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琦
【摘要】互聯網金融是一種新的金融模式。它具有效率高、實時性強、通用性強等特點。互聯網金融雖然在起步較晚,但規模和速度都很快。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技術,存在法律風險、操作風險、企業管理風險和技術風險。完善網絡金融法律法規,引入網絡金融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加強行業自律是降低網絡金融風險的關鍵。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流行;風險;防范
一、前言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依靠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應用等互聯網工具來實現金融、支付和信息服務的新興產業。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已成為現有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金融的發展導致了傳統金融市場運行壓力越來越大,甚至隨著這種趨勢的發展,最終可能導致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的出現。傳統金融市場的格局,影響著傳統金融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這種新的便利服務對傳統資本市場的資本化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二、相關參考文獻回顧與研究
隨著網絡金融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網絡金融風險進行分析,并積極尋找對策。何文虎(2014)認為網絡風險主要包括法律風險、技術安全風險、操作風險、跨境風險、操作風險等。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體系的類型及成因。熊環巖(2014)認為網絡金融風險包括技術風險和業務風險,加強網絡金融風險防范需要構建網絡金融安全體系。嚴振宇(2013)認為,網絡金融風險包括法律和政策風險、操作風險管理、網絡技術風險、貨幣政策風險和洗錢風險等當前網絡金融風險,雖然總體控制,但其發展趨勢需要密切關注,謹慎應對。李仁森(2015)認為網絡金融主要面臨法律風險、技術風險、業務風險,明確網絡金融風險監管責任是重中之重。
文獻綜述和研究發現,網絡金融正式進入政策制定者的視野,為經濟金融發展增添了先后順序,為經濟金融創新潛力的巨大金融發展力量,同時,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再次存在網絡金融風險,重新審視學者們的研究發現,尤其是常見的法律風險、技術風險,鑒于網絡金融的現狀,風險也日益上升的現狀,筆者從網絡金融風險及風險應對措施人手,對網絡金融風險進行了探討。
三、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風險
(一)法律風險
當前網絡金融的立法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在當前的立法約束下,立法如何尚未形成統一的意見。現有的與網絡財務相關的法律規范大致分為三類,旨在鼓勵和支持網絡財務規范的發展,這些規則偶爾參照國務院和各部頒布的行政規章。國務院規定,地方政府在規范性文件中。如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業信息化第十二年五年發展規劃》。其次,涉及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零散規定,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人民銀行》、《商業銀行法》、《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保險法》等法律。第三,零星關聯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規范。如《電子簽名法》、《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等,雖然上述三種法律法規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有一定的規制作用,但目前互聯網金融最大的法律風險是仍然缺乏明確和具體的規定。
(二)操作風險
在互聯網金融安全系統、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系統、授權使用互聯網帳戶、在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與信息交換和互聯網安全操作客戶之間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如果互聯網交易主體出現在運營過程中,可能導致商業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業務是在虛擬環境中進行的,交易主體對于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操作要求、操作規范、操作程序等方面還不夠了解,交易主體的交易過程產生的交易行為。錯綜復雜的錯誤,大大降低了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給互聯網金融服務帶來風險。
(三)信用風險
由于當前網絡金融服務提供商大多是非傳統金融機構進入的,主觀上缺乏對金融風險的重視,忽視了企業管理,尤其是對源頭管理系統的理解。比如,網上金融產品預期回報率過高但其風險預警不夠,網上貸款公司沒有風險儲備,一些第三方付款機構在用戶注冊時核實客戶的身份手續相對簡單,P2P機構承擔融資、融資代理和保證功能,沒有資金約束,存在較大的風險,凈貸款公司出現逃逸事件。另一方面,當市場環境發生急劇變化時,由于流動性風險產生的預防性操作不足,導致金融安全風險,如第三方支付延誤結算凈額使用時間滯后,如有可能管理不善,進一步導致流動性下降風險。信用還款服務也先于第三方支付機構,這也面臨信用風險。
(四)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技術風險是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在實施金融業務技術應用的過程中至關重要。例如,開放式網絡通信系統,安全密鑰管理和加密技術不足,TCP/IP協議差,加上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專家,很容易造成交易主體的財務損失。此外,互聯網金融的軟硬件系統大多取材于國外,缺乏具有高科技知識產權的互聯網金融設施,對整體金融安全也具有一定的威脅。
四、降低互聯網金融發展風險的對策
(一)完善相關法律
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加大對網絡犯罪的處罰力度,明確造成網絡金融風險的民事責任。同時應制定網內公平交易規則,并對數字簽名的認定、電子交易憑證的保存、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交易主體一方的責任等作出具體規定,以便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確保互聯網金融業務有序開展。對于網內融資服務,需要制定網絡貸款的法律法規,需要盡快明確網絡貸款的種類,明確其法律地位、業務范圍和管理要求、監管責任等,并制定相關規定,盡快制定法律法規。
(二)促進網絡金融監管合作
促進網絡金融監管合作,進行全面的網絡金融風險監管,及時協調模式分化、混合兩種監管。建議由人民銀行牽頭,“三委”(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工商部門等依托現有信用體系共同組建。數據采集由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企業結構化、半結構化、非結構化的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互聯網金融公司使用公共互聯網支付信用體系。同時,加強互聯網之間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促進統一監管標準的發展,加強國家間的溝通與協調。
(三)提高網絡金融業在金融改革中的地位
網絡金融業在金融改革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盡快出臺一攬子產業發展政策,以規范和引導互聯網金融發展。在風險控制和包容性發展的前提下,針對互聯網金融及相關物流、大數據、移動通信等行業進行全面整合。在發展規劃、稅收優惠、設施準入、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管理等方面應盡快出臺具體而有力的政策性措施。
(四)完善互聯網信息技術
完善互聯網信息技術,建立網上銀行業務的技術標準,進一步完善金融業的統一技術標準,加強網絡金融體系的協調有利于風險的監測和防范,并與國際科技界接軌。安達斯對計算機網絡安全標準和規范盡可能早。交流集成各種資源,使用大型協作思想。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互聯網共享財務數據庫,并通過數據庫進行分析,對業務流程進行分類、組織和監控。在硬件和軟件方面,專有信息技術、防火墻、數據加密、智能卡等實用技術的研發工作在關鍵技術上有所改進,以減少對發達國家的依賴,建立網絡安全體系。
五、結論
隨著網絡金融一體化的深化,互聯網金融正在成為一種新的金融業態。網絡金融雖然可以擴大業務范圍,降低金融成本,提高金融業務的處理速度,但是其存在的技術風險、業務風險和法律風險給網絡金融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為此,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完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為促進網絡金融更好更快的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