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利
(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長治 046011)
運行機制,是指影響活動的各個因素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是決定行為的內外因素及相互關系的總稱。各種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要保證高職院校校園學生活動有成效,必須建立一套協調、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
高職院校組織的校園學生活動,必須建立宏觀和微觀相協調的機制,既從全局考慮,又不能忽視細節,這樣才能既把準方向,又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如果只強調宏觀,可能會使活動流于形式,顯得空泛,而沒有走進學生心田;如果只強調微觀,可能會使活動隨意性增強、娛樂化傾向嚴重,致使主題模糊,活動的方向會出現一定的偏差。
校園學生活動的組織和發起部門很多,不僅有宣傳部、團委、學生處、思政部等學院職能部門,還會有各系、各協會等直管部門,如果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設置主題、策劃活動、分散實施,必會出現:主題沖突,形式撞車,時間重疊,財物浪費,人力浪費,活動的主角兒學生疲于奔命,難以分身,根本達不到理想的活動效果,進而導致全校的活動陷于混亂狀態,難以組織,難以管理。
要想校園學生活動有序、高效地進行,必須確立全校一盤棋的大文化思路,統籌考慮,統籌規劃,相互配合,共同實施,這樣才能協調一致,優勢互補,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高職校園學生活動有著其顯著的特點,設計的活動符合學生的需求和實際,則主動參與活動的學生會很多,否則參與的人數就會很少,若設計的活動不能契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盡管在老師及校方的管理下,會有很多的學生參與,但實際上這些學生多為被動參與,這樣活動的主體學生,并沒有全身心的投入,自然也難以達到活動的預期效果。所以,必須考慮主動與被動相連動,相輔相成,才能提升活動效果。
確立全校一盤棋的大文化思路是校園學生活動規范化,高效化的保證,但是如何確立,誰來牽頭呢?現在這個難題已經不算難題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改革和完善高校體制機制;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2018年紀念“五四”運動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國勢之強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學’。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
可見,學校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育人是核心,是重中之重,而校園學生活動又是學校諸多育人方式中最基本的手段,是實現學生完美人格、良好素養和行為養成的不可或缺的環節,因此,校園學生活動已經上升到比知識學習更為重要的層面,自然必須由校方的黨政一把手負責,并建立黨政一把手負責的機制。只有在黨政一把手的帶領下,才能夠準確地從民族復興和國家命運的角度,確立校園學生活動的主題,才能夠從學校發展的現況和職業教育的規律,確定校園學生活動的思路,才能夠從學校整體工作的實際和學生的基本情況,確定符合實際的方案,才能夠動員學校各個方面的人力、財力、物力,協調推進,多方配合,保證校園學生活動的高質量實現。
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和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活動高效運行的基礎,加強監督管理是保證活動執行力有效推行的重要手段。確立精干、高效的組織管理監管機制,能夠保證高職校園學生活動有規律、有成效,不斷發展和完善。
學校校園一般性學生活動,由團委、各系分團委、學生會負責,較重大的學生活動則由黨委統一考慮,往往由宣傳部門牽頭,由職能處室全參加的專門活動領導組負責。長期下去,這樣的機制有些隨意,有些分散,不如成立專門的校園活動或校園文化建設領導機構,全面監管校園學生活動,發揮層次高,部門全,精干高效的特長,真正使高職校園學生活動形成有娘家有依靠,能協調能指導,敢承擔敢監管,會策劃會實施,有效果有收獲的良性機制和規律。
高職院校致力于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校園學生活動服務于人才培養目標,所以必須體現高職院校的特點,按照技能化原則設計和實施,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技能,在技能訓練中感受活動的樂趣[1-2]。
高職院校科技文化體育藝術節期間,會組織專業類作品匯展,各專業技能大賽,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充分發揮專業技能特長,展示其風采,增加其自信。
校園學生活動的設計要遵循高雅化原則,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崇尚高雅文化,參與高雅活動,提升自我素養,充分體現文化引領作用,真正起到育人目的。
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排演話劇《白毛女》,參演的學生在角色中體驗藝術,觀看的學生從生動的畫面中品讀名著,所有學生將在排練展演話劇的過程中提升文化素養和審美品位,這就是高雅藝術的魅力。
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自發舉辦校園模特大賽,參賽的學生通過修正自己的形體、走姿、笑靨,提升了氣質和自信,為所有學生樹立好的榜樣,引領了校園正能量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高職院校校園學生活動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包含了各級子系統,各大小系統之間密切配合,相互依存,成為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系統化是學生活動的基本特征之一[3]。
設計活動時采用系統化原則,能充分體現活動的整體性,發揮整體的優勢,調動全局力量,呈現出良好的活動效果。圖1所示為某高職院校校園學生活動系統。

圖1 某高職院校校園學生活動系統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是新時代的建設者,在策劃學生活動時,必須提高政治站位,體現國家層面的要求,按照思想化原則設計活動,讓青年學生了解國家現狀,理解黨的方針政策,認同社會的發展方向,從而培養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4]。
例如“五四”青年節系列活動,通過“五四”表彰、新團員入團儀式、團支部唱團歌等活動,傳承“五四”精神,共膺時代擔當。
例如“我愛我的祖國”大合唱活動,以大規模、震撼式的唱紅歌形式,使學生熱血沸騰,激情高揚,讓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深切感受那個年代的愛國情懷,更激發起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例如創新創業系列活動,就選聘創業成功的老校友回校現身說教,用真切的事例和活生生的人物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意識,用現實的成功種下一粒粒創業創新的種子。
教育性就是既教書,同時又育人。我們可以把教育性理解為不僅使學生科學獲知,還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品德的形成以及人格的完善,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審美、學會健體等,從而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5]。
校園學生活動的設計必須體現學生成長的需求,也就是體現教育性原則,這樣才能很好地服務人才培養,實現育人目標。
高職院校學生一般在校時間為2年或2年半時間,按2年來考慮,從教育性原則出發,每學年的活動安排就各有側重,目的不同。二年級重視就業活動,側重技能就業項目,活動重在引導學生逐步明確自身擅長什么,為就業做準備;一年級重視養成活動,側重基本的文化藝術項目,活動重在培養學生興趣,尋找興趣點,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大學環境,并積極健康地學習生活。
娛樂是活動最基本,最原始的特征,是吸引學生的源動力,可以放松學生緊張的學習神經,使其在活動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會成長。所以,設計學生活動時,如果沒有娛樂性,很難推進,如果只有娛樂性,又失去了育人的意義,只要很好地把握娛樂化的度,才能使活動達到最佳效果。
高職院校舉辦漢字聽寫大賽與中央電視臺的國賽同步進行。該比賽設置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比賽引導學生重視漢字,重視我們的傳統文化,隨著一屆一屆地發展,比賽形式和內容在不斷更新,娛樂性日益突出,使學生們更愿意參與其中,更樂在其中。
與過去朗誦比賽形式相比,如今朗誦比賽的發展更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最開始的朗誦比賽,大家規規矩矩地站到臺上朗誦,只用聲音、表情和簡單的肢體語言表達著詩文內容。如今朗誦比賽的舞臺上,添加了服裝、道具和表演的成分,學生們穿著漢服,化妝成古人的模樣,再配以簡單的歷史情節,的確創造和營造了經典詩文朗誦更佳效果。
一些高職院校為了給大家樹立榜樣,每年會推選文明禮儀之星,從最開始的班級推薦到系里,系里推薦到院里的形式,慢慢升級為網絡投票評選,發展至今,文明之星的甄選演變為“彩妝秀”,增強了觀賞性和娛樂性,愈來愈受到學生的歡迎。
研究高職院校校園學生活動的運行機制和基本原則,其目的是希望今后校園學生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有所依憑,能夠不斷提升學生活動的層次,增加高職院校校園學生活動的特色,促進高職校園文化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