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書輝 王娜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補充維生素D的效果及對妊娠結局影響。 方法 選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建立健康檔案且定期產檢的孕婦118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進行規范且常規科學的產檢,對患者的運動情況及飲食情況進行了解,并提出相應建議,合理控制患者的體重;研究組患者定期進行血清維生素D的檢查,若血清維生素D3水平正常每日補充400 U,若缺乏可以加大劑量最高至1200 U,具體劑量遵從醫囑。對比兩組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25(OH)D3、血磷(P)、血鈣(Ca)、甲狀旁腺激素(PTH)以及BMI 等臨床相關指標;另比較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情況、妊娠結局以及兩組患者維生素D缺乏的改善情況。 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的血清Ca及25(OH)D3明顯升高,且PTH的含量明顯下降(P<0.05),對照組各項指標在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維生素D的缺乏及不足的例數明顯減少(P<0.05);對照組患者發生糖尿病的平均孕周明顯早于研究組(P<0.05),研究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新生兒窒息、早產兒、新生兒死胎以及巨大兒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的順產率明顯低于研究組(P<0.05),兩組的高膽紅血癥及產鉗助產率沒有明顯差異(P>0.05)。 結論 對妊娠期患者補充維生素D,能夠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提高順產率,降低不良妊娠的風險。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維生素D;妊娠結局;胰島素
[中圖分類號] R714.256?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02-0054-04
近年來,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肥胖及糖尿病的患者數量也在逐年遞增,導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呈現上升趨勢[1]。妊娠期糖尿病嚴重威脅著患者及新生兒的健康,嚴重者甚至危及圍產兒的生命。在臨床上對妊娠期糖尿病的預防和監測已經成為醫者們密切關注的方面[2]。胰島素的抵抗及代謝失衡是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維生素D能夠保護胰腺中的胰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胰島素的敏感程度,改良胰島素的抵抗[3]。本研究中選取患有肥胖癥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檢查其各個時期的維生素D含量,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補充維生素D的效果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建立健康檔案且定期產檢的孕婦118例,隨機分為兩組,入組孕周為妊娠期12周。入選標準:(1)年齡18~35歲,初產且單胎孕婦;(2)血清25(OH)D3<30 ng/mL者;(3)入組前檢查,空腹血糖<5.1 mmol/L,服糖2 h血糖<8.5 mmol/L[4]。排除標準:(1)具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者糖尿病史者;(2)妊娠8~12周進行50 g葡萄糖耐量篩查結果異常者;(3)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4)患有嚴重高血壓、肝腎功能不全以及心腦血管疾病者;(5)患有內分泌疾病者;(6)6個月內服用過維生素D及鈣劑或者影響胰島素分泌的藥物者[5]。對照組59例,年齡18~32歲,平均(25.86±4.34)歲,孕周16~20周,平均(16.7±4.3)周,體重指數(BMI)28~34 kg/m2,平均(32.4±4.1)kg/m2;研究組59例,年齡20~35歲,平均(26.36±3.34)歲,孕周16~20周,平均(16.5±4.5)周,體重指數(BMI)28~34 kg/m2,平均(33.4±3.1)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規范且常規科學的產檢,每次產檢時均對其稱量體重,并對孕婦說明其體重增長情況是否負荷正常孕期水平,對患者的運動情況及飲食情況進行了解,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合理控制患者的體重[6]。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對研究組患者定期進行血清維生素D的檢查,若血清維生素D3水平正常每日補充400 U維生素D3(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829),若缺乏可以加大劑量最高至1200 U,具體劑量遵從醫囑。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進行比較,在治療前后對所有患者進行空腹靜脈抽血4 mL。檢測血磷(P)、BMI、甲狀旁腺激素(PTH)、25(OH)D3、血鈣(Ca)以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兩組患者體內維生素D的缺乏程度,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查患者在治療前后血清25(OH)D3水平,當25(OH)D3水平<12 ng/mL時,視為嚴重缺乏;當25(OH)D3水平在12~20 ng/mL時,視為缺乏;當25(OH)D3水平在21~30 ng/mL時,視為不足;當25(OH)D3水平在31~50 ng/mL時,視為正常[7]。
比較兩組患者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兒的情況,分娩方式分為順產、產鉗助產以及剖宮產,新生兒情況分為巨大兒(新生兒體重>4000 g)、足月低體質量(孕周>37周且新生兒體質量<2500 g)、新生兒死胎、高膽紅素癥、早產(孕周<37周)以及新生兒窒息[8]。比較兩組患者在妊娠期發生糖尿病的情況,記錄發生妊娠期糖尿?。℅DM)平均周數和發病率。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及方法具體如下:妊娠時間為24~28周,FPG≥5.1 mmol/L,可以直接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對FPG<5.1 mmol/L的患者進行75 g葡萄糖負荷(OGTT)試驗,檢測患者在空腹及服糖1 h和2 h時體內的血糖值,如果血糖值均>5.1 mmol/L、10.0 mmol/L 和 8.5 mmol/L,則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9]。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n(%)]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指標的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HbAlc、P、Ca、PTH、25(OH)D3以及BMI等臨床指標比較,治療后研究組的血清Ca及25(OH)D3明顯升高,且PTH的含量明顯下降(P<0.05);對照組各項指標在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維生素D缺乏的改善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例數略有所減少,但是并不明顯(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維生素D的缺乏及不足的例數明顯減少(P<0.0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較大(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發生糖尿病的平均孕周明顯早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妊娠結局比較
研究組的新生兒窒息、早產兒、新生兒死胎以及巨大兒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的順產率明顯低于研究組(P<0.05),兩組的高膽紅血癥及產鉗助產率沒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4。
3討論
據統計,在采取ADA(美國糖尿病學會)的診斷標準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一步增加,亞洲女性的發病率高達10%,我國女性患有GDM的發病率為6.8%,且呈現上升趨勢[10]。目前,在臨床上對OGTT的檢查是在妊娠24~28周進行,因此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現一般是在妊娠中晚期,此時進行治療難度加大,且極有可能已經對母嬰產生危害。如果能夠及早預防并進行一定的干預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避免發生不良反應。據相關資料表明,孕前肥胖或者超重的人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性加大,其發生率在40%~50%[11-12]。
維生素D在生理條件下能夠刺激體內分泌胰島素,是維持體內正常糖耐量的必須物質,能夠調節體內的鈣離子含量,刺激胰島素受體,在一定程度上有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13-14]。本研究中對比兩組患者的干預前后的HbAlc、P、Ca、PTH、25(OH)D3以及BMI等臨床指標,治療后,研究組的血清Ca及25(OH)D3明顯升高,且PTH的含量明顯下降(P<0.05);對照組各項指標在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在胰島素的分泌、合成、活性、存儲以及代謝過程中,維生素D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維生素D主要是通過調節患者的自身免疫以及抵制炎癥的發生,達到促進胰島素分泌和提高其敏感程度,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調節體內血糖水平。
維生素D是一種由促進激素合成的類激素物質,在近年來已經成為醫者們研究影響糖尿病的因素的熱點及新領域[15]。有醫者指出,維生素D的缺少與妊娠期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及I型糖尿病有著密切關系。檢測兩組患者體內維生素D的缺乏程度,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查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清25(OH)D3水平,當25(OH)D3水平<12 ng/mL時,視為嚴重缺乏[16];當25(OH)D3水平在12~20 ng/mL時,視為缺乏;當25(OH)D3水平在21~30 ng/mL時,視為不足;當25(OH)D3水平在31~50 ng/mL時,視為正常[17]。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后維生素D缺乏及不足的例數略有所減少,但是并不明顯(P>0.05);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后維生素D的缺乏及不足的例數明顯減少(P<0.0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較大(P<0.05)。對妊娠期孕婦進行維生素D的補充,對妊娠期糖尿病進行預防和干預,降低其發生率。兩組患者糖尿病的發生情況及發生時間比較,對照組患者發生糖尿病的平均孕周明顯早于研究組(P<0.05),研究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對妊娠期患者進行維生素D水平的檢測,根據其缺乏情況及時補充維生素D,能夠有效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對體內的胰島素水平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控[18]。
孕前超重和肥胖者已經成為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在妊娠期應盡可能的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孕婦體重[19]。如果孕婦出現超重,容易導致妊娠期糖尿病、分娩時難產助產、巨大兒、早產兒、新生兒死亡、新生兒窒息以及胎兒畸形等不良后果[20]。在本研究中,研究組的新生兒窒息、早產兒、新生兒死胎以及巨大兒的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對照組的順產率明顯低于研究組(P<0.05),兩組的高膽紅血癥及產鉗助產率沒有明顯差異(P>0.05)。由此可見,對妊娠期患者合理補充維生素D能夠有效減少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提高順產率,避免新生兒出現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患者補充維生素D,能夠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提高順產率,降低不良妊娠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謝玲,趙得雄,李宋英. 二甲雙胍聯合黃芪四君子湯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研究[J]. 遼寧中醫雜志,2016,(8):1678-1680.
[2] 王麗萍,黃金,楊卉.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不同時間點血糖水平對妊娠期糖尿病診斷結果的差異及妊娠結局的影響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6,19(32):3918-3922.
[3] Damm P,Houshmand-Oeregaard A,Kelstrup L,et al.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long-term consequences for mother and offspring:A view from Denmark[J].Diabetologia,2016,59(7):1396-1399.
[4] 朱慶霞. 血清C反應蛋白、25-羥基維生素D3在妊娠期糖尿病發病中的意義[J]. 山東醫藥,2016,56(14):55-56.
[5] 張澤琛,滕越,王杰,等. 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體重與妊娠結局的影響[J]. 衛生研究,2016,45(2):337-340.
[6] 丁瑯娟,程芙蓉. 中西醫結合對先兆流產早期患者的療效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 中華中醫藥學刊,2017,(5):1342-1344.
[7] Stamatina I,Jennifer S,Kelsey TW, et al. Accuracy of circulating adiponectin for predicting gestational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Diabetologia,2016,59(4):692-699.
[8] Rayanagoudar G,Hashi AA,Zamora J,et al. Quantification of the type 2 diabetes risk in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95, 750 women[J]. Diabetologia,2016,59(7):1403-1411.
[9] 張曉,周劍利,邢軍,等. 妊娠期糖尿病75gOGTT不同時點血糖異常孕婦的臨床特點與妊娠結局分析[J]. 現代婦產科進展,2016,25(4):265-268.
[10] 張智慧,楊倩,石亮,等. 循證護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 山東醫藥,2016,56(38):85-87.
[11] 趙葉芳,王炳杰,焦亞樓,等. 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 現代預防醫學,2016,43(3):443-445.
[12] E. P. OSullivan,Avalos G,OReilly M,et al. Atlantic diabetes in pregnancy(DIP):The 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using new diagnostic criteria[J]. Diabetologia,2016,54(7):1670-1675.
[13] Fu S,Li F,Zhou J,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iron status,iron intake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Medicine,2016,95(2):e2383.
[14] 謝俊豪,劉玉環,黃勤. 妊娠期低甲狀腺素血癥對妊娠結局影響的回顧性分析[J]. 解放軍醫學雜志,2017,42(3):211-216.
[15] 徐先明,李菲菲. 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對母胎的影響及診治[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6,32(10):959-963.
[16] 王巧敏,劉懷昌,李蕊,等. 甲狀腺功能減退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糖代謝及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J]. 廣東醫學,2016,37(2):245-246.
[17] 田艾軍,龍璨,唐琴,等. 妊娠期糖尿病對胎兒體質量、皮下組織厚度及肝臟長度的影響[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6,32(1):57-60.
[18] 吳躍躍,陳琳,黃新梅,等. 妊娠期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臨床分析及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的效果觀察[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7,33(3):198-202.
[19] 張曉,白潔,趙楠楠,等. 診斷GDM血糖異常點的數量與孕婦臨床表現及妊娠結局關系的分析[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6,12(3):207-209.
[20] 王秋菊,張麗紅,齊峰,等. 降低孕前空腹血糖受損診斷下限對妊娠期糖尿病風險評估的影響[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6,32(6):475-479.
(收稿日期:201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