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儉
摘要:數學家華羅庚曾提出:“數學是問題的心臟”,真正困難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證明公式。由此我們不難發現,解決問題實際上要遠比提出問題要簡單。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也發生了轉變,教師應該致力于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與技巧,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從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與終身學習意識。鑒于此,本文對培養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并結合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特點,對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的路徑進行探討與研究,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提供一點理論支持。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問題意識;培養
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態勢十分迅猛,整個社會迎來了知識經濟與信息化時代。在新的環境下,社會各領域對人才素質提出的要求不斷提高,其中問題解決能力成為了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基于此,我國針對基礎教育課程做出了調整與改革,在小學教育中融入了更多具有生活應用價值的知識內容,旨在實現學生問題意識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而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小學高年級數學是培養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重要內容,針對此,我們有必要圍繞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進行探討與研究。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人具有與生俱來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他們對世界與問題的探索源自于自身原始的沖動。再加上社會環境與教育的影響,這種沖動也升華成了人的自覺主動性[1]。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如果能夠自主的參與到數學問題的探究中并得到解決方法,那么他們的信心就可以得以建立,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潛在的智慧與能力,這對于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與影響。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在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權利依然屬于教師,他們在整個教學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而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與回答教師的問題,數學課堂亦是如此。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在問題背景下學習數學知識,但是教師的問題框架依然限制了他們思維的發散,學生的學習目的也成為了回答教師的問題,這與新課程標準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已經相違背。在課堂環節,人們并不會過多關注學生的提問,因此在教學設計中也沒有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但根據現代教學理論可知,教學過程具有交互性,教師與學生之間應該保持交流與互動,雙方應具有平等的主體地位。鑒于此,在教學中學生也應該擁有與教師相同的權利[2]。只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參與問題的探索當中,他們的思維才不至于被限制在教師的框架之中,從而憑借自身的經驗與興趣,找到探究的思路與方法,從多個角度解決問題,最終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路徑分析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與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情境是問題的起源,數學情境則是包含了數學思想與數學知識的情境,數學知識正是在此情境中產生的。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致力于問題情境的創設,憑藉此將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出,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問題意識的激發。根據現代信息加工理論可知,學習始于注意,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首先就應該保證創設的問題情境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夠對學生產生吸引力。眾所周知,處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復雜、繁瑣的數學知識時可能難以長時間保持專注,因此為了改善教學效果,首先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找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法。具體而言,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采取豐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保持專注。例如教師可以講故事引入到教學當中,或者展示實物模型,再比如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數學知識直觀、形象的呈現到課堂上,這些都是創設教學情境的有效途徑。
2 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講,他們對數學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與了解,這一階段他們學習的重點在于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因此,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的學習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3]。而為了實現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就必須對學生的問題分析、問題理解能力培養予以高度重視,引導學生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發展。具體而言,數學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具有密切的聯系,二者之間相互關聯,因此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教師應該基于已經解決的問題,提出新的問題,基于此創設教學情境,如此才能夠促使學生對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與研究。其次,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也要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能夠獨立的思考問題,并將自身的想法與意見分享給他人,通過交流與合作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促使他們對數學知識保持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
3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對于一個班級而言,如果班級的氛圍趨于民主、和諧,那么學生就有勇氣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問題,并與他人展開交流與合作,這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無疑有著重大的影響。陶行知也認為,為了將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解放出來,就必須建立在一個民主的環境。這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也同樣適用。站在教師的角度,他們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如此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創造力。具體來講,通過改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的內隱性數學問題意識得到有效培養。而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改善師生關系,首先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在教學中對自身與學生進行重新定位,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轉移到學生身上,以平等、民主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并對學生質疑、提問的態度予以保護與支持,憑藉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例如在學習教材內容時,如果學生對書本知識存在疑問,那么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他們圍繞自己的問題進行探索與研究,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其次,在班級建設中,教師也要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風,讓學生對提問保持積極的態度,帶著問題進入到課堂當中,同時也帶著問題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才能夠得到長期、培養,進而為后續的學習與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而言,教師應該對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予以高度重視。為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問題的提出與解決當中,只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幫助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杭莉.論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利用預習單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0):71-71.
[2] 鄭林彥.論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4,(2):56-57.
[3] 林曉婷.小學生高年級培養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策略[J].數碼設計(上),2018,(4):233.
[4] 張錦顏.讓問題意識成為中高年級數學課堂的"主角"[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1):143.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GS[2018]GHB0489)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水泉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