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互聯網飛速發展,知識共享成為團隊協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只有有效的分析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因素,才能更好更有效率的進行團隊合作,本文就團隊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為團隊協作未來研究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學習團隊 知識共享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032-02
一、引言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社會開始慢慢強調個性發展,然而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學校研究開始強調團隊合作,知識共享已經成為學校學習團隊合作的重要部分。人們總是在不斷地研究和探索,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學者互相交流溝通,而不是閉門造車,可以說也是學習團隊的一種。而他們對于知識的分享對于團隊合作影響很大,所以對知識共享問題的研究逐漸成為社會熱點。
二、知識共享概念
知識共享是指組織的員工或內外部團隊在組織內部或跨組織之間, 彼此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知識交換和討論, 其目的在于通過知識的交流, 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并產生知識的效應。團隊成員可以通過知識共享的行為來增加自己的優勢,彌補對方的不足。有效的知識共享不僅既能夠使團隊成員互相學習到新的知識,而且能夠提高團隊合作的效率。在一個團隊中總有不同的人擅長不同的事情,這個時候知識共享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大家可以互相彌補不足,共同進步。但是在一些團隊中可能一些成員并不想把自己的拿手絕活分享給別人,害怕由于把技術交給別人而使自己失去了競爭優勢,團隊里面出現了這種不和諧的聲音,互相不信任團隊也會失去競爭力。因此在團隊中研究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三、知識共享影響因素
如上所說,知識共享行為對于團隊發展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每一個隊員都愿意主動進行共享行為。很多例如知識擁有者的意愿,共享知識這個行為的成本,還有知識接收者的接收意愿、接收動機、接收成本和接受能力;知識擁有者和知識接收者的共性因素包括隊員的性格特征、自我效能、公平偏好、選擇性感知;知識擁有者和知識接收者的關聯因素包括知識距離、信任度、關系質量和差異性這些都影響著知識共享行為。
1.個人因素
在中國的很多地方包括學校都存在著競爭,很多人都知道在學習當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能夠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所以大多數的人也因此更加的保守,他們認為把自己的知識共享給了別人很可能會讓自己喪失競爭優勢。還有他們對于知識接收者的想法也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有一些知識共享者不愿意把知識共享給不認真學習的接收者。當人們一旦做出了共享的行為,他們當然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得到別人的尊重。當然有一些知識共享者也會因為不自信,覺得自己的知識沒有那么厲害而不愿意去把知識共享給別人。
而且知識共享者與知識接收者之間互相信任的程度也影響著共享知識的行為。對于信任度高的同伴更容易對其做出知識共享的行為。
2.知識特點
知識分為顯性知識和隱形的知識,顯性的知識是以可以記錄的文獻形式表現出來的知識,隱性知識則是以非文獻的形式記錄下來的知識例如會議交談等等。二者相比較而言,顯性知識更容易進行互相學習和交流,由于隱性知識是以非文獻的形式記錄的,不是用文字來表達的,所以它較難進行互相學習和交流。不僅僅是知識的顯性和隱性,還有知識的流動性等各種知識的特點都影響著知識共享行為。
3.技術因素
隨著移動終端和互聯網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得到迅速發展,人們能隨時隨地獲取信息。人們可以在移動中通過手機、iPad進行互聯網的訪問,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但是對于知識共享卻缺少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團隊隊員進行共享行為。上面說了,知識尤其是涉及到技術方面的知識人們很難愿意把它共享出來,而且共享者更愿意把知識共享給更親密的團隊隊員,所以一個能對知識進行管理,能夠根據知識共享者和知識接收者的特點來設計的平臺很缺少。如果共享的時間長度長了接收者可能也不愿意主動去接收。
4.環境因素
對于學校的學習團隊來說,團隊所在環境影響者行為的發生。如果學校的氛圍都是和諧的并且人人都愿意去分享自己的知識,那么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做出共享行為的幾率會更大。對于一個剛剛組建的團隊來說,成員們都來自于不同的學科領域,互相不熟悉,他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磨合,如果團隊隊員之間拘謹氣氛不活躍,同樣會影響著隊員之間的行為,隊員們需要相互交流和溝通才能保證一個團隊的活躍性,才能使隊員感覺到自己在一個愉悅的環境中。隊員之間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大家都交流自己的想法接受別人的看法,這樣的環境下有助于團員做出共享行為。
四、總結
通過有效的知識共享能夠整合團隊的知識,彼此取長補短,更好地利用學習資源,使得學習團隊的競爭優勢增強,互相分享知識也可能會在學習領域有新的發現,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關于知識共享技術方面仍需大家去研究。
參考文獻:
[1]邱茜,張春悅,魏云剛.團隊知識共享研究綜述[J].綜述與述評.2010(3):120-124.
[2]嵇娟,翟丹妮.高校創新團隊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研究[J].市場周刊.2018(4):108-110.
[3]王紅梅.移動互聯網現狀與趨勢淺析[J].中國通信學會信息通信網絡技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集,2011.
作者簡介:
戴芬(1993-),女,漢族,河南信陽人,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