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雪利
鄭州人民醫院康復科(鄭州 450000)
腦卒中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的疾病,患者多為中老年,治療過程中有較多的后遺癥,其中偏癱是最常見的并發癥,患者的肢體功能受損,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1]。偏癱腦卒中的常見癥狀,又稱“半身不遂”,患者表現為同一側上下肢、面部和舌肌下部功能障礙。目前腦卒中的診斷和治療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研究治療表明,許多患者在治療后沒有很好的預后處理,導致后遺癥的發生概率增高,根據近年來的統計,由腦卒中導致的致殘率達到85%,其中18%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對社會和家庭帶來負擔[2-3]。基于這種情況,此次我院旨在患者的疼痛改善及減少預后的影響,利用針灸治療腦卒中后偏癱,并與常規的康復治療作比較。現將研究結果做如下報道。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診療的腦卒中后偏癱頸肩痛的128例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為[4]:選取的都是符合腦卒中后偏癱頸肩痛標準的患者;都是首次發病,2周內沒有進行其他有關此病的治療;沒有精神障礙和認知障礙,依從性好,患者同意參與本次臨床研究。排除標準:排除不符合腦卒中后偏癱頸肩痛的患者;自身擁有另外嚴重病癥的;擁有認知障礙和精神障礙,長期使用安眠藥、鎮定劑等藥物的;不按照要求治療的,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根據入院就診編號,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研究組患者64例,年齡在40~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12±2.15)歲,男女比例為5∶3;對照組100例患者,年齡為40~65歲,平均年齡為(56.21±3.15)歲,男女比例為1∶1。兩組各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康復治療,常規康復措施包括:坐立訓練、床上訓練、步行訓練等,每個訓練都有具體的方法,我們向患者發放康復訓練手冊,并對手冊內容進行講解,提醒患者每個康復訓練的步驟都要按照正確的方法來進行,循序漸進,每次訓練的時間也要控制好,訓練時間為0.5~1 h。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針灸治療,針灸治療主要參考《中國針穴標準化國際方案》來實施,同時對患者的頭面部、上下肢部、腰肩關節進行按摩推拿,輔助與針灸治療,讓針灸治療效果更好,針灸按照中國傳統的醫學理論對患者的上肢(曲池、外關、手三里、合谷),下肢(足三里、風市、昆侖、陽陵泉、解溪、環跳、懸鐘)等穴施針,針使用不銹鋼毫針,對穴位進行消毒,使用快速刺入后捻轉,補虛瀉實的行針方法,持續60 s,留針30 min,每10 min行針一次。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肩痛恢復的狀況,參考中醫藥管理局對中風治療的評定標準[5],分為顯著恢復、基本恢復、有進步、無效等4種,顯著恢復:療效在90%以上,基本恢復:療效在75%~89%之間,有進步:療效在55%~74%,無效:療效在55%以下。總恢復率=(顯著恢復+基本恢復+有進步)/總例數×100%。
比較兩組患者神經功能(NFDS)、綜合功能恢復(FCA)、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NFDS評分主要包含面癱、下肢肌力、言語、步行能力、凝視等表現的評分,滿分100分,分數越高NFDS受損就越嚴重;FCA評分包括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其中包含18項,每項設置為1~6分,共108分,分數越高,綜合功能恢復的就越好;ADL評分主要體現在生活質量,主要包括吃飯、睡覺、洗澡、穿衣、行走、大小便等,設分數為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就越高。
比較兩組患者對生活質量評分,通過評分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評估一共分為5個維度,包括36個小項目,通過每個維度的評分,可以看到患者在維度上生活質量的高低。

1 兩組康復效果分析 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90.62%與62.50%,P<0.05),見表1。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肌功能評分以及性功能主觀指標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NFDS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NFDS評分比較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FCA和ADL與對照組評分比較明顯升高(P<0.05)。見表2。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恢復情況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兩組神經功能、綜合功能恢復、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對生活質量滿意的比率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腦卒中又叫“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發病原因是腦部血管破裂或者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順利的對大腦提供血液而引起大腦組織損傷,從而導致多種并發癥,偏癱就是腦卒中導致的并發癥之一。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康復訓練可以增強患者的運動能力,在運動過程中不斷刺激神經,利用運動功能調節認知功能,促使大腦功能的改善,從而促進神經系統的恢復;腦卒中后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受損,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可以促使其他沒有受損功能加強并優化,同時沒有受損的功能區域在運動功能恢復中有很大的作用[6-7]。康復訓練促進肢體血液循環,提高身體各個環節的調節能力,避免肌肉萎縮,關節強直等,進而避免并發癥的出現,促進各個功能的恢復[8]。
針灸治療在中國醫學上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針灸具有舒筋活血、通脈化瘀的功能,主要通過針刺入穴位,通過不同的行針手法刺激穴位,來達到抑制或者興奮的狀態[9]。中醫學通常將腦卒中列為“中風”,根據中醫理論來說腦卒中后偏癱表現主要為陰急陽緩的癥狀,需要調和陰陽,促使陰陽相濟,因此我們采用泄實補虛的原則治療腦卒中[10]。針灸治療能實現陰陽調和與補實泄虛,讓人體達到陰陽平衡,促進人的肢體運動能力的恢復,加強患者康復訓練的效果,生活質量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11]。
本次研究表明,利用針灸治療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偏癱頸肩疼痛的總有效率(90.62%)高于僅僅使用常規康復訓練治療的總有效率(62.5%)。針灸治療促可以使患者血液流通,在康復訓練的運動過程中起到更好的效果,所以針灸治療腦卒中后偏癱有很好的療效,有效率較常規治療有很大的提升[12-13]。
本次我院研究結果顯示,針灸治療腦卒中后偏癱可以有效的改善疼痛,增加患者的恢復效果,與常規的康復訓練治療比較,可以看到患者神經功能(NFDS)、綜合功能恢復(FCA)、日常生活能力(ADL)等都有很大的改善;且用針灸治療過后的患者對生活滿意的比率(93.75%)高于常規康復訓練治療的比率(68.75%),從患者治療過后對生活滿意度的比率我們可以看到,針灸治療腦卒中后偏癱頸肩疼痛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且治療期間沒有任何不良反應,讓腦卒中患者消除心理壓力,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心態,對整個治療康復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對患者治療過程中可以做一些心理方面的輔導,讓患者了解整個治療的原理和進程,促進患者恢復的進程。
綜上所述,針灸可以有效的治療腦卒中后偏癱頸肩痛,可以提高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