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摘? 要?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宣傳工作也迎來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新媒體為高校宣傳通過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途徑,也提高了宣傳工作的實效和質量,但與此同時,也對高校宣傳通過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結合新媒體基本內涵,對現階段高校宣傳工作的相關進行幾點探討。
關鍵詞? 新媒體;高校宣傳工作;創新;改革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3-0116-02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途徑,也豐富了高校宣傳手段。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宣傳工作也需要進一步創新,通過強化宣傳力度,規范宣傳管理,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優勢,進一步優化和提升高校宣傳工作實效,為高校文化建設、學校教育教學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 新媒體的基本內涵及其背景
新媒體概念最早提出于19世紀70年代,這種概念一經提出,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逐漸走入了人們的生活,其內涵與概念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我國新傳媒秘書長王斌認為:新媒體是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方式,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方便了信息的表達與傳送,是信息技術的革新產物。新媒體是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信息的共享、交流與傳播的媒介形式。我國北京大學教授熊澄宇認為:新媒體的概念并不統一,其模式也比較多樣,并具有時效性、多樣性等特點。新媒體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技術革新與升級,是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其利用計算機等通訊方式進行信息傳播,因此被稱為新媒體。
2? 新媒體視域下優化高校宣傳工作對策
1)增強陣地意識,創建特色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號作為微信的輔助功能,能夠實現文字、圖片等多種方式的信息傳播,所以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維護和宣傳的過程中,要盡量保證平臺上文字的整體性與特色性。微信平臺的設計風格應多元化,信息內容要簡單、準確、及時,欄目所發布的各類信息要有明顯的區域劃分,才能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高校的微信公眾平臺需要以吸引學生的眼球為目的,打造獨具一格的宣傳形式。平臺內要盡量添加與高校有關的新聞資訊,同時對高校發生的熱點新聞和教育信息進行頒布,還可以設置考試、假日安排等信息模塊,方便學生進行查詢,對于就業招聘等板塊應該加大重視。信息內容要具備以下幾點。第一,需要搜集準確的數據材料,切合實際的進行內容報道。所報道的內容需要與學生的生活相關,描述學生生活中的日常瑣事,才能快速引起學生共鳴。第二,信息內容精簡,并保證信息通俗易懂,方便學生利用零散時間進行閱讀。信息內容平鋪直敘、有趣生動,更能使效果明顯。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文章要注重詞語的概念,利用活潑生動的網絡流行語,或學生喜聞樂見的特色性語言進行表達,促使豐富、幽默的文章素材成為學生關注的焦點。
以哈工大威海校區微信公眾號為例:進入該公眾號可以看到三方面內容,分別是學校介紹、精品欄目、直播間。點擊學校介紹按鈕彈出子菜單,包括學校概況;學校標志;歷史沿革、光影工大、聯系我們五部分。可以看到該公眾號在宣傳形式上還是有所突破的,除了文字之外,還包括視頻、圖片、直播等,這能夠更好的滿足現代讀者閱覽需求,增強了公眾號的吸引力與特色。
2)加強組織建設,組建優秀宣傳團隊。微信作為新媒體的一種交流方式,宣傳者需要保證獲取一定量的“粉絲”或者“圈內好友”,并第一時間了解師生的思想動態,同時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報道和關注,利用能夠產生共鳴的網絡流行語進行造勢,提高宣傳力度,增加宣傳效率。具體的方法是:組建一個對網絡技術熟練的宣傳團隊,并培養兼職、專職的宣傳人員,利用微信技術以及多元化宣傳手法進行宣傳,同時注重宣傳思想教育工作內容,建立高品質宣傳思想。
宣傳人員的選擇,需要以統一的評判標準作為依據。為了盡快培養具有號召力的學生,也為了吸納專業宣傳能力較強的骨干,在組建宣傳團隊時,組織人員要充分發揮領頭羊作用,盡量選擇創造力和想象力較強的成員,認真聽取每位學生的意見,并為學生傳播正能量,讓組建的團隊成員都能夠以積極的心態為微信公眾號服務。
3)重視內容建設,強化價值信息引導。微信公眾平臺是一種新型的媒介傳播方式,既能夠保證對校園內部信息進行快速傳播,又彰顯了高校的發展目標和定位準則,是師生思想輿論的重要導向。此外,微信公眾平臺能夠起到良好的信息宣傳效果,還可對高校的宣傳工作提供幫助。建設微信公眾平臺是現代主流社會獲取有價值信息的方式之一。作為價值觀念的重要導向方式,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做到信息指引、心理疏導、服務咨詢等多項功能,還能營造良好的微文明環境,提供健康的微文明力量。微信公眾平臺能夠更真實的反映學生的日常生活,鮮明的主題符合學生的閱讀習慣,正能量的文章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同時,本校的微信公眾平臺也能夠提升師生的“榮譽感”,增加了微信平臺的社會價值,為宣傳工作的和諧、穩定提供環境。
4)借助技術優勢,構建宣傳思想信息系統。新媒體可幫助師生快速完成信息交流與互換,而作為比較常用的自媒體工具,微信與QQ群事實上是主要的師生社交軟件。這兩種自媒體工具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網絡系統,在校園內部構建了“樹狀”結構,恰當地體現了信息的傳播方式。“樹干”好比于高校黨委宣傳部門,而“樹根”則是信息的來源,比如:系、班級、寢室等多個基礎信息渠道。“樹干”將這些信息資源進行收集和分析處理,然后由專業的團隊進行內容的宣傳和發布,利用微信平臺等新媒體進行信息傳達,快速、準確的找尋傳播目標,簡單、直接的進行信息灌輸,提高了信息價值,加快了信息傳播速率。在“樹葉”——師生眼中,這種結構形成了一種特殊的信息傳播系統,高校的宣傳部門功不可沒。但是,這種方式同樣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比如:高校需要及時掌控各種輿論信息,并以官方手段進行監控和內容糾正,避免事態嚴重。對于比較敏感的信息內容,“樹干”也需要整合后在微信公眾平臺發布,降低事件的負面影響。
5)完善宣傳工作管理機制。新媒體是一種特殊的宣傳系統,方便了信息的傳播,也方便了領導對各組織進行加強管理。領導需要建立完整的監控和評價機制,確保對各區域進行監控和評估。新媒體的進步,讓高校新聞宣傳部有了多樣化的宣傳方式,此時應加大在網絡上的審查和管理,對所宣傳的內容進行審核,避免出現信息污染。高校新聞宣傳部門需制定規范化管理章程,由專業領導進行監控,校園宣傳部在對數據進行整合和分析時,要經領導同意后,才能發布宣傳信息。對于眾多不良信息及負面影響新聞,需要進一步核準,同時對新聞內容進行質量審核,達標后才能宣傳。采取嚴格的獎罰制度,并嚴格保障高校新媒體的有效宣傳工作,讓有價值的信息在高校新媒體上得到宣傳。
6)突出高校文化特色。高校所采取的新媒體傳播方式,要盡可能的表現高校的鮮明特點,建立具有特色化文明的宣傳方式,讓微信公眾平臺成為校園特殊渠道的風景線。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所宣傳的信息內容要保證真實、準確,并且確保所宣傳的內容具有形式多樣化原則。根據微信平臺的宣傳內容,創建特色化宣傳風格,而不是生搬套用,缺乏宣傳特點。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應注重發布信息的內容,展現高校獨特的人化內涵和辦學特色,盡可能的提升高校的品牌形象,同時有針對地根據用戶閱讀需求進行準確的方向定位,提升高校在外界及校園內部人員心目中的優秀形象。宣傳內容和形式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切換,提高微信新媒體平臺的運營效率,凸顯高校的風采和文化魅力。
3? 結束語
高校應積極促進新舊媒體的有機融合和校內各級媒體的聯動,高校宣傳工作者要用戰略的眼光加強謀劃、積極引導,讓新媒體“新”起來、“動”起來,傳播好聲音、匯聚正能量,在“互聯網+”背景下建立高校宣傳工作新常態,為高校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做出積極貢獻。本文結合相關案例對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宣傳工作進行了分析,旨在助力于當代高校宣傳工作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波,白鶴龍.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招生宣傳工作探究[J].科技資訊,2017,15(36):242,244.
[2]畢玥.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淺探[J].傳播與版權,2017(11):137-139.
[3]常東亮.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宣傳工作的困境與出路[J].新聞傳播,2017(5):35-36,38.
[4]覃事太,賈國利,苗譯文.簡論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6):81-82,92.
[5]朱靜,張勇.“自媒體”視域下高校宣傳工作創新發展研究[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0(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