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利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異質小組為主的學習共同體,旨在促進不同程度學生在小組內自主、 合作、探究、 學習、共同實現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成績激勵為依據全面促進學生知識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個人和諧發展的創新體系。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活動成了提到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師授課效率的一劑良方,被愈來愈多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本文主要探討小組合作學習在大班教學中的必要性及怎樣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同時亦指出小組合作學習中要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英語教學 合作學習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113-02
《英語課程標準》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合作交流、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能夠通過設定的課題引起學生的興趣來提升學習效果,以達到教學目的。心理學家認為:愉悅的情感,歡樂的情緒可以使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精神振奮,思維活躍,能使學生以更積極的狀態應對學習,參與學習。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價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初中學生在中學的英語學習中遇到的最大障礙就是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小組合作學習則反映了“自主學習”的教學思想,轉變了傳統的師生角色,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教師成為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一堂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或匯報表演,學生的自主參與度提高,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密度。課堂上學生始終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不僅使她們的語言習得和應用能力得到提升,還使他們由原來的聽講者變成主動的學習者、研究者和參與者,激發了學生內在動力,使學生能主動積極的進行學習,最終各有所獲。
其次,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在國際教育界,中國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之所以屢受詬病,我們的傳統教育方式難辭其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組內學生視情時分時合。分是指需要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時(如個人作業等),學生各自獨立進行。合則是在參加班集體活動時以一個整體出現,同時在不要求獨立完成的活動中展開互動,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平等地提供了有利的學習條件,如學困生有機會在優生幫助下達到求知的目的,優生幫助他人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知識,思維和能力的升華過程。中等生同樣如魚得水,在他人啟發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從而達到一種“人人求進步,人人求發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第三,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間互幫互助、共同學習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學生不僅僅是在一起學習,而是作為一個小團隊共同開展活動,大家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在學習和交往過程中,共同經受困難的考驗,共同享受收獲的喜悅,增進了感情交流,培養了團結互助精神。這對學生今后在人生道路上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是一個很好的練習。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
1.合理編組。通過科學、合理的分組,把大班學習小組化,是小組合作順利開展的前提保障。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成績、個性、能力、性別等,按照4-6人一組,將班上學生編成若干組,盡量使小組成員在性格、個性特征、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諸多方面保持合理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要想將小組合作學習落實到實處,必須合理編組。例如:口齒伶俐的可作為本組的匯報者,朗讀好的學生可作為本小組的領讀者,而且應該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的定期互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需要強調的是:首次編組完成后,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合作學習活動的原則作周期性的調整(重新編組),必要時也可隨時對編組作調整。當然,保持小組必要的穩定也是原則之一。
2.高效運作。編組完成后,運作的模式科學與否,決定了運作效率,這是小組合作學習能否達到預期目的的關鍵。在這個環節上,我們的原則是:明確的教學目標,必要的計劃方案,鮮明的活動主題,對當下情況的及時反應。在每個單元學習中,老師提出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各小組相應制定活動計劃,并依據計劃展開活動。可以通過課余時間多加強組員間的交流,了解相互間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由組員自己主動承擔自己擅長的任務部分,這樣可以更能夠適當地分配各個任務組內成員一起探討任務的劃分,不能讓好學生一個人完全代替小組匯報交流。例如:在八年級第一學期Unit 5 strange creatures 的學習中,小組任務完成劇本《The fisherman and the fish》,然后課堂表演,英語實力較強的就整理劇本,口齒伶俐的來做解說,然后分配角色,還有的做聲效,燈光等等。這樣運作的同時也培養小組成員建立一種平等、民主、互助的關系,使之對小組的學習任務建立一種責任感,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3.科學評價。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小組合作學習是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了組與組間的競爭,使學生的榮辱感不局限于個人,而轉向個人與集體并重。 因此小組學習的評價方式也要多種多樣,包括: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互相評價、家長對孩子的評價等等。使學生在評價中互補,在評價中不斷提高,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競賽意識,加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比如教師的評價,每次活動后,教師都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評析,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得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團結友好;另一方面,對每個學生的表現情況,重點是那些表現特別優異的學生和合作不到位的學生,要細致點評。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尤其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幫助和激勵。在課堂小組比賽中:如果平時英語成績較差的同學回答正確可以為小組爭得更高的得分,這樣就更好的激起了他們的參與熱情。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易出現的問題及應對
盡管小組合作學習有其諸多優勢,但在開展活動過程中,如組織不當,也容易出現一些問題,致使事與愿違。常見的有:
1.為合作而合作,流于形式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最常見最傳統的小組學習形式是按座位自然采用前后桌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這樣可能簡單省時,但卻忽略了小組成員的個體差異 。如性格、學習成績、語言能力等。這樣,結果有可能使有些組熱鬧非凡,而有些組則是鴉雀無聲,達不到合作學習的效果。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形式上簡單地讓學生湊在一起,有的教師下達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指令后,全班學生只是按小組圍坐在了一起,可小組成員之間沒有明確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整個課堂鬧哄哄,卻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缺乏實效性。 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特點及學習內容把握好課堂紀律和活動流程,做好活動的組織工作。
2.合作內容形式單一 ,組員參與程度不均衡。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有廣泛的參與,一有問題,不管合適與否,難易如何,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似乎只有讓學生合作討論,才能解決問題,造成學生逐漸感到厭倦;一些沒有思維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論的問題充斥其中,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教學時間大量浪費,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無論其中下了多少功夫,最終的評價只能是看實際效果。而效果的兌現,取決于教師對教與學的辯證關系,以及各種教學方法手段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處置。因此教師一定要理清頭緒,時刻關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適時調控,準確應對,確保活動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大衛·W·約翰遜,羅格·T·約翰遜. 合作學習[M].伍新春等譯.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