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惠娟 孫海紅
【基金項目】本文為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2017]PLG318)《農村幼兒園小班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035-01
新課改要求,幼兒要在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大膽地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從而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在與教師和同學溝通的過程中,能夠靈活地運用詞匯進行表達。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對師生間的對話進行合理的設計,在課前就要對可能會出現的對話進行歸納,保證開展語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幼兒從教師提出的問題引發深層次的思考,增加對情感的理解以及對目標的感知。
一、現階段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存在的問題
在每個階段的教學中,不論是初高中教師還是幼兒園教師,都大量地使用課堂提問來貫穿課堂,因此,課堂提問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巨大。但是,老師很辛苦,然而,我們的孩子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教師個人的能力以及所提出的問題的質量都會影響教學活動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在現階段的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方式存在一些問題。
1.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目的性不明確,缺乏操作性;并且不重視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這樣就會導致幼兒在聽到教師提出的問題之后找不到問題的重點,甚至會歪曲理解,不能達到教師提出問題的預期目標。
2.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經過事先設計,具有隨意性,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由于長期以來的習慣,養成了在課堂上時不時會出現“是不是”“對不對”這樣類似于口頭禪的問話,甚至在每一句話結束時都要問一遍,這就導致了問題的隨意性較大,沒有實際的意義,幼兒在這種情況下不清楚教師所要問的問題是什么,長此以往,幼兒在聽到這樣的問題后,就會主動忽略,消磨思考的積極性。
3.準備不夠充分的提問。一些教師在備課或教學過程中,由于問題的提出沒有充分的考慮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資料,常常被孩子們的反問弄得十分尷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課教師再回答你”,“長大就會了”等來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課中經常有許許多多的不滿足。
4.避免突然提問。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發現幼兒出現注意力分散,思維不在課堂上的情況時,一般都會采用突然點名發問的方式來警告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雖然運用這種方法在一開始十分有效,但是久而久之,幼兒就會開始逃避教師的提問,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產生畏懼感。這種行為在幼兒園教學中是不適用的,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避免使用這種方法。
二、改變提問方式以促進幼兒學習
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發展的個體,只有引導幼兒主動開展學習活動,才能幫助幼兒在學習中認識自我,明白自身存在的價值,從而實現更有效的發展。在幫助幼兒實現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尊重幼兒的人格,也就是自尊心,也要根據每個幼兒的不同發展特點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法,為培養出擁有優秀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生,教師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提問方式,將新課改的理念貫徹到實踐教學中。
1.為激發幼兒的思路,運用多樣性的提問方法。一般對幼兒提出的問題都是“是什么?”“怎么做?”之類的,但是這類型的問題都比較單一,不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思路,導致幼兒的思維受到局限。例如,教師念了一封小蝸牛寫給小朋友的信,首先,教師就會問幼兒:“這是什么呀?”幼兒就會回答:“這是一封信?!薄笆钦l寫給誰的呀?”“是小蝸牛寫給小朋友的!”諸如此類的問題會導致幼兒思考問題十分片面,降低了孩子學習語言知識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運用多樣性的提問,比如對答法:即老師提出的問題,請幼兒一一對答。它可以鍛煉幼兒單獨講話的能力。
啟發式提問,這是在教學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提出問題,幼兒緊跟著教師的思路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是啟發式提問的具體體現?;卮饐栴}的過程中,有時應給予一定時間,讓幼兒的想象自由飛翔,并開展討論和爭論,得出答案后,再進一步引深道理,弄清問題的根源,從而使幼兒對一些較深的問題留下深刻印象。用“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等方式打破砂鍋問到底,進而培養幼兒深入探究問題,養成遇事問個“為什么”的好習慣。
2.為提升幼兒思維,設計開放式的提問。對于開放式提問,在教學中理解為沒有統一現成的答案,不會對思維造成局限性,幫助幼兒開拓想象空間,因此,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一般這種問題都與幼兒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件有關,幼兒可以根據自身經歷來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從而提升幼兒的思維發展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問學生:“在你的所有玩具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個?為什么?”像這樣具有判斷分析性質的問題就可以引發幼兒的思考,也可以幫助幼兒掌握知識概念,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提問策略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而教師所提出的每個問題都有意義,教師要將這些意義明確化,才能實現有效開展語言教學活動的目的。