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淮水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建筑逐漸呈現出高層化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商業綜合體性質的高層建筑大量涌現,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人口聚集造成的城市用地緊張問題。然而高層建筑龐大的建筑體積和復雜的內部環境,大大提高了消防工作的難度;人員疏散、火災撲救等問題在高層建筑中都表現出特殊化的要求。因此,為了有效解決高層建筑消防問題,必須充分認識高層建筑的火災特點,并對火災撲救和逃生裝備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
關鍵詞:高層建筑;消防;人員疏散;火災撲救;逃生裝備
近年來隨著高層建筑的增加,高層建筑火災也隨之增加,尤其是2·9中央電視臺火災,11·15上海靜安區高層住宅火災等人們熟知的高層建筑消防事件更是直接推動了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技術標準的調整進程,這些火災事故雖然屬于責任性事故,且都與建筑外保溫材料有關,但這兩起火災這場火災在警醒人們注意消防問題的同時,也暴露出我國在應對高層建筑消防事故時經驗不足、裝備不全的現實狀況。基于強化高層建筑消防自救能力的現實需要,本文將對高層建筑火災特點及撲救難點進行具體論述,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裝備、技術的使用和應急工作方面提出建議。
1、高層建筑火災的特點
高層建筑消防火災撲救實施難度遠遠高于多層建筑,這種狀況產生的原因一方面與我國高層消防建筑管理起步較晚,工作經驗不足有關,另一方面則于高層建筑火災特點有關。以下將對分析高層建筑火災事故產生的特點,以便為火災撲救和逃生裝備的使用提供現實依據。
1.1、煙囪效應更加顯著。
煙囪效應是垂直建筑中比較常見的消防問題,出于功能設計方面的考慮,高層建筑中常見電梯井、樓梯井等垂直通道,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加劇煙囪效應。研究表明,豎直通道普遍存在的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火災煙氣在數分鐘內就可以蔓延到頂層,這對于建筑內人員安全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威脅。因此,在考慮高層建筑消防火災撲救與逃生裝置應用時,應當適當考慮該項特點。
1.2、導致起火的因素多。
高層建筑多樣的功能需要龐大的電氣系統作為支撐,類型各異的電氣設備在使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漏電、線路故障都是比較常見的設備故障,雖然這些故障不至于導致建筑整體功能喪失,但由此產生的消防問題卻不容忽視,并且當前高層建筑內部裝飾采用可燃材料的情況還是很普遍,尤其是居住建筑、辦公建筑仍然存在監管盲區,此外一些老建筑外墻采用可燃裝修材料的情況依然很突出,這些可燃裝修材料多為高分子聚合物,一但燃燒將會產生大量有毒煙氣,給人員逃生和火災撲救帶來更多困難。
1.3、人員過于集中,疏散困難。
高層建筑具有層數多,垂直距離長,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場所的時間長的特點,加之人員集中,使得疏散難度加大。即使配備有登高消防車,其高度也無法滿足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的撲火和疏散的要求。普通電梯在火災時無法使用,而樓梯間一旦竄入煙氣,將會嚴重影響疏散。建筑中人員存在差異性,年齡和認識水平不足的狀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疏散逃生;火場煙霧中能見度較低,建筑內人員面臨火場時又會受恐懼等情緒的影響,且大部分不熟悉建筑情況,在短時間內很難安全疏散。
1.4、撲救火災難度大。
高層建筑火災產生的惡劣影響不言而喻,可是當前的消防滅火裝備卻也顯得不盡如人意。目前大多數基層消防力量常規的舉高車和云梯消防車救援高度尚不能達到百米,甚至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登高裝備水平均在50米以下,但高層建筑的建筑高度卻遙遙領先于消防裝備水平,因此高層建筑物內部一旦發生火災,撲救難度極大,尤其是公共建筑,多數設有大面積的裙房,主體建筑連接的附屬建筑將其包裹在中央,消防車不易接近,消防隊員攀登困難,用水量大,受消防登高設備及玻璃幕墻限制和風向風力的影響,難以實施破拆玻璃窗進行自然排煙,容易降低撲救效率,貽誤滅火戰機。另外,消防救援隊伍還將面臨供水苦難、消防設施不完好有效用等問題的限制。因此切實提高消防管理水平,注重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火災撲救和逃生裝備的配備就顯得尤為重要。
2.火災撲救與逃生裝備
高層建筑的火災撲救應堅持“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應當遵循“預案支撐,分級響應;以固為主,固移結合;內攻為主,攻防并舉”的原則,加強登高和供水環節的保障工作。
2.1、火災撲救裝備
2.1.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嚴格來講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不算火災撲救裝備,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火災撲救中所起到的做用是毋庸置疑的,而這也恰恰是基層消防隊伍在火災撲救中欠缺的。火場偵察是火災撲救的第一動作,沒有充分的火場偵察救人滅火無從談起,甚至燃燒位置都無法確定,但目前的消防救援行動內部偵察讓然是消防隊員進入內部為主,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利用率極低,消防控制室是火災全程數據的記錄者,充分利用這一火場偵察設備能更快捷的了解起火位置和火災發展情況。
2.1.2、固定消防設施
就筆者掌握的情況來看,目前基層消防救援隊伍在高層火災撲救中依然存在移動消防設施為主的狀況,這固然與消防基礎設施薄弱的社會顯示有關,但也暴露出基層消防救援隊伍指導思想仍存在偏差,按照行業標準的要求利用水噴淋系統和室內消火栓系統滅火仍是火災撲救的第一選擇,固定消防設施無水時可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內消防管道供水,垂直鋪設水帶供水撲救乃不得已而為之。
2.1.3、移動消防設施
最常用的移動消防設施就是消防車了,為了適應高層建筑消防需要,當前消防車也在不斷更新換代中。壓縮空氣A類泡沫消防車供液高度已經能滿足多數高層建筑需要,但是在面對部分超高層建筑時,依然顯得力所不及。
2.2逃生裝備
2.2.1、防排煙設施
火災死亡者中,被煙霧熏死的人占多數。為了提高人員疏散效率,減少火災傷亡,必須對火災中產生的有毒煙霧做出應對;防排煙系統的設置是國內外防火規范中的標配,按照國標標準設置防排煙設施并保持好用,能夠減少煙霧對逃生人員的危害,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火災傷亡。
2.2.2、避難部位的設置
我國的國家標準要求建筑高度超過100米的高層公共建筑建筑設置避難層。建筑高度低于100米的高層建筑除了個別使用性質特殊的設置有避難間外,其余建筑均未設置,這是由我國消防裝備能力不足,普遍難以滿足百米高救援需要而要求的。筆者認為在目前消防裝備不足的情況下提升建筑設防標準,適當擴大避難間的設置范圍能更好的減少高層建筑火災亡人事故。
2.2.3、逃生避難設施
高層建筑人員疏散仍要立足自救這一前提,因此逃生避難設施對高層建筑人員疏散來說就更具有意義。目前輔助逃生設施雖有國家標準《建筑火災逃生避難器材》這一設施依據,但由于立法層面尚無配套法律條文,導致此項標準幾乎成了擺設,據了解,也就是個別地方的消防條例針對輔助逃生裝備有要求,建議應在法律層面明確設置標準和要求,加強消防管理,真正使高層建筑逃生避難設施發揮應有的作用。
結束語:
高層建筑在城市化進程中表現出強大的優越性,其必將成為未來城市建筑的主要方向。當前我國高層建筑尤其是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還有很多,應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強化建筑自救,提高消防救援隊伍裝備配備水平,不斷提高高層建筑火災風險防控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愛民,魯亞珠.現代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探討[J].武警學院學報,2007.
[2]何凱,李海,高層建筑火災情況下人員疏散途徑的解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9.
[3]李學美,任伯幟,劉新華.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
[4]張樹平.建筑火災中人的行為反應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
[5]祁才讓.超高層建筑的安全思考[J].安防科技,2003.
[6]王曉華.超高層建筑防火疏散設計的探討[D].長沙:湖南大學,2007.
(作者單位:河南省周口市消防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