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之
【摘要】近年來,會計專業資格證書發生量較大的改革調整,會計從業資格證被取消,初級管理會計師證書應運而生,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因為這樣的環境變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并因此要做出相應調整措施。本文首先闡述了會計專業近年來出現的資格認證對會計專業整體教學設計的影響,再從課程改革、教學方法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以期為“課證融合”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會計專業課證融合教學改革
一、引言
高職院校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專業崗位適應性。實行“課證融合”的宗旨就是通過職業資質的培訓使學生獲得資質認證,這種職業資質的培訓可以通過校外引進的,但最好是通過學校本身的課程改造設計達到培訓效果。這不僅使得學生有所收獲,對職業院校而言也通過課證結合的新課程體系完善了教學改革的模式。
二、會計專業“新證”對課程設計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取消,會計專業的門檻比以往略有提升,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想要在會計專業獲得一本資格認證變得不再那么容易。新的資質認證中適合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填報考試的主要有初級會計師考試以及初級管理會計師考試兩門,這種變化極大的影響著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
(1)課程內容設計難度不夠。由于以前的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難度低,考核范圍窄,因此針對該資格證所設置的課程也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一般包括有會計基礎、經濟法以及會計電算化三門。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比如會計基礎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初步了解會計專業的基礎知識以及簡單的賬務處理。但這樣的課程設置放在現階段就是行不通的,無法滿足學生的考試需求。
(2)課時量設置無法滿足課程需求。由于之前考試內容相對簡單,課程的實踐安排也相對來說比較充分,就會計基礎這門課程而言,基本可以安排一個學期64個課時來做講解,實踐上比較充裕。但是現階段的初級會計師考試中于原本會計從業資格證中相對應的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就多了很多。可以說原本的會計基礎課程內容只是財務會計內容的四分之一不到。這就需要增加課時,但又必須趕在初級會計師考試之前完成課程。
(3)缺乏符合“新證”的課程。新的資格認證,比如初級管理會計師,就是迎合當代的會計發展主流方向而應運而生的一門資格證書。它的考試內容設計到管理會計的諸多內容,比如管理會計概論、管理會計職業道德、預算實務以及成本會計等。在高職院校中,普遍沒有開設這樣的管理會計課程內容。沒有學校的基礎課程做后盾,需要額外加餐的學習模式,成為了學生考取初級管理會計師證書的一大弊端。
三、會計專業“課證融合”教學改革探索
(一)改革課程設置
為迎合“新證”,我院已經在本學期對課程做出了探索性的調整。
對初級會計師證課程的調整是,第一,將會計基礎課程調整成為財務會計課程,增加了初級會計師考試內容,將初級會計師考試教材作為基礎課教材,擴展了教學內容;第二,加大課程課時量,調整學時安排,預計采用兩個學期,每學期96課時的完成課程的授課計劃。原則上要保證在第一個學期完成會計概述以及資產部分的講解,剩余部分在第二學期完成;第三,對電算化課程做出調整,適當刪減供應鏈部分內容,僅以了解和學會會計軟件的基礎操作為目的,主要講解內容以總賬、薪資和固定資產系統為主。
對初級管理會計師證的調整是,由于考試費用相對較高,因此學院無法開設其考試的全部課程。在原來的教學設計基礎上,我院開設了管理會計基礎課程,首先幫助學生了解管理會計,培養興趣。
(二)改革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線上資源
教師要不斷采取新的教學手段來提升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高職院校一直鼓勵使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多種新穎的線上模式,比如直播課堂,微課等在線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可與時間完成功課學習就是一種集合實踐教學的新思路。另外一些線上平臺的練習考試功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節約時間,還可以通過日常的電腦操作,減少實際機考時的生疏感。
這樣的學習新模式對于學生而言是新穎的也是樂于接受的,關鍵在于教育部門以及學校應該切實提供有利支持,積極為此提供條件。
(三)擴充師資隊伍
會計教學要始終秉承“走出去,引進來”的做法,在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上,高職院校老師也需要多向職業培訓學校的老師學習,要經可能的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不僅要有校內的專任教師,更要有校外的行業精英。因此,可以聘請客座教授或是專家以及考證輔導機構,對老師的授課方法進行培訓和指導,以大家的分工合作來共同建設一支符合新時代潮流的教學團隊,為會計專業的新教學改革之路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課證融合”順應了時代的變化,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但要切實提高學生的考證通過率,提升學生的考試信心,就必須為他們打好基礎提供良好的環境,保證課程、課時、配套設施、師資團隊的優良配置,更需要學院、社會、老師、學生等各方面的緊密配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