國際傳播事業,通過策略與模式創新,提高漢語國際傳播效率。使漢語傳播過程中師生互動更加緊密,使漢語及中國文化的魅力得以全面展示。
全球漢語熱的發展使漢語國際傳播過程中面臨越來越多關于“三教”的新問題,比如:漢語教師供不應求;目前各個國家所用的教材形式及種類比較少;教師的教學手段還不夠豐富靈活,學校的教學模式缺乏開放創新。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漢語國際傳播的新需求。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與其他行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有力支持著各行業的發展,也影響著漢語國際傳播事業的發展。受互聯網影響的人群日漸增多,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巨變,越來越多學習者從線下實體學校轉到線上虛擬課堂,一塊屏幕就成為一個移動的學校。漢語國際傳播不斷嘗試進行創新發展,以滿足逐年增長的漢語學習需求,線上漢語遠程學習平臺、社交軟件一對一教學、線上+線下等新興教學方式蓬勃發展。
二、當前漢語國際傳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組織管理結構單一
目前,漢語國際傳播事業的管理和組織主體以教育部、文化部、僑辦、漢辦和孔子學院為主,組織管理機構單一,傳播主體相對單一,社會力量參與很少。要對中國語言和文化進行有效傳播,優化傳播機構體系、擴展傳播主體勢在必行。然而,當前一些新主體卻由于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和經驗及素質的缺乏,進展并不順利。在這方面,以法語聯盟為代表的西方語言文化機構擁有豐富的語言文化推廣經驗,比如廣泛參與的社會力量和規范的傳播秩序,值得借鑒和學習。
(二)面臨資金困境
目前,我國漢語國際傳播事業重視社會效益而輕視經濟效益,既容易受到一些質疑,又容易造成收支失衡、資金短缺,甚至進一步會影響漢語傳播機構的工作開展。以國家資金支持作為漢語傳播事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不利于漢語國際傳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漢語國際教育資源供需不平衡
漢語國際傳播機構的主要業務包括漢語教學及中華文化的傳播。但是傳播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首要問題是漢語語言文化資源趨于統一,難以適應各地不同的需求和特點,同時難以適應互聯網時代漢語國際傳播的時代需求。其次,漢語國際傳播人才的供給配置與需求方面存在不完全匹配的問題,無論是人員的數量還是綜合素質,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再次,漢語國際傳播途徑滯后于互聯網時代教育發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漢語國際傳播效率與質量。
三、“互聯網+”在漢語國際傳播中的應用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漢語國際傳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網絡平臺,整合教學資源,實現全時空的傳播。依托互聯網將漢語傳播到更廣闊的區域,使更多的漢語學習者隨時隨地地接受更優質的漢語學習資源。互聯網在全世界的普及,拉近了人們與興趣之間的距離,使人們得以進行碎片化學習系統的知識。當前開展在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優化學習資源的分配,解決傳統漢語傳播存在的資源配置不平衡的問題,而且可以多形式開展師生教學互動。在漢語國際傳播領域,“互聯網+”漢語國際傳播主要應用于翻譯、社交平臺、學習軟件、網站四個領域。
“互聯網+”語言最早廣泛使用在翻譯領域。除了與人們生活聯系緊密的谷歌、百度等常用翻譯平臺外,在國外還有hanping(漢拼)、Pleco(魚)等翻譯軟件有廣泛的使用人群。在漢語教學與學習方面“魚”是一款推出時間較早、功能強大的漢語學習APP。在漢語國際傳播中,幾乎所有漢語學習者都會通過網站或軟件輔助學習。漢語學習者依靠這些線上學習平臺學習詞義、例句、語音、漢字等。通過在線漢語教育平臺,可以提高漢語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
互聯網時代,網絡社交平臺成為一種集聊天、語言交際、文化溝通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媒介平臺。就漢語國際傳播角度來說,在漢語文化圈用戶最多的社交平臺微信已成為漢語學習者的一個重要學習工具。微信為學習者擴展更多的使用漢語的機會,使學習潛移默化地延伸到課堂外生活中,讓學生能將所學漢語知識真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強漢語學習者的漢語語感進而提高漢語水平。同時微信平臺還有公眾號功能,更方便地為漢語國際傳播提供漢語學習資源及教學資源。微信等社交平臺在漢語國際傳播實踐中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具有時間空間自由、形式多樣的優勢,更有利于實現語言學習的交際目標。但是,網絡社交平臺存在一些語言規范性和完整性的問題,還要漢語傳播者在實踐中完善。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漢語學習軟件主要有兩類,除了前面的漢語翻譯軟件外,還有各種關于漢語學習的手機軟件。部分漢語學習APP就是翻譯軟件經過長期發展的結果。如“漢拼”這款軟件,就在保留原有翻譯功能的基礎上,擴展出了漢字、詞匯等分類學習的功能。原生漢語學習APP,如ChineseSkill同樣提供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言三要素的分類學習;Talkeer是以漢語教學為主的一對一漢語在線學習APP;還有一些提供更多文化信息的綜合性學習APP,嘗試以語言為載體,傳播中華文化。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很多漢語傳播相關高校和漢語培訓機構都會建設網站,并豐富網站功能。如國家漢辦的網絡孔子學院(www.chinese.cn)、廈門大學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http://clcisb. xmuoec. com/)等,這些網站除了作為宣傳媒介外,還向漢語學習者提供免費的漢語學習資源。作為漢語教育最知名的高校之一,北京語言大學開發了在線漢語教學平臺——網上北語(http://www.eblcu.com/index.jspr),不僅有多種語言界面可供選擇,還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此外,還有一些可以提供各種學習形式的漢語教學平臺,如易漢語網站(http://sina.echineselearning.com)、火箭漢語(http://www.rocketlanguages.com)等可實現一對一的在線漢語教學。目前各種在線漢語學習平臺發展得如火如荼,據網絡孔子學院統計至少已有100多個。儒森漢語(http: //www.mandaringarden. org)、對外漢語人俱樂部(http://www.jiaohanyu.com)等服務于漢語教師的機構紛紛建立自己的網站,開展在線漢語教師培訓工作,彰顯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漢語國際傳播事業發展的興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