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行



摘 ? ?要: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校園,對增強學生文化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義。潘祥初級中學將光華人龍舞這項國家“非遺”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進行精心打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同時為光華人龍舞的傳承與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關鍵詞: 非物質文化遺產 ? ?人龍舞 ? ?洪拳 ? ?校園文化
教育部在2014年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強調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創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活動,邀請傳統文化名家、非遺傳承人等進校園、進課堂,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光華人龍舞是國家級“非遺”,被譽為“中華一絕,別無他龍”。人龍舞是在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光華村的林升輝師傅與村里的武功高手們為了迎接光華村人梁耀樞狀元榮歸故里而發起的,此后光華村于每年春節、元宵、五月初八天后誕及其他大小喜慶節日,人龍舞都是必不可少的節目,習俗世代流傳。人龍舞的武術基礎是洪拳,其中洪拳的基礎套路——“工字伏虎拳”適合全校師生練習,將洪拳訓練引入校園,能為光華人龍舞這項國家“非遺”的傳承培養更多人才。
為了進一步推動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佛山市順德區潘祥初級中學(以下簡稱潘祥初級中學)充分利用地處著名的南派武術之鄉、人龍舞的發源地光華村的便利條件,結合學校的實際,在光華村委會的大力引薦下,將“人龍舞·洪拳”納入學校“一校一品”特色辦學項目。2012年11月,在杏壇鎮宣傳文體辦公室、杏壇鎮教育局、光華村委會、光華合和堂人龍武館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杏壇鎮文體社會組織(NGO)校園共建基地”在潘祥初級中學正式掛牌,這為“人龍舞·洪拳”在學校的傳承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6年9月,潘祥初級中學被順德區文體局授予順德區“非遺”項目——人龍舞的傳承基地;2018年4月,潘祥初級中學被評為佛山市第三批“非遺”——龍舞(人龍舞)傳承基地,這為“人龍舞·洪拳”這一特色項目在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經過多年努力,光華人龍舞在珠三角地區已具有較大的影響力,洪拳訓練在潘祥初級中學已全部普及并在各級比賽中取得較好成績。“人龍舞·洪拳”訓練既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又豐富了潘祥初級中學校園文化建設,還為光華人龍舞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人龍舞·洪拳”訓練促進了潘祥初級中學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1.“人龍舞·洪拳”訓練對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
說明:(1)測試對象:以潘祥初級中學的2017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前測(2017年10月)216名學生,后測(2018年10月)207人,前測與后測間隔時間為一年。
(2)測試標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初中),根據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90.0分及以上為優秀,80.0分—89.9分為良好,60.0分—79.9分為及格,59.9分及以下為不及格。
從上面表格前后兩次測試數值對比,得出以下結論:
(1)從總體看,2017級全體學生在練習“人龍舞·洪拳”一年后,國標測試成績顯示,全年級總平均分增加了3.44分,優秀以上等級的人數增加了11.28個百分點,良好以上等級的人數增加了21.58個百分點。說明“人龍舞·洪拳”訓練對潘祥初級中學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正面促進作用比較明顯。
(2)從具體指標看,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女生800米跑、女生一分鐘仰臥起坐、男生引體向上這七個項目的優良率都有較大幅度提高,但男子1000米跑的優良率出現下降。說明“人龍舞·洪拳”訓練對學生絕大部分的體能測試指標有促進作用,其中對女生800米耐力跑和男生引體向上的促進作用尤為明顯。
2.“人龍舞·洪拳”訓練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研究對象及方法
①研究對象
以潘祥初級中學的2017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前測216名學生,后測207人,前測與后測間隔時間為一年,其中部分學生因轉學等原因未參與后測,對無效數據進行篩除后,共獲取有效數據201份,其中男生113人,女生88人,男女生比例為1.28:1。
②測量工具
本研究測量工具采用天津體育學院陳婧編制的青少年體育鍛煉的心理效益評價問卷。該問卷測評目的是為了解青少年在接受某項體育鍛煉后所產生的心理效益,其內容包括身體主觀感知、同伴關系、自我調整、合理歸因、活動積極性、社會支持六個維度,共計39個題目,采用李克特五等級評分法,完全沒有=1;基本沒有=2;有一點=3;比較強烈=4;非常強烈=5;該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62,說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各分量表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達到顯著水平,分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處于0.451—0.724,說明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③統計方法
運用SPSS16.0對此次測試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采用相關分析、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等多元方法分析探索全部個案及變量指標,所有統計量的顯著性水平均設置為0.05。
(2)結果與分析
①參與“人龍舞·洪拳”訓練的前測與后測的心理效益總體特征及差異
從參與“人龍舞·洪拳”訓練后的心理效益各維度平均分看,由高到低依次為同伴關系、身體主觀感知、合理歸因、自我調整、活動積極性、社會支持。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學生參與“人龍舞·洪拳”訓練的心理效益總體特征見表3,后測組在同伴關系、身體主觀感知、合理歸因、自我調整、活動積極性、社會支持各維度上的平均分及總體的平均分均高于前測組,差異達到統計學顯著水平(p<0.05),說明參加“人龍舞·洪拳”訓練對潘祥初級中學學生身心發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本研究結果與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后的心理效益相關研究所得結果基本一致。
②參加“人龍舞·洪拳”訓練后的心理效益各因素上的性別差異
從性別的獨立樣本T檢驗表可以看出,不同性別學生參與“人龍舞·洪拳”鍛煉后,在同伴關系、身體主觀感知、合理歸因、自我調整、活動積極性、社會支持六個維度上p<0.05,性別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男生在參與“人龍舞·洪拳”鍛煉后,得到的心理效益相比女生要大。原因可能是正處于青春期的男生通過訓練找到一種情緒能量釋放的渠道,讓身心更好地維持在平衡的狀態,因此在各維度上的表現更明顯。
③參加“人龍舞·洪拳”訓練后的心理效益各因素上的年齡差異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不同年齡學生參與“人龍舞·洪拳”鍛煉后在心理效益的同伴關系維度上p<0.05,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在其他維度上未表現出明顯差異。其中原因可能是初一學生尚處于新環境的適應期,同伴關系尚處在發展中,通過參與“人龍舞·洪拳”訓練,增加了人際溝通相處的機會,對其人際關系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④參加“人龍舞·洪拳”訓練后的心理效益各因素上的年級差異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初一與初二學生參與“人龍舞·洪拳”鍛煉后的心理效益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年級因素對參與“人龍舞·洪拳”訓練后的心理效益有明顯的影響,主要原因是初一級學生尚未參與“人龍舞·洪拳”訓練或未接受完整的訓練,相對于初二級學生心理效益得分普遍較低。
⑤參與“人龍舞·洪拳”訓練時長在心理效益各因素上的差異
從訓練時長的獨立樣本T檢驗表可以看出,學生參與“人龍舞·洪拳”鍛煉不同時長在心理效益得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訓練時長三個月至一年組的平均得分高于三個月以下組,三個月以下組平均得分高于從沒有參與組,說明訓練時長對參與“人龍舞·洪拳”訓練后的心理效益有明顯的影響。
(3)結論
本研究通過前測與后測數據結果對比分析發現,參與“人龍舞·洪拳”訓練對于潘祥初級中學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同伴關系、身體主觀感知、合理歸因、自我調整、活動積極性、社會支持六個維度。其中,男生參與“人龍舞·洪拳”訓練的心理效益顯著高于女生,參與訓練的時長與心理效益之間存在正相關。
二、“人龍舞·洪拳”訓練促進了潘祥初級中學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也是學校得以發展的精神核心,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潘祥初級中學在開展人龍舞和洪拳訓練之初,就非常重視挖掘其豐富的內涵,將其與學校“德智雙馨,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相結合,打造有品牌特色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格養成、教育教學管理起到積極的作用。
1.傳承優秀文化,培養學生良好品格。
光華人龍舞是國務院正式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人龍舞傳承打基礎的是洪拳,我校多年來采取精英先行到逐級推開再到全面鋪開的方式,在全校學生中普及洪拳特色訓練,既培養學生不屈不撓的武術精神和堅毅仁愛的良好品格,又為人龍舞這項國家級“非遺”的傳承培養大批人才。我校獨生子女較多,家庭教育水平層次不高,一些學生從小嬌生慣養、沉迷網絡、缺乏鍛煉,怕苦怕累,自從開展洪拳訓練后,學生的組織紀律、文明習慣、抗挫力等不斷提高。如初二的小黃同學是獨生子女,母親對他寵愛有加,給他手機讓他上網,他多次逃課,與同學關系緊張,但在練習洪拳一年后,他逐漸改變以往的壞習慣,與同學的關系變得融洽,學習動力比以前更高,在期末統測中評為級組的進步之星。
2.促進文化學科的學習。
光華人龍舞是為迎接清朝同治十年狀元梁耀樞榮歸故里而發起的表演,一個狀元就是一個方向,可以凝聚一個群體。為此,學校在大力推廣“人龍舞·洪拳”訓練的同時,積極弘揚“勇于拼搏,敢于爭先”的狀元精神,引導全體師生在狀元成長、成才、成功的歷程中尋找學習的動力,提升文化科目的學習成績。學生通過訓練洪拳、人龍舞,了解了中華武術的知識,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另外,在洪拳訓練過程中,也蘊含著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問題思考發掘能力的培養。發現部分一開始不怎么喜歡學習的學生在練習洪拳后慢慢喜歡上學習,喜歡上研討,成績提升了,這令學生、家長、老師都感到比較滿意。
3.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武術屬于體育的范疇,體育鍛煉能夠促進人身體素質的提高,練習武術,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具有積極作用。學校以一套工字伏虎拳為練習內容,每一個動作需要精、氣、神、力配合到位,在練習的過程中需要掌握扎實的四平馬、吊腳馬和弓字馬等動作要領,這些都能增強學生的身體平衡力,改善四肢的柔韌性和關節的靈活性,發展肌肉力量,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武術本身是一種內外兼修的運動,在練習過程中需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磨礪學生堅強的意志,武德中的“仁、義、禮、信”等優良品質對學生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外練身體、內修品行的目的。學生在練武過程中深切感受到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文化自信。學校組織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人龍舞·洪拳”訓練對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正面作用“很大”和“一般”的學生比例分別是56.69%和39.9%,表示沒正面作用的只有3.41%。在具體指標方面,通過“人龍舞·洪拳”訓練,72.97%的受訪者表示學會了堅持,不半途而廢;67.45%的受訪者表示學會了樂觀、積極地面對挫折;51.97%的受訪者表示學會了敢于在集體中表現自己;49.34%的學生表示對自己更有信心了。
4.增強班級管理活力。
學校開展洪拳訓練已有多年,學生在共同的訓練中互幫互助、團結協作,自信心得到提高,師生間的信任和尊重得到強化。學校組織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5.54%的學生認為人龍舞·洪拳訓練對其人際交往有正面作用,其中49.08%的學生表示作用很大。在具體的正面影響中,排在前面指標分別是:參加集體活動時,積極性更高了;認為在集體中很快樂;樂于接受同伴的鼓勵和幫助;喜歡鼓勵和幫助他人。我們還把訓練過程中吃苦耐勞的精神及習武之人的陽剛之氣和班級管理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面對各種學習困難都能勇于克服,同時對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有幫助。
5.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學校在推廣人龍舞和洪拳的訓練過程中,得到政府部門及熱心鄉親的支持,增加投入,完善相關硬件設施,建成“人龍舞·洪拳”活動室,作為活動及展覽宣傳的主場地。另外,通過論文公開發表、專題網站、學校微信公眾號、校園大型宣傳噴畫、學校文學社特刊、外出表演和比賽等多種形式的宣傳,讓每一位師生都熟悉、認同“人龍舞·洪拳”,讓家長和社會各界都了解和支持洪拳、人龍舞,讓“龍的精神,拳的剛毅”融入校園的每一角落,融入師生血液當中,成為引領師生品格養成、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發展的內在力量,為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注入持久新活力。
三、“人龍舞·洪拳”在潘祥初級中學傳承遇到的問題及對策
1.“人龍舞·洪拳”在學校傳承中遇到的問題。
“人龍舞·洪拳”自2012年成為潘祥初級中學“一校一品”特色以來,在各級部門舉辦的表演和比賽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但從學校整體學生的訓練水平看,動作規范和力度不夠,整體協調性和觀賞性有待提高,各年級、班級之間水平差距較大,這些都不利于“人龍舞·洪拳”在我校的可持續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師資力量薄弱。光華人龍武館有師傅4人,其中人龍舞非遺傳承人有2名,而且平時要參與其他工作,他們到學校指導師生多是出于義務。雖然經過刻苦訓練,學校部分師生熟練掌握了“人龍舞·洪拳”的動作要領,但在學校里沒有專職洪拳教練,老師們要兼顧繁重的教學任務,因此要指導全校學生掌握一套完整的動作實屬不易。
二是缺乏資金支持。“人龍舞·洪拳”成為我校“一校一品”特色建設項目,學校幾年來節衣縮食,在有限的經費里抽出部分用來聘請洪寶興師傅、購買表演服裝、校園文化宣傳及“人龍舞·洪拳”活動室的建設,教師帶領學生訓練和表演都是無私奉獻,對訓練的積極性不高,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部分班主任把每次的洪拳比賽當作任務式應付,造成各班的洪拳水平參差不齊。
三是訓練時間有限,學生怕苦怕累。每學年初一級新生一開學,每個星期就利用大課間和兩節活動課進行洪拳學習,回到家后極少有反復訓練,這對于無任何武術功底的學生來說,要掌握整套工字伏虎拳動作并整齊表演是非常困難的。另外,洪拳講究精、氣、神高度統一,同時兼顧踢腿、彈跳、走位等,難度較大。整套拳術最關鍵的是馬步,學生從一開始訓練扎馬就覺得太苦、太累,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得過且過,馬虎對待,部分學生的身體協調性較差,加上洪拳小教練指導不到位,造成學習進度緩慢。
四是個別教師對“人龍舞·洪拳”的認識不足。他們認為每周的大課間或活動課的訓練是額外的負擔,沒有認識到在訓練過程中蘊含的育人意義和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影響,造成心理上的排斥,行動上的懈怠,不利于“人龍舞·洪拳”的傳承和發展。
2.“人龍舞·洪拳”在學校傳承的建議。
首先,構建以學校傳承為中心,以政府支持和光華人龍武館指導的文化傳承體系。學校要積極與各級政府文化部門加強溝通與合作,利用重大節假日,不僅組織人龍舞表演活動,還可兼顧洪拳精英隊到場展演,特別是利用“逢簡水鄉”這一順德名片,融合水鄉文化與人龍舞,拓寬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使“人龍舞·洪拳”成為順德旅游文化的新名片。另外,政府還要加大對人龍舞傳承人的培養力度,學校要重視“人龍舞·洪拳”校本課程開發,每周開設固定課程,特聘傳承人及其他師傅到校指導與訓練,讓師生共同參與,既可強身健體,又可融洽師生關系。
其次,加大宣傳力度,爭取社會支持。由于對“人龍舞·洪拳”的宣傳力度不夠,人們只知人龍舞,不知其武術基礎——洪拳,在社會上沒有形成輿論導向。因此,在學校傳承上,可以開展“走出去”戰略,積極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各類表演或比賽,提高“人龍舞·洪拳”的知名度。另外,學校還要堅持“立足本土”的原則,與周邊社區加強交流溝通,每逢廟誕、敬老節活動等,組織學校的洪拳精英隊到場表演,大力推廣洪拳文化。同時,在學校網站上增設“人龍舞·洪拳”專欄,展示包括訓練情況、比賽或展演的相關視頻、照片等內容,增加社會對“人龍舞·洪拳”的認同和支持。
再次,要制定完善激勵機制,增強全校師生對“人龍舞·洪拳”的重視。學校可利用每學期舉行洪拳比賽契機,除評出一、二、三等獎外,還可采取適當的獎勵措施,如可與當月的班級量化評比掛鉤,對獲得等級有相應的加分。同時,可以結合學校“小組合作”課改模式,每班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周一次向全年級展示,并現場打分,把所得分值算班級平均分納入期末班主任績效獎勵,提高師生訓練的積極性。
最后,要豐富文化內涵,在學科融合中結合時代精神加以創新。學校在編寫“人龍舞·洪拳”校本教材時,不僅對動作要領作解釋,還要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深挖其育人功能,進一步提升“人龍舞·洪拳”在學校的價值與地位。此外,還要與學科教學相結合,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創新中得以發揚光大。如2017年9月,潘祥初級中學以“人龍舞·洪拳”為題材,編成大氣磅礴的文藝創作節目《龍舞》,把人龍舞和洪拳的剛毅和舞蹈的柔美相結合,在佛山市順德區中小學生文藝會演中展演,得到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這是對光華人龍舞這項國家“非遺”傳承與創新的一大嘗試。
參考文獻:
[1]陳婧.青少年體育鍛煉的心理效益問卷的編制[C].天津體育學院,2013(5).
[2]安劍群,樊花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人龍舞”的文化傳承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