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化教育改革下,初中科學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其特殊性,要求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目的。而思維導圖作為可視化工具,它能利用其特殊的、連貫性的線條結構建立科學概念間的聯系。
【關鍵詞】科學課堂 思維導圖 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53-01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本文主要結合初中科學課堂教學實際,舉例說明思維導圖在實際中的應用。
一、優化板書形式,提升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學生的思路往往緊跟著教師的板書,而板書通常是提綱的形式,逐條逐句羅列,內容齊全,實則孤立的,如散亂的積木。大腦對于散亂的積木的記憶弱于按一定次序堆積成一定形狀的積木。初中學生剛跨入青少年期,是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開始,但還是形象思維占絕大部分,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借助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思維不斷提高。而思維導圖,結合大腦記憶方式以及初中學生的心理思維特點,使得學生對這些知識機械記憶轉化為有意識的識記和理解識記。
初中科學,知識容量大,包含物化生地,知識與知識聯系復雜。散亂的知識對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必定造成困擾。因此,建議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事先給出框架,在授課中逐一填滿,由此整理出較為完整的思維導圖呈現給學生達成教學目標。此外,在復習課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個人或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畫出思維導圖,達到知識復習鞏固的目的。
二、明確重要科學概念及其聯系,突破重難點
初中科學課程中,學生需要掌握較多概念,但經常存在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是片面的,缺乏聯系,如此,課堂重難點的突破就存在一些困難。
如,在植物的主要類群里,學生對于不同類群的植物有深刻的理解,例如裸子植物種子裸露,單子葉植物子葉數目為一枚,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然而在相關題目的解答過程中,學生的正確率卻不高,如圖A,必須加強學生對分類方法及從屬關系的理解,如,在植物分類中,分類依據是重難點,學生必須明確每個階段的分類依據,進行詳細的整理、歸納和總結。此時,思維導圖不失為好方法,利用思維導圖分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比較概念,此方法也為同類問題提供幫助,如酸堿鹽的性質學習。
三、提升思維能力,促進科學素養的培養
科學以實驗為基礎。因此,對學生實驗分析和應用能力要求較高。例如“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和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兩者由于細胞濃度,導致載玻片上所滴加液體有異。此外,兩種細胞所滴加染液以及獲取細胞方式均不同。學生容易出錯,若借助思維導圖的優勢,實驗過程,強調實驗目的和注意事項,學生就更容易牢固掌握,如圖B。用思維導圖有利于整合知識,實現把零散的知識點進行邏輯串聯,形成有機的整體,使知識結構層次清晰,方便意義建構和牢固記憶。
在科學學習中,巧用他山之石,靈活地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課堂主動參與意識,實現對知識點系統的歸納、整理、總結和分析,更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實現對重難點知識的突破。
四、結語
思維導圖在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過程中,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研究與實踐,雖已證明思維導圖的顯著作用,但如何進一步在各學科各年段實踐思維導圖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葛雅琨, 張元新.思維導圖在輕化工程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石油和化工,2016(S1).
[2]李紅曉.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學復習課的應用研究[D].魯東大學,2015.
[3]劉榮玄.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輔助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 教育現代化,2017(2).
[4]楊昌周.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2.
作者簡介:
阮巧艷(1995年1月-),女,漢族,浙江寧波人,研究方向:教育教學,初中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