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蘆潞
摘要:松北新區是一個典型的地表與地下地質雙復雜地區,地震資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該區的斷陷層油氣勘探潛力巨大,本文將針對表層和斷陷層成像開展表層建模技術研究,形成一套表層建模方法,最終達到提高單炮品質和改善斷陷層成像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松北新區斷陷層表層結構調查;建模技術相似系數
1 引言
松遼盆地是中國東部大型中、新生代沉積盆地,是具有斷坳雙重結構的復合型盆地。松北新區位于松遼盆地的東北部邊緣,表層和深層地震地質條件都非常復雜,主要表現在:一是表層沉積類型復雜,沖洪積、沖湖積及沖積等多種類型,激發條件多變,單炮信噪比低;二是深層沉積地層可分為上部坳陷層和下部斷陷層,但斷陷層本區油氣勘探的主要層系,信噪比低、成像差。因此本文將針對表層結構建模技術展開研究,來提高單炮品質和改善斷陷層成像效果。
2 表層結構調查及建模技術
2.1 以微測井為主的綜合表層調查技術
由于起伏地表、表層凍土的影響限制了小折射等方法的應用,形成了以微測井為主,雙井微測井為輔,結合巖性錄井和靜水面調查的一種綜合性方法。
2.2 基于波、動特征的建模參數評價
2.2.1確定四種不同建模參數之間的關系
對四種界面(速度界面、巖性界面、潛水面和虛反射界面)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確定四種界面間的對應關系。從近地表巖性錄井資料調查結果中發現,在沖洪積區的高崗區,巖性以膠泥為主;在沖湖積的山前高平原區,上覆為膠泥層,下部為風化的侏羅系泥頁巖。
對于多種巖性交互沉積的表層結構,速度界面和巖性界面沒有必然的對應關系,速度界面和潛水面具有良好的對應關系,這說明含水性控制了速度的變化。從分析中看到,河床區以砂、礫為主,滲透率高,因此低速層與高速層含水差異明顯;高平原近地表以膠泥為主,滲透率低,因此呈現含水漸變的過程——速度漸變的過程。
2.2.2 四種建模參數的對比評價
首先要基于有效的微測井資料進行評價,從多層界面的巖性影響分析中看到(圖1),同在降速層內激發,膠泥中激發比粗砂中激發初至能量強,子波尖銳;同在高速層中激發,粗砂中激發能量比細流砂中更強。因此,在巖性影響選取上膠泥中激發效果最好,粗砂次之,細流砂最差。而從巖性與速度影響大小的對比分析來看,應首先保證在高速層激發,再保證有利巖性。
虛反射影響分析顯示(圖2),在虛反射界面以下8m,會對小于100Hz的頻率成分產生壓制,從子波分析中看到,界面以下8m子波的旁瓣更嚴重。因此,虛反射界面以下激發深度越大,效果越差。從巖性與虛反射影響的對比分析來看,同在高速層中,深度更大的膠泥中激發效果明顯好于深度較淺的粗砂中,因此,巖性的影響大于虛反射界面以下激發深度的影響。
綜上所述,建模參數選取時首先以速度為主,然后考慮有利巖性,最后在虛反射界面下一定深度激發。
2.3基于高密控制點的相似系數計算
2.3.1 相似系數的概念與求取
相似系數是衡量表層不同界面與地形的相似程度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1)
其中:E表i為地面高程,E1是地面平均高程,E界i為表層界面高程,Ei為差值中最大的值,E2為表層界面平均高程。
按照公式(1)計算出相似系數,將相似系數帶入以下公式(2),建立內插數據、地形與控制點成果之間的關系,最終求得內插值hG。
(2)
基于以上研究,形成了以速度和巖性為建模關鍵參數,基于合理相似系數控制,以表層沉積規律為總體指導的表層建模技術,為最終建立的不同地形條件下的不同區段的表層模型。
3應用效果
從新老資料的對比中看到,通過建立精確的表層模型關鍵技術,新資料比老資料在反射能量、頻率、信噪比方面有了一個整體的提升,反射信息清晰,尤其是斷陷層資料品質得到很大改善。
4結論
通過表層結構的研究,形成了有效的調查和分析技術,創新了表層相似系數的計算方法,對該區域表層結構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有效指導了激發因素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趙福岳.松遼平原第四紀地質歷史演化規律研究[J].國土資源遙感,2010
[2] 王彥倉.一種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表層建模方法探討[J].中國石油勘探,2013
(作者單位: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勝利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