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妍
【摘要】???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占國家財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而且存在著很多類似于效益不高、浪費以及支出結構不合理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不合理才造成的。所以,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不僅能夠提高相關工作的工作效率,還能夠更好的為社會進行服務。本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措施。
【關鍵詞】??? 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對策
引言:
對于內部控制來說,指的就是企業或者單位為了實現生產經營目標,促進企業或者單位穩定的發展,采用一套有效的管理體系從而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內部控制體系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控制體系是否完善直接關系到內部控制的管理水平。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不僅有助于推動社會的發展,對于降低國家財政支出也起到重要的作用[1]。
一、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內部控制的意識。對于很多事業單位來說,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且對內部控制缺少足夠的認識,通常情況下都會將內部控制工作認為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而財務工作就是制定好收支預算、經費支出等工作,并沒有對內部控制在事業單位中的作用進行深入的挖掘。不僅如此,還有很多事業單位并沒有建立完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及時存在一些制度也是從其他的事業單位中生搬硬套出來的,沒有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到了事業單位人員的工作效率[2]。
(二)內部控制缺少執行力。對于一些事業單位來說,盡管已經建立起來了較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這些制度的制定也僅僅是流于形式,為了應付檢查的結果,而并沒有將其應用到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使得制定的制度缺少了執行力,沒有發揮出相應的作用。有些單位領導的權利過大,并沒有將內部控制制度放在眼里,帶頭違反,使得內部控制制度的威懾力逐漸降低,也使得其他的工作人員出現不遵守制度的情況。除此之外,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人員缺少執行能力的話,也是降低內部控制制度的效果。
(三)內部控制的監督力不強。 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對事業單位監督內部控制制度實行的部門都是形同虛設,不能夠發揮出相應的作用,并且很多企業的監督部門都是由領導直接管理的,缺少獨立性,能夠對事業單位內部活動進行控制的范圍很小,因此,在開展一些活動的過程中,由于監督執法力度不夠,導致出現很多不追究違法者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無疑會對事業單位在公眾心中的形象抹了黑,從而造成工作效率低,社會信譽度差的情況。
二、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措施
2.1提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意識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對本單位所開展的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是本單位所有人員共同參與的過程。想要提高工作人員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全面提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意識,因此需要對事業單位的主要領導加強內部控制的學習和培訓,從而幫助領導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對各方面的權利進行合理的配置,逐步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只有當事業單位全體員工都意識到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夠促使職工自覺遵守內部控制制度,這樣才能夠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行,有助于實現事業單位的整體發展目標。
2.2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
想要發揮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作用,就需要與周圍的環境相結合,環境的變化會影響到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也會對事業單位發展的目標造成很大的影響。事業單位的領導者要轉變管理觀念,積極樹立現代的管理觀念,要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將所有人員進行明確的職務劃分,從而提高對本單位的控制意識,這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只有真正建立有序的內部控制環境,才能夠保障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這樣才能夠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和效果。
2.3積極建立內部控制的監管體制
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監管體制,加強內部控制體制的實施力度,建立責任到人的監督體制。要建立風險評估體制,強化信息的有效流通,規避損失情況的發生,能夠大大縮減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有助于促進事業單位更好的發展。除此之外,要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進行定期的檢查,便于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得到及時的改正,從而保障內部控制管理實現透明化和規范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來說,直接關系到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和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和威信。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政治制度的不斷變革,事業單位要抓住這次機會,要將內部控制工作做好,要積極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在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中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這需要全體人員的共同監督和付出,有助于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張大寶.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 時代金融旬刊, 2015(12).
[2]任順菊.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財經界(學術版), 2015(17):1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