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娟,張李漫,任亞平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風濕骨病科(鄭州 450000)
膝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種基于退行性變化的疾病,好發人群為中老年人[1]。其癥狀多表現為膝關節紅腫疼痛,上下樓梯疼痛,坐下及行走時膝蓋疼痛,也會有患者表現出關節腫脹,積液,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關節畸形[2]。治療包括手術和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和中藥注射等,手術治療因其具有創傷較大的缺陷,較為少用[3]。關節腔積液、滑膜厚度及血流信號可通過超聲檢測進行判斷,在KOA的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4]。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治療方法,首先通過毫針刺入穴位后,并不立即拔出,在留針過程中,將純艾絨的艾團置于針柄上或者裹在針柄上,其作用時間較長,適用于偏寒性的一類疾病,如骨關節病[5]。為探討溫針灸在膝關節炎治療中的作用效果,研究選用溫針灸治療和普通藥物治療聯合手法治療進行對比,并通過超聲監測溫針灸對關節腔積液、滑膜厚度、血液循環和關節功能的影響,判斷其在膝關節炎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KOA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研究對象80例,對照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28~65歲,平均(35.19±4.67)歲;觀察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25~64歲,平均(35.21±5.02)歲。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兩組具有可比性。本項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評審通過,且患者均知情同意。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服用硫酸氨基葡萄糖片( 國藥準字H20041317),3次/d,一次0.25~0.5 g,連續服用4~12周,同時由醫生每天對患者行專業的手法按摩治療。
觀察組:以對照組的治療為基礎,加以溫針灸治療,針灸每穴2柱,1次/d,5 d為1個療程,用毫針刺血海、內膝眼、犢鼻、足三里、三陰交、腎俞、大腸俞、脾俞等穴位,將長艾灸套于針柄,然后點燃艾灸,每穴每次針灸2柱,5 d為1個療程,中間隔斷2 d再進行下一療程,最短為12個療程。
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腔積液、滑膜厚度、血液循環、膝關節功能和癥狀改善的差異。其中膝關節功能采用Lequesne評估法進行評價,總分23分,得分越低表明關節功能越好。膝關節各項體征積分評定:分值高低與膝關節功能呈負相關。通過SF-36調查問卷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量表共包括軀體功能、軀體角色、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等8個維度,其各項維度相加得分越高,其生活質量越好[6]。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統計學軟件分析。關節腔積液、滑膜厚度、膝關節功能和癥狀評分、生活質量的比較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血液循環情況的比較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檢驗進行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腔積液、滑膜厚度、血液循環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關節腔積液、滑膜厚度、血液循環情況無差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關節腔積液、滑膜厚度分別為(6.13±1.02)mm、(2.46±0.67)mm,低于對照組,血流信號情況優于對照組。見表1。
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癥狀比較無差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膝周壓痛、關節活動度、關節腫脹和總分低于對照組。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腔積液、滑膜厚度、血液循環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的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改善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膝關節功能無差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Lequesne評分低于對照組,關節活動度高于對照組。見表3。
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生活質量無差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軀體疼痛和總體健康等生活質量得分均優于對照組。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改善的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KOA的發生一般由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外傷、過度勞累等因素引起,多發于中老年人,是引起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7]。另外,體重過重、不正確的走路姿勢、長時間下蹲、膝關節的受涼受寒也是導致KOA的原因[8]。KOA患者初期癥狀較輕,一般不影響正常生活,若未經治療,病情會逐漸惡化,主要癥狀包括膝關節疼痛,膝關節腫脹和膝關節彈響等癥狀,嚴重者會發生活動受限[9]。
溫針灸是通過艾灸給人帶來溫熱性刺激,可以起到活血通絡、除濕消腫等作用,可對膝關節的血液循環狀況起到改善效果,減少滑膜充血水腫的程度,進而減少滑膜厚度,有助于關節腔積液的吸收[10]。因此,兩組患者治療前的關節腔積液、滑膜厚度、血液循環情況無差別,治療后發現,觀察組患者的關節腔積液、滑膜厚度低于對照組,血流信號情況優于對照組,即溫針灸治療有助于患者膝關節功能的恢復。
對患側各穴位進行針灸可產生不同的效果,針灸血海可起到滋補血液、筋脈通暢的功能,針灸足三里可起到補氣益血氣、解處痙攣、去痛的效果,對內膝眼、犢鼻、三陰交針灸,可以除卻風寒、活絡通經、去除寒氣、消除腫痛的效果,對腎俞、大腸俞、脾俞針灸則具有健脾、強筋骨的功效[11]。由本實驗結果得出,兩組患者治療前膝關節功能無差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Lequesne評分低于對照組,關節活動度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溫針灸有助于恢復KOA患者關節功能,同時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癥狀無差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膝周壓痛、關節活動度、關節腫脹和總分低于對照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滑膜積液量及其厚度降低,對緩解膝關節的疼痛程度及關節運動功能的恢復的促進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同時因針灸刺激穴位的效果,對膝關節起到了通經活絡、袪濕逐寒、消腫散結的效果[12]。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差距較小,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溫針灸在該病的治療中效果明顯,在緩解癥狀、延緩病情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